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雍正反腐

2016-05-26烽火无烟周六

妇女之友 2016年4期
关键词:年羹尧雍正

烽火无烟 周六

关于雍正的历史传记,市面上早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历史上的雍正和荧屏上的雍正是截然不同的,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没有那么多风花雪月的故事,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实干家和改革家。雍正在位的13年里,以反腐为核心,整饬吏治、耗羡归公、推行养廉、去除贱籍、创设军机,办了不少国计民生的大事儿,这些不仅让当时败坏的吏治为之一清,也深刻影响了大清的政治走向。

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过山车人生(上)

雍正皇帝的成功上位,依靠的是一群人的鼎力协助,作用最大的就是年羹尧和隆科多。这“一内一外”两个人就如同雍正的左右手,二人在雍正争夺皇位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左膀右臂的作用,是当时雍亲王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但就是这两个雍正最为依仗的股肱之臣,最后落得了凄惨的下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来看年羹尧。

在很多演义以及影视作品中,年羹尧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武夫的形象,五大三粗,一身戎装,就连说起话来也是声如洪钟,是所有人口中的“年大将军”。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年羹尧并非如此,因为他根本不是武将,而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

年羹尧,汉军镶黄旗人。年羹尧的家庭算得上是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年遐龄曾经是湖北巡抚,他的哥哥年希尧也曾经做到工部侍郎的职位,由此可见,年羹尧的家庭环境是非常不错的。

而年羹尧本人呢,康熙三十八年中举时他年仅二十岁,次年,年羹尧又顺利通过会试,并以殿试三甲二百一十八名的成绩考中了进士,成了天子门生。先后担任四川、广东学政,迁内阁学士。

同时,年羹尧还迎娶了当朝大学士明珠的孙女,攀上了高枝。而年羹尧的妹妹也嫁给四阿哥雍亲王做了侧福晋后成了皇贵妃,在皇宫里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有了这样的一个妹妹给雍正当嫔妃,年羹尧自然也就和雍正越走越近,并自然而然地成了雍正集团的重要成员。

在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他三十一岁的时候,年羹尧被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了封疆大吏。又过了十几年,年羹尧官升一级,成了川陕总督,主掌西部地区的军政大权。

年羹尧的升迁是火箭式的,三四十岁就成了西北地区的军政一把手,这在清朝的历史上是比较罕见的。

年羹尧自幼博闻强识、能文善武,个人能力极为突出。在官任职期间,年羹尧也是尽心尽力,可谓处理政事的能臣:修筑驿站,便于在打仗的时候,给军队提供后勤补给;暗中钳制和监视十四阿哥。

雍正和年羹尧虽然有一些小摩擦,但无论对雍正而言,还是对年羹尧来说,他们彼此之间都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在大趋势上二人是合作共赢的。

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无论在家世还是地位上,都高出年羹尧一头。

隆科多的曾祖父叫佟养真,弟弟佟养性,后金的功臣。

后来,佟养真在战斗中被明军俘虏,并最终殉难,其幼子佟图赖承袭职位,南征北战,为大清立下了赫赫军功,成了清朝定鼎中原的开国功臣。长子佟国纲次子佟国维都是当朝重臣,深受皇帝器重。

佟图赖的女儿嫁给了顺治皇帝,并生下了康熙皇帝,佟国维的两个女儿也先后嫁给了康熙皇帝,一个是孝懿仁皇后,另一个是悫惠皇贵妃。因此康熙得管他叫声舅舅,另一方面,他又是康熙的皇后的生父,因此康熙还得管他叫声岳父。康熙年间流行一个说法,叫“佟半朝”,意思就是说,朝堂上有一半儿的朝臣都是佟佳氏一族的。

而佟国维的三儿子就是隆科多,几年之内,便被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卫戍区总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史料显示,康熙皇帝临终之时,负责向外传诏的只有隆科多。康熙皇帝的驾崩是始料未及的,因而才会没有留下一丝一毫的文字材料,康熙究竟把皇位传给了谁,隆科多是唯一的知情人。

此时的隆科多如同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上,他的传话将决定历史的走向,也将左右大清王朝的命运。更何况,隆科多统领着京师所有的兵力,控制着京城的大局,也就是说,即使某位皇子成了皇帝,也必须仰仗隆科多才可以控制住京师的局面,而隆科多几经思索,选择了四皇子,成了雍正继位后的最大功臣。

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参与进来,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也不例外,他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八阿哥,但是,佟国维心里也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得给自己留条后路,隆科多就在父亲佟国维的指点下,站到了“冷门”的四阿哥这边。

年羹尧和隆科多都是极为精明之人,他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辅佐四阿哥的。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一笔政治投资,是一笔包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当四阿哥成为雍正皇帝的时候,年羹尧和隆科多也自然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命年羹尧来京“商酌地方情形”,将“抚远大将军”的头衔赐予了年羹尧。

