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

2016-05-27韦文猛米东清

广西植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北部湾

杜 钦, 韦文猛, 米东清

( 1.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4 )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

杜钦*, 韦文猛, 米东清

( 1.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2.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 广西 桂林 541004 )

摘要:京族是我国唯一的海洋民族,在长期与红树林为伴的生存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知识。然而,这些知识至今仍不为外界所知。为掌握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和现状,该研究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京族药用红树林知识中的红树林植物种类,记录其具体药用用途,并分析其生存现状及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经验。结果表明:共记录到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15种隶属于10科,具体药用用途共49种。其中,20种已有报道,29种未见报道;通过京族对红树林药用知识认知程度和依赖程度的调查还表明,京族历史上依赖本民族草医的情形已经基本消失,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性和需求性也在消失。最后,剖析了京族在药用红树林植物选择与采集中的可持续利用经验。该研究结果不仅补充和拓宽了红树林民间药物的利用知识,而且为红树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红树林药用植物, 红树林管理, 生态智慧, 海洋民族, 北部湾

京族是广西特有的世居少数民族,是中国唯一整体以海为生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简史编写组, 2008)。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由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的生物群落,广泛分布于京族聚居地的潮间带。历史上,红树林的存在不仅为京族提供了薪柴、建材、多种渔业资源等日常产品,而且由于具有较高的药物价值,还为京族提供丰富的药材(符达升等, 1993; 何思源, 2012)。

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京族的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至今仍颇为神秘。首先,自16世纪以来,京族主要居住于巫头、山心、澫尾三座海岛,受海洋的分隔,与外界联系不便,基本长期处于半封闭的状态(韩肇明, 2005; 何思源, 2012)。一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围海造田和海堤的修建,才与大陆相连(韩肇明, 2005; 何思源, 2012)。受之前长期半封闭的影响,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是否会有别于或不同于外界其他沿海地区?过去,京族在患病时只能依靠本民族的传统医药,药用红树林植物对维系整个村落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何思源, 2012)。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融合和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京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的生存现状如何?另外,京族聚居地至今周边仍保留有大片完整的红树林,被认为是人—红树林—海洋和谐相处的典型代表(何思源, 2012)。京族传统药用红树林知识中含有哪些朴素的民间经验,能有助于实现对红树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虽然国内有不少研究者对我国沿海地区(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的红树林民间药用知识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收集和整理(傅勤和范航清, 1993; 林鹏, 2001; 林鹏等, 2005; 席世丽等, 2011),但对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收集整理仍然缺失,上述问题也一直难以得到回答(何思源, 2012)。

本文为“京族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研究”药用民族植物学知识部分的成果,旨在回答:(1)京族具有怎样的传统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这些知识又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红树林的药用知识有何异同?(2)京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目前生存现状如何?(3)京族传统的药物采集知识中包含有哪些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民间经验?研究结果不仅能系统记录京族传统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进一步丰富拓宽红树林民间药物利用知识,为新药开发提供对象与目标,而且能为药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新范例。

1材料与方法

1.1 京族简介

京族历史上称“越族”。其祖先是16世纪初开始从越南北部的涂山(今海防市附近)等地迁徙而来,至今已有近五百年。主要使用京语(与越南语同)和京族粤语(与广式粤语近似),没有文字,曾创制土俗“喃字”。改革开放后,京族依靠边境贸易,成为少数民族中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民族(京族简史编写组, 2008)。2007年,被列为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2012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京族人口为28 199人。

1.2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京族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东兴市境内。约有60%京族人口聚居在江平镇的巫头、澫尾、山心三个海岛上,此三岛总称京族三岛。其他则与汉族杂居在江平镇上及其所属的潭吉、红坎、恒望、寨头、米漏、瓦村,东兴镇所属的三德村等地。目前,除澫尾无红树林分布外,其他各京族聚居地周边均有红树林分布。

