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及优化设计研究
2016-05-26李春光喜悦刘林生李宗浩
李春光 喜悦 刘林生 李宗浩
摘 要:通过对里约奥运周期举行的第44届、第45届、第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的D组以上杠上回环动作、杠上飞行动作、换杠动作的分析,认为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呈现出以下特征:成套动作的构成以D组和E组难度动作为主,连接加分在运动员D分的提高中占的比重增加;杠上飞行动作主要以特卡切夫类动作和分腿及屈体叶格尔空翻为主;低杠换握高杠动作以掏类和蹬杠腾跃为主,高杠换握低杠以帕克空翻为主,针对3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特征提出了优化编排的方案。
关键词: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1-0087-05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vements on the uneven bars at the 44th, 45th, 46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 final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mplete sets of actions show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mplete set is mainly composed of D group and E group, connection adding score in D group has a larger proportion; the flight action on bars is mainly composed of Teka Qiefu class action and straddle and pike Jaeger-Salto and Flip Tkatchevs; cut and pedal mainly in bar jump movement from low bar to high bar, PAK mainly in the movement from high bar to low bar. Accordingly, the scheme of optimization design is proposed.
Key words:uneven bars; the sets; arrangement; optimization design
高低杠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运动员马艳红在1979年首次获得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项目的金牌,在1980年获得了该项目奥运会比赛的金牌,之后我国运动员多次获得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金牌,高低杠项目也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夺金点。在刚刚结束的第4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单项决赛中出现了历史性的一幕,4名运动员同时站在了金牌的领奖台上,不难看出高低杠项目优秀运动员人才济济,金牌的争夺日益激烈。高低杠尽管是我国体操的优势项目,我国运动员也具备在里约奥运会夺金的实力,但是第46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也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运动员的优势与不足。本研究试图在分析里约奥运周期举行的3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的编排特征、动作选用、动作质量等基础上,为我国运动员成套动作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44届、第45届、第46届世锦赛取得高低杠决赛前八名的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通过采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比赛实况,多次观看比赛录像,记录每个运动员完成的成套动作的内容、结构及完成质量,以间接获得运动员的比赛情况并加以分析。
1.2.2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万方、CNKI、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相关“体操”“高低杠”等文献资料,查阅历次比赛的新闻报道与中外专家评论,了解竞技体操尤其是高低杠项目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为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对比提供遴选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成套动作难度与质量分析
2.1.1 成套动作难度价值分不断提高
