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对联,大语文

2016-05-27吕火良

考试周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教学策略

吕火良

摘 要: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一直有独特的魅力与个性,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表达形式获得了很多人的青睐,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渐渐被人“冷落”。本文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为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对联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高段教学 对联 教学策略

现在的小学高段语文课堂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如生词的理解、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并不关心,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体现出来的无能为力,就对联文化而言,一些学生知之甚少,更别提日常积累和主动运用。笔者从对联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将对联教学融入到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小学对联教学现状

信息时代,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针对现代小学生而言,缺少相关的对联知识,甚至不知道对联是什么,关于对联的印象仍旧停留在“春联”层面,这是因为在孩子接受的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涉及关于对联的教育,致使对联教学陷入困境,处境十分尴尬。具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对对联文化缺乏清醒的认识,不能发现对联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关注应试,忽略对学生进行对联知识、习惯的培养和指导,更别说为学生的对联创作提供机会和平台;第二,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合适的对联教学方法,而且在业余时间a没有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学习。这样的冷眼旁观,显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第三,应试教育体制,直接决定了各个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致使对联教学一直“被冷落”,陷入无人问津的境地。

二、将对联教学融入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进行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往往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充满畏惧和厌倦感,但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避免对学生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而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文化及艺术的熏陶。同时,在每一个脍炙人口的对联背后,其实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委婉动听,有的跌宕起伏,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趣味横生。试想,教师若主动地将这些有趣的故事融入对联教学过程中,那么不但不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反而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听故事”中对对联文化有所了解,有效激发学生对联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二)读写结合,用读促写。

课堂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不仅要能读、会读,还要能写、会写。对小学高段的语文教材进行细读后,就不难发现与新课程改革尚未实施之前的语文教材相比,阅读课文的篇幅明显增多,且增设以对联、对句为主要内容的“语文园地”。另外,在许多版本的教学参考或教学指导等书籍中,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文园地相关知识的学习,通常以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记住这些对联或对句,最终通过熟练地记忆,在潜移默化中对这种文学表达形式有所了解。然而当前形式下,要实现学生对联知识和对联创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做到“读写结合,用读促写”。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学生不愿意接收相关的对联知识,认为对联的应用面窄,出现率不高,没有进行系统学习的必要。殊不知,在传统古诗词中蕴含大量的对联,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朗朗上口的对仗联句。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高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写作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有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使得相关的创作能力不断提高,读写结合,感受对联的魅力。

(三)日积月累,温故知新。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在落实对联教学走进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做到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突飞猛进,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浅入深,由简到难。例如在进行对句创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进性反义词的对句,最初可以是一个字,然后是一个词,最后到一句话。这样进行反复练习,不厌其烦,日积月累,并且及时地温故知新,自然会有效提高对仗联句的应用及创作能力。

新世纪,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潮流。为摒弃应试教育的旧模式,提高学生的发展与创新能力,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基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联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正视传统对联文化面临的困境,并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法,我国的传统文化才会更璀璨夺目,融入对联教学的语文教学自然更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淑莲.对联教学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1).

[2]彭小明.对联与现代语文教学[J].兰州学刊,2013(4).

[3]赵红,张文娟.“趣味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对联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