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皮肤色素改变
2016-05-26
中老年人的皮肤代谢渐渐变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萎缩,皮肤可出现各种变化。但这种变化往往是非病理性的,不必紧张,也无需特殊治疗。此时除了皮肤发生变性外,还往往伴有其他老年性变化,如老年性雀斑、老年性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等出现,伴随着由两鬓开始的头发变白、老年性脱发及老年性白斑等。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老年性皮肤色素改变及应对措施。
老年性白斑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多巴阳性黑色素细胞数目将会减少。45岁以后暴露部位(头面部及上肢)的皮肤往往会出现老年性黑子,即不高出皮肤的黑痣样小点。同时胸背部、四肢等处出现米粒到绿豆大小的圆形白点。直径2~6毫米,乳白色斑,可轻度凹陷,呈圆形或多角形,无痛痒等不适症状,且数目逐渐增多。出现此种老年性白斑属自然现象,不需治疗。
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人年纪增大,皮肤毛细血管会逐渐扩张,皮肤上可见鲜红色或樱桃色丘疹,大小不等,小的难以辨认,一般直径为1~5毫米,逐渐增大,可高出皮面,触之柔软,有时也可呈不规则形状。部分血管瘤周围可有苍白的小圈围绕,称为贫血晕。此现象往往在成年早期就开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最常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偶发于头皮、面部及四肢远端,不累及手足部。无症状,多发性,不需治疗。如考虑美观,可以做激光、冷冻或电凝治疗。
老年性紫癜
这是发生于老年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紫癜,且女性多发于男性。由于衰老或长期暴露在日光照射下。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萎缩,皮肤松弛变薄,缺乏弹性,会使得小血管周围的支持性胶原组织变性失去功能,轻微的外伤或碰擦即致表皮裂口,表皮和真皮问的血管破裂。致红细胞外溢出血,产生紫癜。此现象主要发生在易碰擦的暴露部位,如前臂、手背、上额、前胸V字区等。老年性紫癜色泽变化小,历时数周或更长时间,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但不需特殊治疗。老年人平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和蛋白同化激素。部分老年人因皮肤瘙痒长期外用激素类药膏,可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损伤即引起紫癜。需与之鉴别。
老年性黑子
此种现象发生于中年晚期到老年者,生活中长期受强烈日光照射的人发生率更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老年人局部黑色素细胞增多有关。皮疹为多个小色素沉着斑,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呈褐色或棕色,表面光滑,无角化,边缘清楚,颜色一致,可以密集排列但不融合,无任何不适症状,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暴露部位多见。这些由增多的黑色素细胞引起的色素异常斑无恶变倾向,不需治疗。老年性黑子可伴发其他老年性皮肤改变,包括老年性白斑、紫癜等,易于判断,部分老年性黑子可演变为脂溢性角化病。从美容角度考虑,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冻去除,或用伪装剂(如遮瑕膏)遮盖。维A酸类药膏外用,对防治日光老化也有一定的效果。
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是因皮肤代谢降低,角质形成细胞成熟迟缓所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发病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女性患者多发于更年期,男性患者多发于40岁以后。皮疹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初发最常见于面部、头皮、躯干和上肢。早期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头瘤状,黄褐色或茶褐色:以后皮疹可渐渐增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偶可有蒂,1~10毫米大小不等,表面乳头瘤状,干燥、粗糙、无光泽,并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后期色素沉着非常明显,黄褐至黑色。陈旧性脂溢性角化颜色变异较大,可呈现正常肤色,也可呈黑褐色。揭去表面痂皮后,可见皮疹表面呈乳头瘤状。多数皮疹表面呈油脂状,但也有不少皮疹表面干燥,呈疣状。如果损害表浅。则如一层皮脂粘着于表皮。脂溢性角化可单发,也可多发,常达20~40个,个别患者可达上百个,一般无症状。偶有痒感。此病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有瘙痒或发生炎症者,可手术切除,也可激光、冷冻治疗。
黑色素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其生理功能是保护组织,防止紫外线引起的损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紫外线对皮肤损伤的积累及皮肤自身修复功能的低下,各种皮肤色素异常症状渐渐出现。上述几种皮肤色素异常都是不需治疗的老年性皮肤疾病,一旦出现,老年朋友不必过于紧张。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晒,并适量补充多种维生素。如有不能确诊的皮疹,建议及时去医院诊断并治疗。(本刊综合)
责编/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