APP下载

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6-05-27胡煜钦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类比推理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胡煜钦

摘 要: 类比推理是发现数学概念,推导定理、定义、运算法则的有效途径,是数学学习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从利用类比推理突破教学难点、总结解题方法、发展学生思维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类比推理 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由已知到未知,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主要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是发现数学概念,推导定理、定义、运算法则的有效途径,是数学学习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解题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很重视,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则重视不够,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类比推理的运用,巧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依照教学大纲,瞄准教学目标,精选教学例题,优化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温故知新”,利用类比推理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知识相互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许多新知识常常是旧知识的引申、拓展或重组。因此在知识建构的大厦中,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学习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展。许多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往往会对新知识产生陌生感、距离感,特别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等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合理运用类比推理,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达到加强知识纵向沟通的目的,还可以向学生充分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清楚的知识链,把新获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系统中,避免了一些本质属性相近的数学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孤立存在的现象,促使学生数学知识的条理化与系统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例如,教学苏教版小学11册第五单元《认识比》,其中“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比较难。学生刚接触这个知识点,理解起来显得把握不佳。在讲解时,教师深入浅出,引导学生将“除法和分数”与“比”之间的关系进行类比,回顾以前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的相关知识,找出之间的关系。即“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或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或除号;“比”的后项则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或除法中的除数。比值则相当于分数值或商,这时,再对照分数基本性质及除法中商不变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便顺利导出。这样,经过回顾与分析,学生就能自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样的讲解学生喜闻乐见,容易理解。通过旧知识的类比推理,学生能轻松地掌握新知识,既突破了学习难点,又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推理能力。

二、“知识迁移”,利用类比推理总结解题方法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面对一道陌生的题目,人们常常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两类不同的应用题总有一些类似的成分。如果我们分析比较这些类似点,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特性,就可能得出令人欣喜的结果和方法。通过比较和联想,将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迁移到另一类应用题的解题上去,让学生触类旁通,巧妙迁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例如,“鸡兔同笼题”和“行程问题”都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应用题。在学完前者后,教师就可以出示下题,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某人爬山。早晨7时开始上山,每小时走3公里。到了山顶休息1小时。下山每小时走5公里,下午1时回到山下,共走了19公里。问上山和下山的路程各多少公里?这道题表面上看是行程问题,但其实不过是一道典型的“鸡兔同笼”题的变型题。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二者的相似之处:A.上山时速为3公里,下山为5公里,与“单只鸡与兔的脚的数目”相当。全程除去休息共5小时,相当于鸡兔的总数。全程19公里相当于“鸡兔的总脚数”。B.上山和下山所用时间各多少?相当于“鸡兔各几只”?由此可见,“行程题”的解答与“鸡兔同笼”题的解法完全相同。先求出上山时间为3小时,最后求出上山路程是3×3=9(公里),下山路程是19-9=10(公里)。

这样,通过类比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应用迁移,归纳总结,自主构建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顺利实现了从“旧知”向“新知”的“知识迁移”。

三、“化繁就简”,利用类比推理发展学生思维

无数实践告诉我们,类比推理是人们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一种卓有成效的思维方法。人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类比。当学生具备了类比意识,在遇到一个新问题后,就会自然想到用以前解决过的问题进行类比,从中发现内在关联,找出共同特点,挖掘出事物的本质规律特征。

例如,在学习圆柱体积时,学生已经熟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已经会用底面积×高进行计算。同理类比到圆柱也是柱体,也可用底面积×高的公式计算圆柱体积。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类比—验证”的探索过程。先将圆柱“切、拼”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降低了新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使公式的推导变得顺理成章、简洁自然。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类比推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要结合具体学生实际,优选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大胆类比,自主探究,寻找规律;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迎接新知识、新问题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卞爱存.小学数学中的类比推理及教学策略.数学教学通讯,2015(28).

[2]顾晓东.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类比推理及教学策略.教学与管理,2015(20).

[3]黄建军.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策略的转变[N].宜春日报,2010.

猜你喜欢

类比推理实施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中类比推理的“形”与“神”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参考答案(2)
4类比推理
经济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类比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