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鏖战急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的日子
2016-05-27傅百刚丁圣光
□ 傅百刚 丁圣光
当年鏖战急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的日子
□ 傅百刚 丁圣光
1986年6月30日,是个喜庆的日子,齐鲁石化乙烯装置开工锅炉点火一次成功!这标志着齐鲁石化乙烯工程建设登上了第一个台阶。
□ 120米的齐鲁石化乙烯火炬整体吊装一次成功。
“百日会战”
乙烯工程建设指挥部和建设者乘胜进军,从1986年9月1日至12 月10日,发起了“百日会战”,旨在攻克工程上的所有薄弱环节,抢建危险工程,完成工程扫尾和单机试车任务,基本建成一期工程。齐鲁石化公司党委将这一会战比喻为“齐鲁乙烯的淮海战役”。
公司党委书记张瑞凤激情地诠释这场“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第十章标明,原材料工业,1990年主要产品产量计划新增乙烯120万吨。这120万吨,我们齐鲁乙烯30万吨就占了四分之一!四分之一啊,同志们,掂掂我们身上的担子,重大!光荣!”
是啊,乙烯工程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按年开工320天计算,提前一天建成,可为国家创产值783万元。靠国内外贷款建设的乙烯工程,如果拖后一天,不仅会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还要多付利息4200万元。
时间就是金钱。
1986年8月26日,齐鲁乙烯现场办公会。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盛华仁传达了中国石化总公司指示:齐鲁乙烯一期工程投料试车时间,要确保“八七·五”。
“八七·五”,就是要确保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装置在1987年5月开起来,顺利投产。
提前两个月攻克一期工程试车关,并非易事。5万建设大军的工作节奏调整,4万多部仪表、4千多台设备及其水、电、汽等八大系统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工程都需要调整,总之,一切都要往前赶。
乙烯工程指挥部将会战任务从时间上倒排计划,分条分块分战区,分工负责限时完成,各路指挥分别组成7个专业组,逐一深入各战区。
各路设计、施工、建设队伍,迅速动员,调整人力物力。几位施工单位领导面对艰巨任务,毫无惧色,纷纷立下“军令状”。
公司副经理徐吉亨和李连福挂帅出征,对开车准备工作要求严格,抓工作板上钉钉、落地有声。烯烃厂、橡胶厂、第二化肥厂、胜利炼油厂成立开工指挥部,划分专业组,开展领导指挥、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生活服务、思想政治工作“五到现场”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劳动竞赛、反事故演练。
1986年12月10日,“百日会战”获胜,为“八七·五”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八七·五”
距乙烯化工投料时间还有3个月。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干志坚、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等有关人员一行10人,于1987年2月26日上午,进入乙烯工地视察建设情况。
3月1日,齐鲁石化公司召开乙烯一期工程“八七·五”投料试车动员大会。公司总经理李毅中作动员报告,反复强调国务委员康世恩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沉着冷静,稳中求好,务求必胜,务求全胜!”
3月中旬,参加乙烯化工投料的1.3万名职工进入思想作风大练兵高潮。群情振奋,士气激昂。
乙烯装置的8台进口大型裂解炉,高40米,长百米,被称为乙烯工程的中枢神经。由胜利炼油厂输入的常减压柴油、减压柴油、石脑油皆经它裂解,生成乙烯、丙烯、碳四馏分等中间产品,然后供给下游其他装置,是重中之重。
化工投料前夕,乙烯工程的主战场——烯烃厂,时时处处被一种决战前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牵动着。
裂解炉化学清洗是根据乙烯装置的技术要求进行的,北京有关方面专家认为,清洗裂解炉,需要120名技术工,至少用20天时间方能完成。
可是,烯烃厂裂解工段只有几十名职工。厂领导研究决定,由一位副总工程师带领裂解车间的16人,组成青年突击队闯关。
对23台废热锅炉和一台蒸汽炉进行化学清洗,要使用14个种类的化学药品45吨。突击队员身穿防护具,进入管线,进入管束密如蛛网的装置中。清洗,必须打开800多个阀门,对1600多个部位进行冲洗。这不光是个苦活儿累活儿,还是个细致活儿、危险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
昼夜轮战16天,突击队员终于完成了任务。
清洗工作的质量、速度令人叹服。日本油化公司的大平先生检查清洗试剂片的显示之后,确认:腐蚀度小于日方设计标准,各项工艺指标符合生产要求。他竖起大拇指:“中国人,了不起!”
“八七·五”决战的任务日日排满。
5月23日,距化工投料决战时刻还有两天,他们突然发现火炬管内冷凝液既不能排放,又不能回收。经检查,属于设计问题。乙烯装置的循环系统,在此堵塞。此刻,化、机、电、仪、分析、公用工程各路人马已完成总攻前的准备工作,剑拔弩张!