雍正元年九月,罗卜藏丹津叛乱爆发,年羹尧奉命带兵出征。雍正二年三月,年羹尧大败罗卜藏丹津叛军,晋一等公。年羹尧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平定了叛乱,让“年大将军”的名号威震西陲。雍正对此也是交口称赞,不仅一口一个“恩人”地叫着,还要和年羹尧做一对“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此时的年羹尧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雍正对隆科多同样不薄,雍正刚一即位,就将隆科多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公文之中,雍正很少称呼隆科多的名字和职务,他更多的时候叫隆科多“舅舅”。

在雍正心中,隆科多就是他的家人。又赏赐给隆科多太保加衔,双眼孔雀花翎、黄带、鞍马紫辔等,如此隆恩圣眷,真是让一众大臣羡慕不已。

相比于年羹尧,隆科多的能力并不突出,却受到如此隆恩,这就让常年在外打仗的年羹尧感到不爽了。在私底下的时候,年羹尧曾对雍正生气道,隆科多不过是一个“极平常人”,但雍正说:“此人(隆科多)真圣祖皇考忠臣,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

其实,雍正也知道年羹尧和隆科多二人不睦,为了让左膀右臂协同做事,雍正只好充当起和事佬的角色——他自作主张,把年羹尧的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

雍正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让年羹尧和隆科多“亲上加亲”。除此之外,雍正对于年羹尧和隆科多所做的诸多违法之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过问。

但是,伴随着雍正的宽容和宠信而来的,并不是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感恩戴德,而是这二人的嚣张放肆。年羹尧和隆科多多次对朝中的人事任免进行插手,他们常常不经皇帝同意,只是简单地通知一下吏部,就将自己的私人亲信授予官职,上至巡抚、布政使,下到提督、总兵,年羹尧和隆科多都会进行干涉,年羹尧在西北花钱如流水,许多官员看不过去,给雍正递折子。

隆科多捞钱更是行家里手,他招权纳贿,擅作威作福,吏部官员见到隆科多往往是“莫敢仰视”。

雍正发布了《御制朋党论》,宣布对朋党将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雍正之所以对年羹尧和隆科多的骄纵不法熟视无睹,只是因还有利用价值。雍正执政初期,青海和蒙古还不安定,还需要用“年大将军”的威名震慑西域;而八阿哥党人多势众,权倾朝野,也需要用隆科多来钳制。

但是,随着西北战事的结束以及八阿哥党的覆灭,这二人也迎来了他们的败落之路。

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过山车人生(下)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雍正皇帝留给世人最著名的一句话,也是雍正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写照。雍正告诉世人和自己,这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容不得任何人染指。

没错,雍正在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霸道的人,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他绝不是一个可以受人摆布的傀儡皇帝。年羹尧的飞扬跋扈、隆科多的擅作威福,雍正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随着时机的成熟,他终于动手了。

在雍正初年,年羹尧曾两次进京,第一次进京的时候,雍正是为了和年羹尧“商酌地方情形”,而到了第二次进京的时候,则已经是青海叛乱平息之后,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功高震主了。

对于凯旋的年羹尧,雍正帝表现出了极为重视的态度,为了盛情迎接“年大将军”,雍正还命礼部专门制定迎接仪访,礼部侍郎三泰由于草拟的条例不合雍正的心意,还受到了降级的处分。

现在看来,雍正这么做,是故意给人看的。

如果年羹尧是个聪明人的话,就应该及时地收敛锋芒,表示出谦恭和拘谨。然而,年羹尧并没有这么做。年羹尧到达京城那天,诸王大臣们早早地在京郊之地跪迎“年大将军”,而年羹尧看到这样的场景,依然坐在高头大马之上,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情,似乎这些都是他年羹尧应该享有的礼数。王公贵族们上前向年羹尧致敬,年羹尧也只是象征性地点点头,傲慢至极。

年羹尧的傲慢之举,迅速引起了公愤。雍正召见年羹尧对话之时,年羹尧双腿叉开坐着,这种坐姿在古代叫作“箕坐”,就是像簸箕一样坐着,这是极为不礼貌的,史书称之为“箕坐无人臣礼”。

事实上,此时年羹尧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西北兵事告一段落,此时的年羹尧虽然是大功臣,但是也没有利用价值了;雍正已经稳定了朝政,反腐工作也已经陆续展开,胤禩集团也已经摇摇欲坠,雍正完全有能力对年羹尧做出“处理”。

然而,年羹尧却沉醉在功臣的荣耀之中无法自拔,他仍然以为自己是雍正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浑然不知此时的自己已经身陷险境。之后,他常常以雍正的名号宣达谕旨,这明显是作死的行为。

