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实施有效提问
2016-05-26尹浩军
尹浩军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对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笔者通过教学研究与实践,发现以下几种准确、有效的提问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其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联系学生的实际,列举式的提问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笔者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例子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问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问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总结物理知识,应用性的提问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的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的回答.笔者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面的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4引起争议,激发思考的提问
争议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议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议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相“矛盾”,或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所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议,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5课堂提问力争要抓住技巧点和质疑点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抓住教材中主要内容的奇妙之处来提出问题,还要抓住提问的时机,做到“少问”、“巧问”.“少问”即问在点子上,该问则问,不该问则不问,不能漫无边际,随心所欲.“巧问”即问在关键处,在兴趣点、疑难点、发散点和空白点处提问.通过这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回答问题,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会迎刃而解;其次,问题设计要简洁、清楚主题性强.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音调、语气和节奏,与学生对话时语气要平和,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和真实;再次,给学生适当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这是不科学的.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敢问”、“会问”和“善问”,学生自己经过深思后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提问的多,学生提问的少,学生大都是在教师的问题之下解决问题,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课堂上把一些提出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总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化手法,切忌僵化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要能使学生看老师是如何提出问题的,这对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提问变得更具艺术性非常有必要,科学的提问设计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与怀疑能力,更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优良的课堂组织结构,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