烯烃厂领导立即找来驻乙烯工地日本专家直接对话,照会对方迅速拿出处理方案,不得贻误战机。
日本专家进滕先生经过一番苦思,提出一个紧急动改方案:在火炬80米处的区段上,绕1.4米的总管盘加伴热线。将管内的冷凝液预热蒸发由火炬燃烧。
“不行!”烯烃厂领导对此方案坚决否定。
若依此方案,一是工程量大,需要20天时间;二是伴热蒸发难以预测;三是耗资大,仅耗紫铜管10吨,就要花掉十几万元;四是能源损耗大,大量的液态烃白白烧掉。厂里决定:原定投料时间不能变更,浪费的事情不能干,一定要在48小时内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论证——淘汰。人们探讨着、争执着、筛选着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带压接管回收冷凝液”的方案应运而生。
作业开始,铆、焊、管、钳齐上阵。靠肩扛人拉,82分钟搭起高8米、容纳5个人的作业架。先在总管焊接一个短管,短管上接一个法兰和一个考克,再在法兰上对接一个闸阀,并通过考克进行保护,用56毫米钻头钻通管壁,将阀门关闭,配管引入回收罐……
距化工投料时间还有37个小时,钻机吱吱作响。
几十双眼睛盯在钻头处。管壁钻透了……
21时57分。带压接管回收冷凝液成功了!
东洋公司的现场代表田林先生,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一让人惊奇的场面。
同日上午,国务委员康世恩在胜利油田听取“关于齐鲁石化乙烯一期工程‘八七·五’投料试车的准备情况和投料方案”汇报。听完汇报后,康世恩说:“齐鲁石化乙烯的投产是我国石油化工发展的新里程。齐鲁上去了,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就会上得更快一些,这样,我国的石油化工发展就有了崛起的基础,意义非常重大。”
决战时刻
夜幕降临,烯烃厂会议室。决战前夜气氛紧张。盛华仁、李毅中等同志汇集情况之后,决定明天开始决战。
1987年5月25日,上午,阴雨。这是一个中国石化建设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
裂解炉投油指挥中心会议室,烯烃厂领导介绍投料准备工作情况。经过乙烯指挥部领导、施工单位领导、工程师和几名外国专家简单讨论之后,面带倦意却神色坚毅的李毅中宣布:“经过全面检查、确认,乙烯装置投料条件具备,可以投油!”
盛华仁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同意执行李毅中经理下达的投油令。”
10时许,几位工程技术人员陪同盛华仁、李毅中、外国专家以及新华社、山东省各媒体的记者,走进控制室。
宽敞明亮的主控室内,仪表盘上的信号灯频频闪亮,黑白电视屏幕上显示着乙烯装置燃烧的火炬,中外技术员在计算机旁工作,电话、对讲机的通话声频频互传。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达到了白热化。
现场,毛毛细雨变成了小雨珠。裂解炉上的操作工人衣湿透,裤滴水。
10时35分,机泵将油料送入1号裂解炉。这标志着齐鲁石化乙烯正式化工投料。
1号裂解炉发出低沉轰响,炉膛烈焰熊熊。10时45分达到运行正常。
11时37分,7号裂解炉投油,8分钟后达到正常运行。20时27分,4号裂解炉投油,35分钟后达到正常运行。一张张神色紧张的脸,开始放松、坦然。
头戴安全帽,眼中布满血丝的烯烃厂领导手拿报话机,语气平静:“经过两小时的运行来看,投料试车进展顺利,目前运行平稳。”
眼圈发黑,一脸倦容的李毅中冷静地说:“如果不出现大的问题,估计5~7天后,可以打通全流程,生产出乙烯。”
裂解炉投油之后,人们一阵兴奋、一阵激动;继而,心情又沉浸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之中。指挥员们穿梭在关键部位和问题反映处。烯烃厂干部职工忠于职守,五天五夜,坚守现场。
5月30日,全国石油化工发展史的新里程——齐鲁石化乙烯装置产出合格产品。这是继燕山、大庆之后,中国石油化工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享誉中外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乙烯装置化工投料后,经过128小时的运行,5月30日18时30分,打通全部流程并生产出合格乙烯,实现了齐鲁石化乙烯一期工程“八七·五”化工投料的目标。
5月31日,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张皓若祝词:
齐鲁石化乙烯装置不仅开出了我国乙烯开车的最好水平,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一流的。我代表外贸部,并作为最早参加这项工程工作的成员,以双重身份对所有在这项工程试车当中做出贡献的全体建设者,表示衷心祝贺!
中国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盛华仁祝词:
今天是中国石油化工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这次开车,创造了国内大中型乙烯装置首次开车的最新纪录,开出了高水平!
来自美国的贺电:
欣悉采用鲁姆斯公司专利技术的齐鲁石化乙烯装置仅用128小时开车成功,该装置是在无乙烯情况下投料成功的,又创一次开车世界纪录。
齐鲁石化30万吨乙烯工程经过“9年努力、3年拼搏”的艰难历程,一期工程提前两个月建成投产,创造了乙烯开车的世界纪录,开启了中国石油化工的新里程。
(本栏目图片由齐鲁石化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