我们于2013年1-3月、7-10月,2014年4-6月、10-11月分两阶段对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进行调查。第一阶段为系统收集,主要针对京族集中聚居的巫头、山心、澫尾三地,通过走访各村卫生站、村长、村支书、护林员、草医等关键人物,系统地收集记录相关红树林药用植物知识。同时通过参与式观察法,随信息报告员下潮滩进行药用红树林植物的采集与辨认,并详细记录植物名称、用法、用途和药用部位等,并采集相应植物标本,记录好来源、利用方法、资源现状、采集时间等信息。第二阶段为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增补与核实,对各村寨采用每户走访的方式进行知识收集。调查中,实际有效走访769户,有效调查访谈人数912人,男性581人,女性331人。整个走访阶段,使用京族粤语和越南语作为交流用语。访谈过程中采用“5W+1H”法进行提问(郑希龙等, 2008),即What(什么)、Where(何地)、When(何时)、Who(谁)、Why(为什么)及How to do(怎样用)。具体如“这种草药叫什么名?用什么部位?谁用(大人或小孩,男人或女人)?怎么用?草药在哪里”等等。

在访谈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室内整理与分析,包括凭证标本的鉴定、各药用红树林植物资料的整理和评价。之后进行民族植物学编目,将结果记录系统地表现出来。编目的内容包括植物学名、中文名、当地名、标本号、使用部位、使用方法、治疗疾病等。在编目的基础上,进行京族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广西、广东、海南、福建)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比较分析,确认哪些药用用途已有报道,哪些药用用途未见报道。红树林已有药用用途的报道记载主要查阅中国知网和万方资源上的期刊、报纸、会议等文献(傅勤和范航清, 1993; 林鹏等, 2005; 邵长伦等, 2009; 席世丽等, 2011),以及超星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图书,具体如不同年代版本的《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常用中草药手册》(1969年)、《广西民族药简编》(1980年)、《广东中草药》(1969年)、四省的在线植物志、中国在线植物志。最后,将比较分析的结果在编目中进行备注,注明哪些药用用途“已有报道”或“未见报道”。

为了了解目前京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的生存现状,我们对山心村和巫头村两个村落进行了京族传统红树林药用知识认知程度和依赖程度的调查,以此来判断京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的生存现状。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辅助以访谈记录,随机对山心村和巫头村共136名村民进行了红树林传统医药的认知调查。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红树林林植物可以治病吗?若可以,能具体列举描述吗?同时,针对上述列举人,还进行了他们对红树林医药依赖程度的调查。问题主要包括:患病求医时做何选择“去卫生站(所)或医院还是去找村落中的老草医”。

2结果与分析

2.1 药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种类

京族民族聚居地周边分布共有14科的红树林植物19种,包括真红树植物8科10种,半红树植物3科4种,伴生植物4科5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被京族民间使用的药用红树林植物共有10科15种,包括真红树植物8科10种,半红树植物3科4种,伴生植物1科1种。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涉及到的红树林种类较多,约占周边分布红树林植物种类的79%,且同一种红树林植物,常常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2.2 药用红树林植物治疗的疾病与用法

京族民间对红树林植物药用知识的认识与使用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及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如京族聚居地地处南亚热带滨海区域,气候炎热多雨,加上世代沿袭的渔业捕捞的生产方式,风湿病是京族群众常见的疾病;京族长期从事拉大网、渔箔、扒螺、挖沙虫等潮滩渔猎作业,经常在劳动中出现外伤出血、摔打扭伤等;京族地区过去一直缺乏纯净的饮用水,长期食用鱼虾蟹等产品,群众易发肝炎等疾病……。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与生存环境下,京族祖辈很早就懂得利用“海榄山”(京族对红树林的俗称)中的植物治疗常见疾病。

本研究共记录到15种红树林植物共49种用途,内服用药32种,外用17种。京族在对风湿病、皮肤病、跌打扭伤、清热降火、肝炎等疾病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红树林植物用药经验。如治疗风湿的有3种隶属3科、治疗皮肤病的有5种隶属5科、治疗跌打损伤的有5种隶属4科、清热解毒的有4种隶属3科、治疗肝炎的有2种隶属2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其他沿海地区(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的人们也具有较丰富的红树林植物药用知识与经验,虽然这些知识与经验与京族的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京族的一些红树林植物的药用知识却鲜见于其他沿海地区,目前未见有报道。如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红树林植物,但其嫩叶捣烂后外敷能止血消炎和树皮能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用用途在其他沿海地区却未见报道。总体来说,本调查在记录到的红树林植物药用用途中,有20种已有报道(广东中草药选编组编, 1969; 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 1969;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1975; 黄燮才等, 1980),占总用途的41%,29种未见报道,占59%。

