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26冯治国
冯治国
摘 要: 我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四年多,物理这门学科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我们在摸索解决这些问题时想出了很多策略。本文加以归纳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
一、遇到的问题
1.对课标的理解不透彻
甘肃省从实施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到现在,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时间非常有限,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师了解新课标的要求很肤浅,身边的资源也较少,这就制约着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只能是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对教师来说是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的考验。
2.高、初中物理教材的“台阶”过大
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高中物理教材主要体现在难度增加,内容增多。从初中物理过渡到高中物理存在几大“坎”。第一“坎”,从标量到矢量。如:位移和路程,速度和速率,力的合成,运动的合成等。第二“坎”,从简单到复杂。如从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匀速直线运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第三“坎”,从直观到抽象,从定性到定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阐述也是从通俗易懂到科学严谨。虽然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也包括力、热、光、电等几大知识板块,但对知识的要求更高更细;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强,一般都是由小实验或生产、生活实践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物理规律,直观形象,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定量研究多,数学工具的应用也明显加强,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研究解决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感到这些都很抽象、很难学,甚至望而生畏,不知如何是好。
3.新教材缺乏跟其他学科间的沟通与整合
高中物理新教材的进度超前于高中数学,这一滞后严重影响了物理学科的学习。如在速度——时间图像课后的习题中就涉及加速度,而且要证明它就是斜率,但是学生在数学中尚未学到斜率这一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上一度出现了“冷场”的局面。还有,在受力分析这一节中,要求用到三角函数知识,但是数学学科的三角函数虽然在初中已有了简单学习和认识,但还是没有彻底掌握,这样用解析法求解力学便成了大难题,所以数学基础不扎实,再加上语文理解能力低下使得学生感到学习物理非常费劲。
4.初高中教法、学法存在差异
初中阶段教学内容的要求相对低、教学进度相对慢,近几年升学考试难度不高,教师讲课基本上以教材为蓝本,初中生的学习主要以机械式记忆和训练为主,不少学生便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教学进度明显加快,教学容量也增大了,对知识的要求很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分析、思考、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掌握和应用。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光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机械记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高一新生明显地感觉到不适应。
初中阶段有很多学生学法不得当,大多数学生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预习教材和复习教材及进行有关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既要重视对知识结论的记忆,又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更要自学钻研、重视逻辑推理,要有假设、推理、归纳等一系列更高级的思维活动。就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必须经过审题、分析物理情景,再结合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建立恰当的物理模型,然后分析每一个物理过程都遵循什么规律,列出相应方程,再根据数学知识求解方程。这些能力不是在短短的由初中进入高中的两个月时间内就能形成的。所以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如果没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问题,继续沿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就会感到高中物理枯燥无味,逐步失去学习高中物理的信心,越学越感觉到难学。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搞好初中、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应当降低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学习台阶,使学生尽快进入和适应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这是摆在当今初、高中物理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急需初、高中物理教师共同合作。首先初中教师应当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要求,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其次高中物理学习在刚开始时应当降低难度,结合初中学习的特点,从低起点切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对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帮助。
其次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习惯。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问题时,常常为了简化问题,需建立理想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使物理概念、模型变得与生活常识有一点不同,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困难,不容易想象。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手段,使学生能看到具体物理现象,从而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对教材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使学生能顺利达到对知识的迁移。如: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知识,同一直线上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等,属于复习性内容;对于某些知识,如物体受力分析,应先降低要求,学生在对具体的力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对简单物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分析力的基本方法和思想有所体会。又如:初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正确建立坐标系。只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随时更正学生学习概念中出现错误观点,避免出现“走旧路”、“走弯路”,就会有效降低学习高中物理的难度。
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观察和分析每一位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以教法促学法,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最大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教学风格多样化,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以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研究,而学习物理知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公式的堆积,在解决具体物理问题时不考虑物理情境,直接套用公式,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帮学生梳理公式的来龙去脉,重点强调各物理公式的应用注意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为了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几个公式的运用,可以设置汽车减速最后几秒求位移的例子,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多方面地考虑问题,使学生懂得运用图像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以至于最后得到物理结论,并检验结果在生活中的可行性,改变学生的定向思维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开始,被视为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仅仅有专家学者的热情、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各级教研人员的热情是不够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千千万万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新课程改革除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还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主要目的。这就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提出更大挑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更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实施办法,这是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的保证。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