高低杠项目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构成包括:计入成套动作的包括下法在内的8个难度动作分、连接价值分、组别价值分三个部分构成。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完成的成套动作都能够满足规则对动作组别的要求,全部能够获得2.5的加分。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见表1),三届世锦赛高低杠单项决赛的D分平均分别为6.45、6.4875、6.6;E分平均分别为8.283、8.545、8.495;连接分平均分别为0.4625、0.525、0.5375。中国运动员姚金男在第44届世锦赛上使用了具有0.7加分的G组动作“莫空翻”,还有其他运动员3人次的F组动作,但是在第45届、第46届世锦赛上分别仅有1人次的F组动作,单个F组或G组难度动作出现的频率很低,这与使用时出现失误的概率较高,很难与其他难度动作进行有价值的连接有关系。新规则增加了获得连接加分的难度,但3届比赛运动员的连接加分均值在不断上升,说明运动员在新的奥运周期不断适应竞赛规则的要求,不断提高成套动作的连接难度,从而提高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
2.1.2 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最终成绩
运动员在增加动作难度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动作质量,难度与质量是影响竞技体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双刃剑,竞赛规则在不断提高动作难度要求的同时也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稳定性、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46届世锦赛运动员的平均动作难度分比第44届、第45届有所提高,但运动员的E分却有所下降,第46届世锦赛上E分均值为8.495。在第46届世锦赛上D分为6.7的中国运动员商春松因完成动作质量不高,E分仅得到了8.20,D分为6.6的德国运动员在完成下法不稳定,E分仅得到了8.00,都与奖牌无缘,在第44届、第45届世锦赛上也有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动作的过程中出现失误,获得了较低的E分。从3届世锦赛的统计结果看出,运动员的E分最高为8.866,最低为7.400,相差很大的原因主要是完成动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较高的D分是获胜的前提,同时要保证在完成成套动作的质量并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性,运动员要想获取优异的竞赛成绩要不断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
2.2 成套动作编排特征
2.2.1 杠上回环动作以扭掏类、蹬杠回环或大回环转体为主
杠上回环类动作是高低杠成套动作构成的基本元素,杠上回环类动作可以分为近杠动作和远杠动作,从表2可以看出,近杠动作使用40人次,远杠动作使用13人次,在近杠动作上“并掏后回环转体360°”使用11人次,占整个杠上回环动作的20.75%、“蹬杠后回环转360°”使用12人次,占整个杠上回环动作的27.91%、“并掏后回环或转体180°”使用21人次,占整个杠上回环动作的39.6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并掏后回环转体180°/360°”不仅能满足规则对动作组别的要求还能获得较高的加分,将成为杠上回环动作运动员的首选,使用的次数将会继续增加。近杠动作欧美运动员使用数量较多,而中国运动员主要以远杠动作的转体为主,也在该类动作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我国运动员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虽然以前有各种质疑的声音,譬如对欧美擅长的“近杠回环转体动作”,扣分相对较松,执行“双重标准”的结果,是“中国队的高低杠成绩如飓风之后的灾区,惨不忍睹[2]”。在第46届世锦赛上,4名运动员同时获得该项目的金牌,我们应充分肯定裁判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近杠的蹬杠和扭掏类动作中国运动员在成套动作的编排中也有使用,但主要是欧美运动员的强项,中国运动员还是以远杠的大回环转体为主,中国运动员在继续保持远杠大回环动作优势的基础上,使用一定数量的近杠动作。
2.2.2 特卡切夫类和叶格尔类空翻是杠上飞行动作的主流