2.3 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现状

2.3.1京族对药用红树林植物知识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36位村民中,有90位能列举出至少1种药用红树林植物, 有46位不知道或了解红树林能治病。具体为仅有16.9%的村民能列举出3~5种,主要包括老鼠簕治疗肝炎和外敷消炎、苦榔树治疗肝炎、白骨壤的果实治疗痢疾等,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6.3岁;有22.8%村民能列举2种药用红树林植物,主要包括老鼠簕治疗肝炎、白骨壤果实治疗痢疾等,其平均年龄约在44.8岁;有26.5%的村民仅能列举1种药用红树林植物,即老鼠簕治疗肝炎,其平均年龄为38.5岁;最后,还有33.8%的村民不知道红树林能治病,其平均年龄在25.2岁。调查中,所有列举人均能说出老鼠簕治疗肝炎的药用用途,其原因主要在于改革开放前,肝炎在村落中流行,老鼠簕的作用常在村落中流传,列举人均经历过该阶段,记忆比较深刻。

表 1 京族传统药用红树林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编目

从以上结果初步看出,京族目前对药用红树林植物的认知程度十分有限,即使是上了年纪的老者(年龄过50岁),其认知范围也是比较有限,年轻一代(20~30岁)由于缺乏经历,甚至都不知道红树林植物能治疗疾病。

2.3.2京族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程度针对上述90名列举人,还进行了他们对红树林医药依赖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0%(81名)列举人会选择“直接去卫生站(所)或医院”,有10%(9名)列举人“会视病情,先去找镇上老中医,治不好再去卫生站(所)或医院”,列举人这里所说的镇上找老中医是指到江平镇上找汉族的老中医,而非本民族的草医。从以上结果初步可以看出,京族在历史上依赖本民族草医的情形已经基本消失,对红树林医药的依赖性和需求性也在消失。

2.4 药用红树林知识中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经验

我国其他许多少数民族采集利用各种药用植物的方式方法都表现出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事实上,京族在对药用红树林植物的采集利用过程中同样也蕴含着一些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知识。

首先,京族药用红树林知识与经验具有“一病多药”的特点。即京族草药在选择药用红树林植物时,同一种疾病常有许多可供选择的红树林植物。如治疗风湿病的红树林植物有秋茄(Kandeliacandel)、水黄皮(Pongamiapinnata)、苦榔树(Clerodendruminerme);治疗皮肤病的红树林植物有白骨壤、榄李(Lumnitzeraracemosa)、杨叶肖槿(Thespesiapopulnea)。这一特点在客观上避免了集中采集某一植物而导致的种群数量下降,有利于可持续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

第二,京族草医“见病即采即用”的行医特点,能降低对红树林的干扰,有利于红树林植物资源的保护。一般来说,京族草医只会在村民上门看病,治疗疾病时才会针对所患疾病,有目的地采集所需红树林植物。通常情况下,受涨潮落潮的影响,“即采即用”红树林植物似乎难度很大。但采访中,几位年纪较大的老草医对其村落周边红树林在各时刻潮水线位置的预测,何种红树林植物何时可以接近的判断十分准确。我们依据其所报时刻,多次下滩接近所报红树林植物,几乎没有误差。可见,在熟悉潮水涨落规律后,“即采即用”也能实现。

第三,京族草医在采集根、树皮等关键部位药用植物时,也表现出一些可持续性利用红树林植物资源的特点。当药用部位为树皮时,草医懂得环状剥皮易造成植株死亡。因此,在采集树皮时,仅采集“海榄柱”(红树林树干)约1/4的树皮,采集口为“小指形”(即小手指的长度与宽度),且不会对同一植株进行二次采集;在采集植物根部时,草医认为树冠缘下透光处的“根条”(包括红树林地上根系和地下根系)最适宜采集。因为此处的根系密集,萌生快恢复也快。这些传统的采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考虑到了植株在采后的生存与生长,客观上也有利于保护这些药用红树林植物资源。

第四,对频繁采集的红树林药用植物,京族草医会有意识的进行人工种植和看护,以防将来无法采到。最具代表性的是红树林植物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的采用。老鼠簕在京族民间被认为是治疗肝炎的灵药,特别是对乙肝。老鼠簕的根、枝条、全株均可入药,因此在乙肝高发年代,老鼠簕经常是被频繁采用。草医在采集过程中的一些采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老鼠簕种群的恢复是有利的。具体如:草医将大丛的的老鼠簕看做是“母树”,仅会选择性的采集少量枝条,并告诫从事潮滩捕捞的渔民和下滩玩耍的孩童,不可伤害大丛的“母树”;对全株采集的老鼠簕小苗(约30~40 cm高),采集后,在采挖点,草医会从周边滩涂,分体过密幼苗(即分株繁殖),种植于采挖点,并在日后采药过程中多加看护,以备将来仍有药可用。这些传统的做法,对减小老鼠簕种群恢复的压力起着积极作用。

