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地位漫谈

2016-05-27高国圣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国圣

[摘 要] 教师在课堂上的准确定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的地位更多的决定于内隐于教师内心的教学理念. 高中数学面对着强大的应试压力,只顾眼前的教师定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例,阐述了在当下与长远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完成在数学课堂上合理科学定位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地位

课堂上教师的地位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尽管有着从教师主体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的转变,但教师在教学现场地位的确定,更多的仍然是由教师的实际行为来决定的. 因此,教师对自身作用发挥机制的认识,实际上才是课堂上教师地位的决定方式. 高中数学是学生在高中各门课程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学科,这样判断倒不是学科中心主义,而是从客观情形来看,学生所面对的考试评价、选拔机制,甚至是学习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很大程度上都与数学有关.相当一部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数学重要、数学难学的认识,正是上述判断的实际依据. 笔者以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自身地位的理性认识,来更合理地规划自身的教学路径,从而为学生乐学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遵循这一理念,笔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教学理念是影响课堂上教师地位的内因

笔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一个认识,那就是教师地位的决定因素正是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只不过这种理念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有时候隐的教学理念对自身的教学理解与作用发挥有着更为实质性的影响. 这就是笔者认为教学理念是教师地位作用发挥的内因的原因.

由于数学在高中评价中的作用,数学教师更多地将自身的作用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上,这本无可厚非. 但只这样做,又是不够的,笔者总以为,数学教师的作用应当着眼于两个阶段:一是眼前所需要的考试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将来发展所需要的理性思维能力(包括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的培养.

记得有一年在教“向量的数量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的时候,笔者依照教材上的编排,先提出了“已经学过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三种运算,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进行‘相乘”的问题,然后向学生呈现教材上的实际问题: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发生了位移s,求该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在物理学科所获得的知识,很自然地就得到了求功的公式:W=Fscosθ. 然后,在与学生一起判断了该式中的力与位移都是矢量,即数学上的向量之后,就认识到向量之间的相乘是可以的,但是要考虑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等. 有了这样的分析,a·bcosθ叫作向量a和b的数量积(内积)的结论也就出来了.

一般意义下,这样的教学过程是顺理成章的,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需要挖掘的教育因子. 但笔者却对这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学生原有思维中是怎样认识向量与向量之间的相乘的?这样的例子能否帮学生顺利建立数量积的认识?此过程中学生的真正思维又是怎样的?……

当这些问题带到下一次的同一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发现自己在课堂上的心态有所不同了. 在提出了“已经学过了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三种运算,那么向量与向量能否进行‘相乘”的问题之后,笔者并没有急着向学生呈现教材上的例题,而是先让学生去思考并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结果不少学生说:向量相乘或许应该是向量的大小相乘,至于方向,不知道该怎么弄. 也有学生想到了物理上的做功公式,但他们更多的想法是:物理上的计算是从数学变过去的,不能用物理的例子再反过来证实数学命题——这样的想法应当说还是有意思的.

总之,在摸索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之后,笔者重组了教学:先根据学生的想法去逐个回答或解释,等到学生的思维集中到物理(生活)中的向量相乘实际上也是驱动向量研究的重要力量(包括微积分例)的认识上时,学生就会发现利用物理中做功的例子来验证数学上的向量相乘并没有逻辑矛盾,从而也就认同了向量相乘的最终结论.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向量所构建的认识不再是纯粹的数学运算,而是数学与生活的一种联系,是生活需要对数学研究驱动作用的认识,同时也寻找到数学知识自身之间的逻辑自洽,笔者以为这样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而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更重要的作用也就体现了出来,显然,这样的教师地位的转变,是教师自身教学理念,即对数学知识教学认识发生了转变的结果.

必要的“示拙”是打造师生合作平台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词,放弃了为合作而合作的思维之后,合作如何真正展开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笔者以为,除了课堂上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之外,真正能够打开合作大门的,仍然应当是教师作用的发挥. 有时候,教师气场过强,合作不容易发生,相反,如果教师示拙于学生,则合作就会自然发生.

示拙,就是教师不把自己的聪明表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笨拙的一面,仿佛像被一个问题拦住了一般. 这样的示拙不会让学生感觉教师没用,反而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教学存在着艺术性,这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引领,也是教师发挥自身作用,奠定师生合作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比如说在讲一道习题的时候,笔者就发现了一个示拙的机会.这道习题是这样的:已知α为锐角,求函数的最小值. 这是高中数学中较常见的求最值的问题,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遇到了是否需要把sin2α和cos2α代入以获得一个定值的时候,笔者假装自己也拿不定主意,而学生见到从教师这儿已经无法获得答案,就自发地与旁边的学生开始了合作,还有学生主动下位找水平与自己相当的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样,合作学习就自然发生了. 等到问题解决之后,笔者再与学生一起梳理思路,理清了本题解决过程中sin2α和cos2α代入并寻求定值才是关键时,学生自然就获得了对本题解决的深层次的认识.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教师仍然不能表现得过于聪明,不能让学生认为教师是故意装傻的,因为那样会冲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削弱学生的成就感. 只有在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准确评价并给予恰当的赞扬之后,才能让这样的示拙作用发挥到极致.

再进一步思考的话,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当下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将来到了社会上只有在合作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而合作由什么来驱动?笔者以为应当是自身的一种学习、研究与解决问题的需要来驱动(而非指令性的驱动),如果学生能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生成这样的意识,那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未来在工作中的素养等,都极有好处. 考虑到这一点,就知道教师此时在课堂上的示拙是有价值的. 而这不也正是教师地位的一种体现吗?

师生合作是确定教师合作者地位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合作者,进而确定自身在课堂上以合作者的地位出现,这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又意味着什么样的转变?

坦率地说,要在强大的应试压力下做出一些改变,对于一线的教师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来说,并非易事. 家长、社会甚至是学生,对分数的唯一需要,已经形成强大的应试压力;此时任何其他的成长需求,都很容易成为难以接受的因子.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教师的转变往往缺少外部压力,因而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但纯粹地从绝大多数学生的成长需要来看,从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更加需要理性思维的人来看,高中数学教学又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两者之间取平衡,笔者的策略是:依托数学知识的构建与考试能力的培养,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思维理性.

从这个角度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尽可能地利用数学课堂,多打造一些与学生合作的平台,让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成为学习的常态,于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的机制,数学阶段性复习与总复习,特别需要这种合作;还可以在与学生一同梳理数学史的过程中发现自身成长对合作的不可或缺性,数学新知教学往往需要这种数学文化的滋润.限于篇幅,这里不举例赘述.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坚持学生发展导向,从学生当下与未来成长的角度着眼,从培养学生面对考试评价的能力与成长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才能寻找到恰当的自身角色定位,从而真正促进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