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6-05-27王桑吉
王桑吉
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是将独立的、分散的单节内容有效整合为一个整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力、效率的方式。不同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其灵活性、层次性、整体性、有效性尤为突出。在使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时,更要注重其内容与形式的前后联系与递进。因此,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单元整体教学法 初中语文教学 重要性
时代飞快发展,加快学习的脚步显得格外重要。作为“途径”的语文教程必须与其同步,而使用单元整体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通过借助课本的编排优势,快速提炼知识信息和延伸扩展,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都能取得不同进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彻底摆脱“厌烦病”与“拖延症”。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细嚼慢咽”式教学。
新学期开始,看着成堆的课本,老师们又开启“细嚼”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期待着同学们可以“慢咽”接受,希望通过对每一小节内容的详细讲解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质量。但纵观以往多年的教学过程,像这样过分追求所谓的质量真的好吗?不分层次的知识重叠,没有重点的知识划分无疑给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阻碍。但即便这样,这种传统的“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方式仍在各个中学盛行。面对这种“嚼蜡”式的学习形式,寻找一种新的进教学模式就迫在眉睫了。
(二)传统教学与现实需求的冲突。
相较于物质发展水平已满足不了人们对生活的现实需求,传统教学方式似乎也不符于现实需求。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视野的开阔,学生似乎不满足于枯燥、刻板的书本知识,他们更热衷于自由灵活的实际操作运用。传统的“以教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或“教学并进”的教学模式略显苍白无力,即使老师奋力讲,学生努力学也没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候以“自学探究,重点分析,综合训练,课外延伸,总结提高”为宗旨的单元整体教学法就凸显出独特魅力,那就是摆脱传统模式束缚,另辟蹊径。
二、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为什么人要经历了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后才能考大学呢?因为这是一个过程,是一环扣一环,不能轻易分割的。就像基本不会有人上完小学就能去考大学或是都考完大学再回头念学前班一样,有些规律是不能轻易被打破的。课程的教授也是这样,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可能你刚开始学的课文是1000字的,慢慢到了5000字;可能你在初一的时候还在学寓言、短篇,初二的时候就可以学习新闻;可能你开始只能写一两百字的日记,后来可以写六百字以上的作文。从来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过程。单元整体教学法就是将密切联系的知识内容拿到一起讲解,在环环相扣的同时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
(二)对比学习。
对比学习包括前后对比,实际对比。教学中,很多学生只知当前所讲,而不知与以往所学有什么不同或有什么联系。比如:在学习《论语》十则时,是不是只知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不知“兼爱”和“非攻”是什么。或者只知道《世说新语》两则,而不知寓言四则所言。像是这种只知一而不知二的学习表现实在令人着急。单元整体教学法正是克服了这种散沙式的学习,其把一篇课文内容和单元的综合性活动放在一起思考,从教学准备到授课过程再到最后的检验教学做到有机统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同学们对知识形成一个大的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所用即所学也不可小视,这就体现在了实际对比上。老师可在课前依照文章内容提出相关疑问,问题自由开放,丰富多彩。例如:课文《羚羊木雕》和《散布》中都刻画了奶奶和父亲、母亲的人物形象。老师可以设问:这些人物形象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是不是和我们自己的奶奶,父亲母亲一样呢或是不同在哪里,谈谈看法。这样,既加深了同学对文本内容的印象,又联系了实际,在独立思考的同时,把课本所学应用于实际中。这总好过知道断电可能是因为线路坏了,而在真的没电时又慌慌张张,大喊大叫,这岂不是很好笑。
(三)联系自身,课外延伸。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理论怎么实践,没有实践又怎么检验是否是真理。可见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二者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少其一。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老师可以讲述一单元内容的主要内容,提炼精华,梳理关系,让同学们发现其中的相同与差异之处,联系自身解决问题。再由老师引导,课外延伸,挖掘深层含义。在实际生活当中更是应该延伸扩展,不断在实践中应用,检验课本所学。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立足单元整体,形成体系,弄清各单元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情况进行知识扩展并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算是发挥了整体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单元整体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更是责任重大,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到并引导学生做到以上三点。相信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发挥出单元整体教学法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初中语文教学之路更加平坦。
参考文献:
[1]田瑞云,刘永慧,著.语文教育行为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2]申振信,著.现代教育哲学[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