3讨论

3.1 京族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的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

本研究共记录到京族15种红树林药用植物的49种药用用途,其中有29种用途在我国其他沿海地区未见报道。为什么同一红树林植物,在京族地区会出现如此之多新药用用途呢?对此,在整理出京族药用红树林植物的编目后,我们多次赴京族地区进行确认与核实。据山心村和巫头村的几位京族老草医供述:京族的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属于越南一带的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是其祖辈从越南涂山(今越南海防市一带)迁徙过来时就已经基本掌握,所以自然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此信息,我们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Sciencedirect、Springer等国内外数据库,对越南的红树林文献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京族的药用红树林植物种类在越南中部沿海一带确实有分布(Nguyen, 2014; Tri et al, 1998; Van Hue & Scott, 2008),但有关其药用价值和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却十分稀少,因而目前仍难以说明京族与越南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间的关系。下一步研究有必要对这些未有报道的京族红树林植物的药用用途进行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以确定其药用用途的科学性。

3.2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传承与开发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不仅是本民族认识与利用红树林植物最鲜活生动的记录,更是一部民族的药用辞典,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我们认为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的延续可以从文化传承和药物的开发两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让京族青少年充分认识这些传统红树林医药的独特价值,理解其在历史上对本民族的生存与繁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京族老辈的草医应该从其家庭(族)中选定有学习兴趣和一定资力的继承人,特别是具有现代医药专业知识背景的继承人,这样不仅延续传承了本民族传统的红树林医药知识,而且更能促进本民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知识与现代医学知识的结合发展。

另一方面,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具有数百年用药的实践基础(何思源, 2008),能为新药物的开发提供最直接的目标与对象。如京族红树林医药知识中有不少治疗皮肤病、外伤止血消炎的红树林特效植物,未来若能开发出新型的药物,不仅是对京族传统红树林医药知识的肯定,更是其药用价值的延续。

参考文献:

COMPILE GROUP OF A BRIEF HISTORY OF JING PEOPLE, 2008. A brief history of Jing people [M]. Beijing: Ethnic Press:16-93. [京族简史编写组,京族简史 [M]. 北京:民族出版社:16-93.]

COMPILE GROUP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1969.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M]. Guangzhou: Compile Group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rom Guangdong Province: 23-356. [广东中草药选编组编,1969. 广东中草药 [M]. 广州:广东中草药选编组编印:23-356.]

COMPILE GROUP OF COLLE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975. The colle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Press:3-235.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1975. 全国中草药汇编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235.]

FU DS, GUO Z, WEI JP, 1993. The customs of Jing people[M]. Beijing: Press of Minzu College of China: 10-103. [符达升,过竹,韦坚平,1993. 京族风俗志 [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0-103.]

FU Q, FAN HQ, 1993. Traditional utilization of mangrove resources in Asia-Pacific Region [J]. J Guangxi Acad Sci, 9(2), 116-121. [傅勤,范航清,1993. 亚太区红树林资源的民间传统利用 [J]. 广西科学院学报,9(2), 116-121.]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 HOSPITAL INSTITUTE FOR DRUG, 1969. Commonly used herbs handbook [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Press:102-765. [广州部队后勤卫生部,1969,常用中草药手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2-765.]

HAN ZM, 2005. Jing People [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Press:5-51. [韩肇明,2005. 京族 [M]. 北京:民族出版社:5-51.]

HE SY, 2008. Jing people in China [M]. Yinchuan: Ningxia People’s Press:8-165. [何思源,2008. 中国京族 [M].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8-165.]HUANG XC, ZHOU ZC, ZHANG J, 1980. Collection of Guangxi ethnic herbs [M]. Nanning: Nanning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Drug Control of Health Bureau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12-213. [黄燮才,周珍诚,张骏,1980. 广西民族药简编 [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印:12-213.]

LIN P, 2001. A review on the mangrove research in China [J]. J Xiamen Univ: Nat Sci Ed, 40(2), 592-603. [林鹏,2001.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 [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2), 592-603.]

