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重重 用药讲究
2016-05-26王及华
王及华
人人都希望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然而,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亿,且发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因此,除了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疾病外,如何通过合理用药控制心脏疾病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明确诊断是前提
与其他疾病的用药一样,心脏病的用药要遵循:看病吃药、对症吃药、明白吃药、依法吃药的原则。所谓看病吃药,就是要找准疾病的病因。病因明确的疾病,有针对病因治疗的方法,疾病就有可能治愈。病因不太清楚的疾病,无治疗方法或治疗方法还在研究探讨中,根治的可能就小。此时医生选择的方法就可能是以改善症状为主,叫“对症处理”。
比如:肺炎时体温升高,应用的退烧药物可以使体温下降,但并不说明肺炎治好了。只有同时应用针对致病细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才能将肺炎彻底治愈。在这里,抗生素的应用就是针对病因的治疗,退烧药物就只是对症治疗。
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用药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心脏的结构。心脏包括:心肌、心脏血管、心脏传导系统、心脏瓣膜、心包。
心肌的病变俗称心肌病;
心脏血管的病变,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
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型心律失常等;
心脏瓣膜有病,就称为瓣膜性心脏病;还有心包疾病。
心脏疾病的病因复杂,病理变化多样,所以如果感觉心里不舒服(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下面,我们就按心脏病的分类向大家详述一下心脏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重在危险因素控制
冠心病用药有几个方面:心肌缺血症状的改善、并发症的处理、危险因素的控制。一般患者都是出现症状就诊(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此时为挽救生命需应用一些扩张冠状血管药物及防止血小板聚集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介入治疗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病情稳定后的重点就是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目的是防止再次出现急性事件。具体来说,就是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进行心理疏导。危险因素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定期随诊必须坚持。
心律失常——切勿自行用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用药中最需要慎重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心脏本身疾病所致,也可以是其他系统异常的表现。出现心律失常,必须就诊心内科医生,绝不能自行用抗心律失常药。
心绞痛——硝酸甘油不可长期用
很多人听说硝酸甘油是很好的心脏急救药,于是就经常服用。这会带来什么危险呢?我们都知道,硝酸甘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养,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属于对症处理、缓解症状的药。因为可以扩血管,就可以引起血压下降,如果平时血压不高,应用后可以引起体位性的血压低,头晕黑朦跌倒的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如果是明确冠心病心绞痛,含服药物后平卧最好。
另外,血管扩张、血压变化,可以引起心跳加快。硝酸酯类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耐受,药物效果就不好。所以硝酸甘油就是一个急救药物,如果心绞痛反复发作,一定要看医生。
高血压——注意能引起血压升高的药物
某些药物可以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能影响血压的药物有:皮质激素类口服避孕药、某些中药(如中药麻黄、甘草、人参等)、含钠盐较多的药物,如小苏打(碳酸氢钠)、高钠盐水等。其他药物如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非甾体类(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长期使用后也会使血压升高。
心脏用药注意事项
1.明确诊断是用药的前提:忌没有明确诊断就吃药。
2.坚守个体化原则:别随大流,别人用什么药,自己就用。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亦不同。治疗用药强调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定期随诊,非常重要。服用药物后一定要观察疗效,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有些药物是长期用的,有些是阶段性的应用。
4.擅自停药换药不可取。药物应用后出现不适或一次取回的药物用完后,就自行停药,导致治疗中断,病情迁延不愈。
5.尊重科学,按时服药。例如医嘱让早上服,绝对不能晚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