男子单杠的飞行动作大量出现在高低杠上,增加了高低杠项目的惊险和难度,但高低杠项目的飞行动作又不同于单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高杠上的飞行动作(腾跃和空翻及转体),另一种是高杠换低杠的换握动作。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3),第44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12人次,第45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9人次,第46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12人次,动作整体的数量变化不大。从动作类型上看主要是特卡切夫、叶格尔、京格尔空翻类,三届世锦赛特卡切夫类动作使用13人次,占杠上飞行动作的39.39%,叶格尔类空翻使用15人次,占杠上飞行动作的45.45%,特卡切夫类和叶格尔类空翻将占杠上飞行动作的主流。世界男子单杠的发展趋势显示“D组及以上的科瓦克斯类、特卡切夫类、D组马凯尔洛夫为主流的飞行动作最具有竞争力;叶格尔、京格尔和盖洛德类的难度动作的运用次数在逐届递减[1]”,女子高低杠与男子单杠的分析比较发现,男子单杠使用较多的“马凯尔洛夫”动作在这3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上没有使用,逐渐淡出男子单杠的“叶格尔、京格尔”空翻动作女子运动员使用的频率还很高,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毕竟创新是竞技体育的生命力所在,作为技能主导的难美类项目的体操更是如此,难新动作的出现及使用,将增加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金牌的几率。中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中杠上飞行动作的使用较少,第44届世锦赛上姚金男使用了G组难度的莫空翻,第46届世锦赛上商春松、范衣琳使用了D组的京格尔空翻,参加3届世锦赛的6名中国运动员E组难度的特卡切夫类空翻没有1人次的使用,虽然采用了G组难度的莫空翻,从使用的次数和难度来说,与欧美运动员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杠上飞行动作成为成套编排主流的情况下,中国运动员应增加杠上飞行动作的使用。
2.2.3 换杠动作使成套动作的编排更加流畅
高杠换低杠或者低杠换高杠动作的使用能够满足规则要求,同时也使整套动作更加流畅。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表4),第44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24人次,第45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25人次,第46届世锦赛杠上飞行动作使用22人次,动作整体的数量变化不大。低杠换高杠动作共使用42次,占换杠动作的59.15%;高杠换低杠动作使用29次,占换杠动作的40.85%。低杠换高杠主要集中在:正掏回环或加转体180°换握高杠15人次,占换杠动作的21.13%;蹬杠后回环腾身或加转体180°/360°换握高杠16人次,占换杠动作的22.54%、并掏回环腾起换握高杠10人次,占换杠动作的14.08%;高杠换握低杠主要集中在帕克空翻或转体360°20人次,占换杠动作的28.17%。高低杠项目的高杠与低杠之间的换握是规则要求,在第45届、第46届世锦赛上换杠动作的最大亮点是“中穿后转肩腾起换握低杠”,该动作难度较高、难度价值分低,运动使用较少,成套动作中使用能够增加很大的观赏性,能够影响E组的艺术性得分。器械的改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将会促进换杠动作的发展,应增加换杠动作的难度并合理地与飞行动作连接使用,将使成套动作更加流畅、新颖。
2.2.4 飞行动作的连接将成为成套动作编排的主流
2013年1月出版了《2013-2016年国际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在规则中对于高低杠的连接动作加分进行了调整,将2010年规则中具有0.2加分的“D+C或更难(低到高)”、“D+E(其中1个飞行)”“E+E”条款调整为“D(同杠或低到高飞行)+C或更难(高杠)须按此顺序”、“D+E(均为飞行)”;在具有0.1加分的条款中只保留了“D+D或更难”,删除了“D+C(高杠到低杠)”。规则的修订,可以看出高低杠项目将更加重视低杠与高杠的“飞行”连接,提高了获得加分的编排连接的难度。从规则修改后的3届世锦赛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的分析看出,运动员使用最多的是具有0.1加分的“D+D”及以上动作连接,主要是杠上回环动作直接连接或杠上回环动作与飞行动作的连接以及杠上回环与换杠动作的连接;具有0.2加分的主要是低杠换高杠的飞行动作与高杠的飞行动作的连接。规则的修订鼓励飞行动作的连接,但是杠上飞行连接飞行的连接形式在举行的三届世锦赛上没有运动员使用,这也与规则“D+E(均为飞行)”才能获得0.2加分的要求有很大关系,追求更高的难度是竞技体操的魅力所在,预测在今后的比赛中,杠上飞行连接飞行的连接方式将会出现,并将成为成套动作的主流发展方向。
2.2.5 结束动作追求落地稳定
从3届世锦赛高低杠的比赛中可以看出,运动员采用的上法动作基本上都是不计算难度的A组动作,3届比赛只有在第46届世锦赛上有两名运动员采用了从高杠开始的上法,其余运动员都选择了从低杠开始成套动作。成套动作的结束动作的落地稳定性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能否取得最后的优异成绩,因此运动员在下法的选择上主要以D组难度为主,采用E组难度的运动员较少。从动作类型上来看主要是(见表5)D组难度的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360°。
使用15人次,直体后空翻两周使用4人次,团身前空翻两周/转体180° 4人次;F组难度的团身后空翻两周转体540°使用1人次。但从竞技体操总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训练的理念、方法与手段、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等方面研究的深入,运动员的潜能在不断发掘,E组难度将会有更多运动员采用。