LIN P, LIN YM, YANG ZW, et al, 2005. Research status, civil utilization and prospect on marine mangrove drug in China: a review [J]. Haiyang Sci, 29(9):76-79. [林鹏,林益明,杨志伟,2005. 中国海洋红树林药物的研究现状、民间利用及展望 [J]. 海洋科学, 29(9):76-79.]

Nguyen HH, 2014. The relation of coastal mangrove changes and adjacent land-use: a review in Southeast Asia and Kien Giang, Vietnam [J]. Ocean Coast Manag, 90(3):1-10.

SHAO CL, FU XM, WANG CY, et al, 2009.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of mangrove resources and medicinal research in ChinaⅢ, Status of folk medicinal usage and medicinal resarch [J]. J Ocean Univ Chin: Nat Sci Ed, 39: 712-718. [邵长伦,傅秀梅,王长云,等,2009. 中国红树林资源状况及其药用调查 Ⅲ.民间药用与药物研究状况 [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 712-718.]TRI NH., ADGER WN, KELLY PM, 1998.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itigating climate impacts: the example of mangrove restoration in Vietnam [J], Glob Environ Chang, 8(1):49-61.

VAN HUE LT, SCOTT S, 2008. Coastal livelihood transitions: Socio-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hanging mangrove forest management and land allocation in a commune of Central Vietnam [J], Geogr Res, 46(1):62-73.XI SL, CAO M, CAO LM,et al,2011. A ethnobotanical study on mangrove forest ecosystem in Beihai, Guangxi [J]. J Inner Mongolia Norm Univ: Nat Sci Ed, 40(1): 63-67. [席世丽,曹明,曹利民,2011. 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民族植物学调查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40(1): 63-67.]

ZHENG XL, CHEN HF, LI RT, et al, 2008. Medical ethnobotany of the run dialect people of Li Minority in Hainan [J]. Acta Bot Yunnan,30(2): 195-210. [郑希龙,陈红锋,李榕涛,等,2008. 海南润方言黎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J]. 云南植物研究,30(2): 195-210.]

Knowledge and existing status of medicinal ethnobotany of mangrove among Jing People in Guangxi

DU Qin*, WEI Wen-Meng, MI Dong-Qing

( 1.CollegeofTourism,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2.TourismResearchCenterofGuangxi,GuilinUniversityof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

Abstract:Jing people is the only national marine fisheries of China. Under the long-term situation surrounded by mangrove plant, they have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n how to use mangrove plants. However, these knowledges and experiences are still being kept under wrap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ngrove medicinal plants from classical mangrove knowledge of Jing ethnic group in Beibu Gulf, South China. We conducted a series of surveys regarding medicin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for sustainability via ethnobotanical and taxonmical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15 plant species were recorded belonging to 10 families, these species could provide 49 medicinal services, among which 20 medicinal services had been previously documented, and 29 medical purposes still had not been report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nd dependence on mangrove medicinal ethnobotany showed that the situation of Jing people’s dependence on Jing medical practitioner and mangrove medicinal plants were disappearing. In addition, the ecological knowledge with respects to how to harvest mangrove medicinal plants was also analyzed. These findings from this work can broaden our knowledge regarding mangrove medicinal plants from minorities in remote districts, and present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in utilization of mangrove plant resources.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s from mangrove, mangorve forest management,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ethical group living along coast, Beibu Gulf

中图分类号:Q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142(2016)04-0405-08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杜钦(1978-),男(回族),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海岸河岸生态系统管理研究,(E-mail)dqin2000@163.com。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ZH034);广西民族旅游研究中心基金(MZLY01)[Supported by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Youth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13YJCZH034); Foundation of Tourism Research Center of Guangxi (MZLY01)]。

*收稿日期:2015-10-13修回日期: 2015-12-22

DOI:10.11931/guihaia.gxzw201508008

杜钦,韦文猛,米东清. 京族药用红树林民族植物学知识及现状[J]. 广西植物, 2016, 36(4):405-412

DU Q, WEI WM, MI DQ. Knowledge and existing status of medicinal ethnobotany of mangrove among Jing People in Guangxi[J]. Guihaia, 2016, 36(4):405-412

猜你喜欢

北部湾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海平面上升对北部湾风暴潮增水影响研究——以2012年台风“山神”为例
北部湾盆地主要凹陷油气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鹭舞北部湾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十三五”时期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战略探讨
Preparatory Work before 2016 Pan-Beibu Gulf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