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情在习作中流淌
2016-05-27方新珠
方新珠
摘 要: 语文教师用自己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叩开学生乐于习作的那扇窗是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写真情实感之作,抒内心深处之情,使学生真实的情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那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关键词: 情感 流淌 习作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积极的情感能产生情感驱动力,鼓舞人们行动,产生情感效能。简单地说,小学生作文中激发孩子潜能素质的主观语言的外在表现,离不开情感产生的效能。只有激发学生写作动力,充分调动学生习作情感,才能使师生、生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因而,教师如何用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叩开学生乐于习作的那扇窗,让学生真实的情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呢?我结合二十几年来习作指导的经验与实践,谈谈认识和做法。
一、贴近生活命题,诱发写真情实感之作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生活实际中产生的。赞科夫曾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表达感情。”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和参与不同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观察,按照自己的想法,拓宽思路,畅所欲言。“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例如这个习作练习题:在成长的岁月里,你的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出来(比如:你想向谁说什么心里话吗?想向谁透露你的小秘密吗?想向谁或什么单位、部门提意见或建议吗?想向别人畅谈自己的美好的愿望吗?想帮助你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吗?想发明设计一种新的东西吗?想游览哪处名胜古迹?……)请你自主选材料,先把“我真想”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再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样的题目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新颖、有鲜明的色彩,饱含激情,最能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这个题目,不知牵动了多少学生的思绪,人人都有话可说,个个都乐于表达,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体会。有因为家里没有弟弟的苦衷者——陈艳艳同学写的《我真想有个弟弟》,选材独特,富有新意,真实地揭示了农村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普遍性社会问题;有因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妥的提议者——涂振宁同学写的《我真想和老师说心里话》,从中反映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因为村庄没有学校的呼吁者——郑启泰同学写的《我真想能在自己村庄读书》,语言朴实,字里行间流露出寄读姑姑家的无奈。同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拆点并校给农村孩子求学带来了诸多不便;有因为失去母亲的悲痛者——陈吉权同学写的《我真想得到母爱》,全文都是肺腑之言,道出了内心难以自拔的痛苦,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有因为家中钱财被盗的无奈者——陈晓妹写的《我真想当一名警察》,揭露了社会治安不够稳定的现象;有因为父亲教育不当的“笼中鸟”——陈碧芳同学写的《我真想到处走走》,构思巧妙,别具心裁地抒发了小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对自由生活的憧憬……看了这些学生的习作,我的内心被激起了涟漪,久久无法平静,与此同时,我也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收获。教了二十几年的书,我第一次看到了学生的心声,第一次看到学生不吐不快,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实且耐人寻味的佳作。这次习作,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废话连篇、千人一面的局面。虽然展现在我眼前的只是孩子们的小小习作,但我看到了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一个侧面,给了我深刻的启发: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习作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3年版)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才能诱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之作。
二、提供成功体验,升华抒内心深处之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学生体验到一次作文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喜悦,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情感的力量。教师为学生营造充分展示成功的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情感得以升华为积极的情感意志品质。我认为展示成功是对学生最大的激励。教师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渠道、全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在学校里,我通过班级展示栏、校园美文佳作展、学校广播站为学生提供展示佳作的天地;在社会上,我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踊跃投稿、积极参加比赛;在家庭中,我鼓励让学生将自己的佳作读给家人听,获得成功的赞扬。增加展示成功的机会,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见诸报刊或获得不同级别、等次的奖时,成功的喜悦便溢于言表。他们更喜欢习作,其他同学也无形中被带动了,在班级里营造了乐于写作,敢于抒发内心深处情感的良好习作氛围。我还通过学生的佳作演讲增加学生对习作的立体感受,强化习作带来的成功感。在此,我要特别指出,对后进生应提出:降低起点,严格要求,着实训练,稳步提高的要求。及时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抓住契机,加以鼓励,尽量多给他们展示成功的机会。记得2015年刚接班时,第一周我布置学生写周记,要求他们自由选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其中有一名后进生叫陈丽婷,她写的《难忘的一次游戏》。我一看她的作文内容,就非常恼火,但仔细一看发现习作中有两句心理描挺不错的。便静下心来想一想,倒不如试用这一闪光点,让她体验成功的喜悦,说不定会激发她写作的情感。第二天,我就在班上表扬她,并有感情地朗读一遍佳句。班上的同学都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我带头为她鼓掌,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她也许是第一次得到表扬,也许是第一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动得热泪盈眶。从那以后,她每写一篇作文都非常认真对待,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主动搜集有关资料,用心积累好词佳句,勤于抒发内心深处真实情感,她的习作水平快速提高。这样,经过一学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全班不同程度同学的习作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抒发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当然,习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语文教师进行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指导和训练。以上提到的只是我在多年习作教学实践里许许多多案例中的一、两个。总而言之,教师应适时适度抓住一切机遇,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激活学生写作的情感,让学生乐于写真情实感之作,勇于抒内心深处之情,从而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进而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