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大学生创业的要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5-26吴文浩
吴文浩
摘 要: 伴随持续数年的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必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同时随着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增强和参与人数的增加,自主创业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其发展不容乐观。在分析制约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因素前提下,提出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良性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创业 制约因素
近年来,伴随持续数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据了解,预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同时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自主创业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大学生积极调整心态的一种转变,更是一种进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政府促进就业”扩展为“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动能转换“衔接期”,要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并强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指出“加强就业观念教育,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着重抓好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也提供政策扶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的创业行动。然而,我国内地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仍然偏小,成功率不高,大学生的创业活动还处在初级阶段,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创业、有效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已成为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一方面,大学生虽然对创业的理解度较高,但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很多大学生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创业知识一般来源于书本,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普遍得不到提高。大学生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目标选择、经营策略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创业中将要遇到的各种情况缺乏基本的预见性和风险意识,难以满足创业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受传统就业理念的束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仍是家长和大学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去向,他们更倾向于安稳的工作和生活。很多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除就业、升学、出国后的无奈选择,创业意识薄弱,创业勇气不足。
(二)创业环境因素
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规定,在资金扶持、手续审批、费用税率等方面给予很多优惠,但和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我国,很多创业大学生反映仅仅在办理卫生许可证、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手续就要花三个月时间,手续特别繁琐。此外,由于许多相关政策缺少具体实施方案,在执行中很多优惠政策并未落到实处,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并不完善,尤其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因此并不能有效消除当前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障碍。
(三)创业教育缺失
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而我国却把创业教育重点放在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阶段,创业所需要的智力因素和人格特征自然难以养成。其次,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通过开设系统的创业课程、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而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绝大多数高校没有专业的培训教师,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远未建立。创业教育基本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大多数是利用讲座等形式进行的“业余教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缺乏系统指导。
二、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和创业成功率,实现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应当通过政府、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营造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开展。
(一)营造宽松创业环境
第一,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优惠的创业政策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政府要利用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完善创业的制度,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方便,减少创业成本,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条件。
第二,要建立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运行机制,重点抓好相关政策的协调、落实、服务工作,保证各项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逐步建立起鼓励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三,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传播创业信息,树立先进创业典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弘扬创业文化。在社会上形成尊重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政府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保护大学生创业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保护、专项资助等手段,提供法律援助。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远不能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需要,高校应顺应时代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以更开放的心态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建立课程体系,丰富创业内容。创业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在创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高校要注重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体系,并结合自身学科和专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有实用价值,既要具有理论性,又要具有实践性,形成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等一体化的科学培养体系,从而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了解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的创新性人才。
其次,加强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从事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在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优秀创业师资。因此,高校要注重开展对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聘请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具有不同专业背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互相补充的创业师资队伍,从而让学生在创业道路上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有效指导。
再次,搭建实践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指导。近年来,各高校围绕第二课堂开展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如创业计划大赛、创办模拟公司大赛等,但学生参与度不高,活动也大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取得预期效果。为此,高校可以经常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举办创业指导讲座,为学生介绍成功的创业经验,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创业沙龙、广告和营销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兴趣,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并将竞赛中选拔的部分应用性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氛围。
最后,加强大学创业园和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加强校企合作、校社合作和师生合作,引导企业家和企业广泛参与,拓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咨询,为有创业需求和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和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三)大学生自身要提高创业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大学生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创业需要一定的胆识和冒险精神,创业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过程,大学生创业者要具备执著的追求精神,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责任心和抗压能力。在创业中,要做到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详尽的规划,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以顽强的意志迎接创业过程中的挑战,理性地走创业之路。另一方面,重视对自身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勇于实践。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全面系统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等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过硬的创业素质。此外,大学生要对创业的失败有所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可能出现的失败。
参考文献:
[1]陈建辉.大学生创业的困境和出路[J].中国人才,2010(4).
[2]林莉.推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6).
[3]任江林.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考[J].中国劳动保障,2010(7).
[4]张祝秀.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3).
基金项目:泰州市科技局软科学项目RKX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