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实现互动课堂

2016-05-26常青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5期
关键词:多位数师生交流

常青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这一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新课改下,教师必须突破自己,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动学习,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创建和谐、轻松、充满生命力的学习氛围,生成互动课堂。

一、开展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的教育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地位,而教师也更加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异常活泼好动,而且痴迷于游戏,教师就可以从学生这一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好游戏互动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认识多位数”时,教师发现如果像往常一样,为学生出题,学生学习会显得很被动,而且也只是机械地练习,不愿动脑思考,有的甚至抄袭他人的答案,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于是,教师改变策略,将这些枯燥的数学数字融合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中,间接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直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建议:现在你们每10个人一组,每个学生代表0到9中的一个数字,然后我会说出一个多位数,你们要立即相互结合,排好顺序,摆出我说出的这个多位数,看哪个小组反应得最快,完成得最准确。教师说了“六万七千八百五十”。学生们都迅速反应,陆续地摆出67850的数字。游戏就这样愉快地进行着。之后,教师又改变游戏策略,让小组之间共同合作,由小组成员摆出一个数,其他剩余的小组成员要准确地说出摆出的是什么数。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都表现得积极主动,对这些数字充满了兴趣。

这种互动游戏的开展,凸显了学生的重要课堂地位,让学生对数学印象改观,并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实现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开展师生对话,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教师专制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加崇尚民主教学。教师不再专注于演讲,而是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而如何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就是教师教学中需要思量的。教师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开展师生对话,以对话的手段促使学生“开口”,促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一步推进师生互动交流。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师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气氛沉闷的现状,决定采取与学生对话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学习。教师说:“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你们认为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呢?”有学生说:“可能像今天一样,还是一个大晴天,阳光明媚。”也有的说:“还有可能会是多云的天气。”教师接着说:你们说的都很有可能,那明天可不可能会下雨?学生说:“可能。”“那能说明天一定会下雨么?”学生说:“不一定,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回答了很多可能的出现的情况,这些情况都是不可以确定的,只可以说可能,不可以说一定。”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刚才所说的“可能”与“一定”就是属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可能性”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内容。

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促使学生有效的思考、参与,与教师互动沟通。由此可见,师生对话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推进课堂教学进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沟通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可以对其“一刀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创设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以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后,为学生出了几道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教师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并没有立即为学生公布答案,而是选择让学生自由结组,小组之间共同探讨一下各自对这道题的想法、思路。学生在小组中都很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共同探讨。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会有机会学到他人的优点。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的机会,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沟通、情感交流,使学生无形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做好引导者的工作,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生成真正的高效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猜你喜欢

多位数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多位数的组合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如何写好多位数
麻辣师生
“另眼”待题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分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