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与电影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

2016-05-26李贵垓

电影评介 2016年2期
关键词:芬奇英美文学作品

李贵垓

文学是电影的创作源泉,电影反作用于文学,又进一步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曾获得普利策文学奖,该小说196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很大反响,不仅是因为小说提供的优秀素材,还是因为电影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小说中所要表达的浓厚的种族歧视,成功地演绎成美国南方白人的辩护词,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 文学是电影的根基与创作源泉

在电影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影视公司喜欢将文学作品搬上荧屏,尝试文学作品与电影有机结合,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吸引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以及影迷前来观赏。英美文学作品丰富的思想内容为电影发展提供了创作源泉,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通过电影更直观、更生动地展示给观众,使观众在视觉感官上亲身体验曲折的故事情节,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电影与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彼此长期和谐发展。电影不仅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满足观众审美需求,还能够提升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弥补文学作品表现力不足等问题。虽然许多著名的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但是,读者只能靠自身想象力来体会,人物心理变化以及所处环境的紧迫感,很难通过文字形象的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不足,电影却能给与很好地弥补,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通过电影直观的、生动地表现出来,更加提升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促进了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推广。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电影与文学作品,互相促进,文学是电影创作的源泉,文学作品为电影编剧、创作、改编提供素材,许多英美电影都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而成,如《母女情深》《沉默的羔羊》《肖申克的救赎》《法国中尉的女人》《杀死一只知更鸟》等,改编后的剧本是否忠实原著的创作动机,电影内容、情节、主题思想是否符合原著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衡量电影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美国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根据原著的创作动机和写作意图进行改编的,电影就是借助大量的人物对白,将不同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汤姆的善良与无辜,芬奇的正义、梅亚拉与她父亲的邪恶等等,通过形象的人物塑造,人物性格被刻画得淋漓尽致。电影采用倒叙的方式,以律师芬奇女儿的回忆将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其叙事技巧基本没有背离小说的模式,随着这种叙事方式,观众仿佛被带入了回忆画面中……文学是英文电影创作的基础,而电影的成功又进一步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播出之时就获得了广泛赞誉,赢得了国际性的大奖。电影的成功虽然离不开这部小说在文学上的造诣,同时,电影的诞生又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促进这部小说更加立体,这是对文学的二度创作,这部电影通过美国白人的辩护词,将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更加突出的表达出来。通过《杀死一只知更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英美电影和英美文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同时,也了解到二者相互依存所创造的艺术价值。

二、 电影对文学发展具有深化、推广作用

电影能够深化文学作品的主题,更加直观地、形象地展示主题的故事情节,电影常采用特写、快速场景变化、蒙太奇等技巧来侵入文学的领域,加深观众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如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拍摄时采用孩子的视角,向观众回忆起整个故事时,画外音采用成年斯考特的声音,孩子的视野是有限的,该电影借助孩子的视野,为观众展示了孩子父亲在白人社区里面的正义勇敢、秉公执法,使观众站在孩子们立场感受孩子父亲的英雄事迹,感受人们对审判的反应,而审判前后所发生的种种事情,观众看不到,观众通过孩子的视野,只看到了白人精英的高尚形象,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主题,也通过孩子的视野凸显出来。小说中几年间发生的故事,通过电影的改编,情节处理,变成了审判前后几天发生的事情。这样处理,这种拍摄形式,可以使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审判场上芬奇的慷慨陈词,即彰显了“南方白人精英”[1]芬奇的正气,又在潜移默化中凸显了小说的主题。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夸张地将两个负面人物梅亚拉·尤厄尔和她的父亲塑造成美国南方的偏执狂,通过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使他们的形象一点都不像正常人。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也从侧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表达了这对偏执狂父女的偏执行为,导致汤姆被歧视以及他最后的死。审判结束时,律师芬奇走出法庭,电影导演将镜头对准了一个个黑人,这些黑人都在默默向芬奇表示敬意,这个无声敬意的镜头,更加凸显了芬奇的英雄形象,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英美电影不仅可以深化文学作品主题,还能够促进文学作品的推广。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许多人对英美文学作品缺乏了解,觉得英美文学作品生涩难懂。对英美文学作品兴趣不大,不愿意去深入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电影可以将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更立体、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借助电影,可以快速的增强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提升观众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兴趣。随着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拍摄成功,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也成为了热销图书,借助电影,小说影响力越来越大,不断传播开来。电影带动了文学产业的发展。电影上映时,被淡忘的老作家哈珀·李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并一跃成为被世界知名的作家,破例进入白宫接受荣誉勋章。电影上映获得好评如潮后,人们纷纷购买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读本,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又被掀起了一股评论的热潮,业内人士纷纷写影评、书评,使得这部作品变得炙手可热起来。这使我们感受到在推崇视觉艺术的今天,文学也离不开电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之后,更容易被大众所理解,认知,提高作品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使得文学作品被更多受众所接受。借助于电影的手段和拍摄技巧,可以给读者带来更加新奇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读者阅读心理,提升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 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相互补充、互相促进

英文电影与英美文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二者在表现形式、语言表达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差异,第一,电影语言具有直观性,能够借助蒙太奇镜头传达信息,而文学具有抽象性,主要靠文字来传达信息,文字所表达的画面,读者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想象来感受,如果借助文学语言表达形象化的时空过渡则索然无味,而借助电影语言则会是另一番感受。而表现人物内心的文字如果放在银幕上就会缺乏感染力,使用文学语言进行表达更能够感动读者。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采用电影语言,深化了作品主题,白人律师芬奇离开法庭时,有一个特写镜头,所有黑人默默起身向他致敬,这个无声敬意的镜头,更加凸显了芬奇的英雄形象,如果采用文学语言来表达,就没有这么突出,也很难让读者感受到芬奇高大的形象。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心理描写,也很难通过电影直观的表现出来。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这样描写斯考特当时那种心急的心情:“斯考特躺在地上,只觉得天旋地转,气急攻心,不知道身在何方。”[2]这么一句话,将斯考特急切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影片中,我们只是通过当时斯考特、杰姆当时的表现感受斯考特当时的心情。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还有这么一段描述:“雨痕斑驳的木瓦低垂在阳台的木澎上,橡树遮住了阳光。残破的篱笆东倒西歪地守护着前院。”[3]这么一句话描写得比较抽象,木瓦低垂的样子,电影很难直接拍出来,但是,电影可以通过造型传达抽象的意境,借助造型,电影可以为观众展示了这样一种意境,白色的、低矮的房子、绿色的百叶窗、门廊与橡树……电影借助造型设计,使观众有种身临其境之感。相比较文学语言,电影语言可以为观众展示更多的东西,一些场面壮观的画面,声音、表情、动作等,文学语言很难表达,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里,芬奇在法庭上慷慨激昂陈词,如果只是文学语言表达,读者很难切身感受其英雄形象,而在人物心理的描写上,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则会更强。英美文学使得电影艺术更加丰富,英美电影为文学作品推广创造了条件,提升了文学作品的魅力和韵味。

结语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文学与电影之间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优秀的文学作品好比沃土,促使电影作品更好的成长,文学和电影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文学要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电影的结合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电影要想实现自身魅力,提高品味和质感,也要添加文学元素,很多英美文学作品拍成电影之后,都变成了经典影片,英美电影又推动着英美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电影的成功对文学作品的推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促进英美文学与英美电影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英.不体面的种族歧视与得体的艺术表现——析美国电影《杀死一只知更鸟》[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05.

[2][3](美)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M].高红梅,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12:105,115.

猜你喜欢

芬奇英美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达·芬奇 下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达·芬奇睡眠法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英美为何一再拖延开辟“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