其实在正式清算年羹尧的罪行之前,雍正就已经多次释放出征兆式的信号,比如,雍正有意识地在分化“年党”。

同样,雍正在给年羹尧的奏折中这样说道:“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为君者:施恩易,当恩难;当恩易,保恩难;保恩易,全恩难。若倚功造过,必致返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这实际上就是告诫年羹尧不要那么嚣张跋扈。

此外,在公开场合下,雍正也曾对诸位大臣说道:“朕岂冲幼之君,必待年羹尧为之指点?又岂年羹尧强为陈奏而有是举乎……”这些都是雍正释放出的信号,如果年羹尧聪明,他早该看出雍正对自己已经不是简单的不满,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对于这些信息视而不见。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更多对于年羹尧的“投诉”,如同雪片一般飞到雍正的案牍之上,于是雍正开始明白,年羹尧是无药可救了。

与年羹尧相对简单的功臣身份不同,隆科多不仅仅是雍正登基的大功臣,还是雍正皇帝的舅舅,更是雍正儿时的玩伴,是真正的皇帝家里人。

隆科多相对来说是比较收敛的,多是在其权力范围之内,而且隆科多对雍正始终是尊敬有加。隆科多极为精明,在雍正即位之后,他主动申请辞去步军统领之位,不仅可以避嫌,也可以让雍正对自己心存好感,这些都是寻常大臣所不曾有的见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精明之人,最终却和年羹尧一样,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雍正三年五月,雍正先是公布了年羹尧的罪行,接着便斥责隆科多,还把年羹尧和隆科多并列,说他二人“几陷朕于不明”。除此之外,雍正还指责隆科多屡屡参奏胤禩,害得胤禩落得如此下场。

紧接着,在惩治年羹尧的过程中,雍正发现吏部官员决策不够果断,就怀疑是隆科多从中作梗,因为朝中只有隆科多有这么大的权力。于是,雍正勒令都察院对吏部及隆科多彻查。很快,彻查的结果完全印证了雍正皇帝之前的猜测。于是,雍正顺势削夺了隆科多的太保头衔,把他发配到西北宁夏地区的阿兰善去修城。

与此同时,雍正还特地跟宁夏官员说,对待隆科多,你们不必行礼,不必过分尊重,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雍正四年(1726年),中俄两国就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雍正认为隆科多有“办事之才,尚属可用”,因此便让隆科多戴罪立功,前往边境之地和俄国代表谈判。或许是受到雍正这一指示的影响,隆科多在和俄国代表谈判时,态度非常坚定和强硬。

但还没等隆科多戴罪立功,另一件大案就发生了,这件大案直接导致隆科多的锒铛入狱。原来,朝中有人揭发隆科多私藏玉牒,于是雍正便对隆科多的家人、奴仆进行严刑审讯,最终查实了此事。因此,在雍正五年(1727年)八月,还在谈判中的隆科多被押解回京。

所谓的“玉牒”,其实就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室宗谱,按照当时的朝廷规矩,除了宗人府,其他人一律不得翻看,如果是因为公事要翻看,也必须经过皇帝的许可,而且要“敬捧阅看”。但不知为何,或许是有收藏的癖好吧,隆科多不仅没经皇帝允许翻看了玉牒,还把底本私藏在了家中,这可是大不敬之罪。

如果这事放到从前,也根本不算是什么要紧的事,更何况隆科多还是皇帝的家里人,翻看、私藏一下又能如何?但此时的隆科多已经被雍正皇帝盯上,只要你犯一丁点错误,就会被雍正抓住并治罪。

隆科多被押解回北京之后,雍正就开始对“舅舅”隆科多的罪行进行清算。同年十月,雍正令王公大臣议隆科多的罪行,一共罗列了四十一项罪状。雍正表示,其中的许多罪行按律都该处以极刑,但念及隆科多年迈,又尚有功劳,可免其一死,囚禁于畅春园附近的一个小房子里,这相当于给隆科多判了个无期徒刑。一年之后,隆科多因身心交困而死。

许多人论及年羹尧和隆科多的人生悲剧,往往从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角度来分析说雍正是卸磨杀驴、诛杀功臣。

这样分析虽然不无道理,但回顾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败落过程时,不难发现,年羹尧和隆科多之所以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很大程度上是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咎由自取。

整饬吏治,清查亏空,充实国库,打击贪赃不法,这是雍正一上台就大力推行的国策。然而,年羹尧和隆科多却沉浸在功臣的荣耀之中,纠结朋党,扰乱朝纲。一个在西北花钱如流水,查抄的数额总计达数百万两之多;一个大肆卖官鬻爵,抄家时,被查抄出金八百两、银四十九万七千八百两。年羹尧和隆科多的毁灭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完)

猜你喜欢

年羹尧雍正
年羹尧人生大转折背后的玄机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精细典雅
明月当空
明月当空
除了写得好看,其实没多少创见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年羹尧报师恩
大雁来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