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2016-05-27许田芬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交流数学

许田芬

如何把自主与有效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能达到吸收知识、灵活运用的效果呢?我们应该抓住教学中的细节,利用这些亮点加强学生间的互动,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导示范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口头表达的训练

数学课程改革提出——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这里的“讲”就包含了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除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会他们解题方法外,还要将这些能力通过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老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的“听”,只有认真倾听,才有收获,才能吸收。

如《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教学时需要孩子们能正确表述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同时还要让孩子们完整地叙述题目意思,讲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因此,进行系统、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尤其重要,对学生听讲能力的培养也十分必要。

数学语言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达是培养思维逻辑性和周密性的“良方”,清晰精炼的语言表达是培养思维独立性和深刻性的“妙药”。同样,数学的逻辑性要求数学语言的表达必须有层次、有条理。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无序向有序的过渡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示范不可或缺。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先模仿老师来说,然后慢慢学会自己表达,这就是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

又如《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在教授例题时: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是裤子价钱的3倍。请学生画线段表示出裤子和上衣的数量关系,然后解决“一套衣服多少元?”的问题。教师节奏很快,问题一会就解决了,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理解问题的意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留给学生一些用语言描述思考过程的机会,让学生说请“一套”是什么意思,要求一套的价格,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列好的算式反过来再说意思。这样有层次地反复表述,学生定能深刻体会和掌握题目的思考方法。

朱乐平教授提出:“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完整地、有序地表达出来。”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表达和倾听,说的学生把自己看见的东西一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听的学生通过认真、耐心地倾听,发现了别人回答中的亮点和不足,能及时地反馈和再思考。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表达能力的过程。

二、探究实践的训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如,《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中我为孩子们设计的叠方块、买东西等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还有提供机会让孩子们自主设计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考一考同桌是否学会新知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竞争意识。

听了《认数》一课后,发现在体会10个一是1个十时,教师用形象的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变成一个十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一个十的含义,并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捆小棒进一步体会怎样把10个一变成1个十的过程。

在教学12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摆小棒,学生的摆法大体有两种,即1根1根摆,摆12根;还有一捆加2根,摆成12根。教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比较和体会两种摆法的优劣,十分形象,也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深刻体会了12的组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互相观察、比较和实践中掌握了知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使得部分学生能够根据别人的操作和探究,更深刻地体会、启发和感悟知识。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同时对所学知识也能灵活运用。

三、合作交流的训练

数学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呢?数学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

如《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非常重要,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对整个括线问题所表示的完整意思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同桌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基本能很快说出题目的意思。在解决减法的括线问题时,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得出了完整的意思;另外在整理两种括线问题时,孩子们又通过相互合作得出:知道两部分,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解决;知道总数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解决。

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磁性”课堂。合作学习的情景来源于教师有目的地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自然地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让学习产生合作的冲动和交流的愿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又如《认钟表》教师在让学生观察钟面后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就直接问:现在是几时?其实学生对钟面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同桌互相指出1—12个数、时针、分针,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认识。在初步认识几时后,可以让一生说时间,另一生在学具钟上拨一拨,再互相说一说、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拨得最准确。这比老师一个人拨,指名一个学生说来的实在、有效。学生在这样的合作氛围中,不仅学习热情高涨,而且达到了预想的学习效果。

由于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培养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懂得如何通过合作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合作交流和与人分享的意识。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孩子们的具体特点和差异,利用学生互动的契机,以及抓住并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效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呈现一个个的闪光点,就能把本来很枯燥的课堂添上活力的色彩,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交流数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