2.3 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化设计
在满足规则对动作组别要求并获得2.5分加分的情况下,运动员应尽可能的使用D组、F组的动作,在提高单个动作难度的基础上,增加动作之间的连接,获得更高的D分,尽可能减少没有难度价值的回环、摆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质量设计、完成成套动作。分析认为上法动作因规则没有特别要求,因此没有创新的价值,而下法有进一步提高动作难度的必要,在完成下法前可以与其他难度动作进行连接获得连接加分,成套动作编排的优化主要在难度动作的连接上,认为以下连接方式将是运动员的最佳选择。
D组以上难度动作混合连接的长串,运动员常用的动作串有:并掏后回环成倒立—并掏后回环转体360°成倒立—并掏后回环经倒立腾起换握高杠—帕克空翻—并掏回环经倒立腾起转体180°换握高杠(第46届世锦赛上俄罗斯运动员斯皮里多诺娃决赛动作),这串动作是D+E+E+D+E的具有0.4加分的连接形式;并掏后回环转体360°成倒立—并掏后回环经倒立腾起换握高杠——悬垂前摆转体180°腾越至低杠手倒立——屈体蹬杠后回环转体360°成倒立(第44届世锦赛上德国运动员施耐德决赛动作),这串动作是E+D+D+E的具有0.4加分的连接形式;这两种连接形式既可以获得高达0.4的连接加分,构成成串动作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动作价值,应该是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主流动作。
E组大回环转体连接飞行动作,比较经典的有:反握向前大回环经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向前大回环经单臂转体360°成扭臂握—向前大回环转体540°—特卡切夫腾越(在第45届世锦赛上中国运动员姚金男决赛动作),这串动作是E+E+E+D的具有0.3加分的连接形式,该连接形式是中国运动员特有,毕竟大回环转体在中国具有很好的技术环境,经过几代中国体操人的努力,中国体操队设计了各种形式的大回环转体动作。
低杠换高杠的飞行动作与杠上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主要有正掏特卡切夫—帕克空翻、正掏回环经倒立腾起换握高杠—腾身特卡,该种连接形式具有0.2的加分,这种连接形式是欧美运动员的主流动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难度与质量同步发展依然是高低杠成套动作制胜的亮点,在不断提高难度的同时提高动作质量,F组、G组难度动作将会有更多的运动员采用并与D组、E组难度动作连接使用。
3.1.2 杠上回环动作主要是以扭掏类动作为主和大回环转体动作;运动员采用的杠上飞行动作主要是特科切夫类和叶格尔类空翻,换杠动作的使用扭掏类回环或蹬杠后回环腾身或加转体类动作以及帕克空翻等。
3.1.3 成套动作的编排将向更优化的方向发展,高难度动作的连接将会使运动员获得较高的的D分,飞行动作、换杠动作、扭转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衔接将会更丰富,下法动作的动作组别也将继续提高。
3.2 建议
3.2.1 我国运动员应进一步挖掘大回环转体动作的类型和难度,同时借鉴、学习俄罗斯、美国等欧美运动员在短半径动作、飞行动作方面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编排方式,尽可能提高动作难度,才能继续保持该项目的优势。
3.2.2 在3届世锦赛上,每届高低杠项目决赛中国均有2名运动员参加,但人员更替较多,说明中国在高低杠项目上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较好,应科学化训练,尽量延长运动员的寿命。
3.2.3 备战里约奥运会并力争保持我国在高低杠项目的优势,应考虑把握项目的本质,进行前瞻性研究,储备创新技术,形成独特的技术风格,顺应技术发展的潮流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禄.单杠飞行动作及其连接的发展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15(3):30-35.
[2]陶冶,等.中国队优势逐渐缩小临场发挥决定成败[EB/OL].搜狐体育,2011-10-16.
[3]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3-2016年国际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Z].2013.
[4]刘智丽. 2013年版FIG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导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0):62-65.
[5]刘锦宇,等.2013版女子竞技体操规则比赛管理条例变化之初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82-85.
[6]王丹,等. 从伦敦奥运会评析高低杠的发展变化及我国面临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7):123-127.
[7]杜家俊. 伦敦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