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江三角洲地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

2016-05-26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4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务工人员珠三角

徐 冠(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珠江三角洲地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走向的研究

徐 冠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1 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是基础性的公益事业,是教育公共服务的起点和开始,其成败决定了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更对我们事业的接班人的素质具有很大影响。因体制之弊、观念的影响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由此不平衡导致的社会各阶层各地区各项事业发展的差异,使得这一利国利民的巨大工程实际存在不少问题。以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珠三角为例,近年来就出现了不少当地教育系统因身份和地位差异而予以不同社会成员子女差别对待的学前教育现象。这些现象具体表现在珠三角当地社会各阶层成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存在差别,但更明显地表现在当地学前教育系统对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的差别对待上,也正是因为后者更为典型,因此笔者便就此为题展开研究。

2 珠江三角洲地区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

一般而言,中国人接受的教育大致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5个阶段,如表1所示。这其中,学前教育处于整个教育体系的最基础阶段,接受该阶段教育的孩童年龄在0~6周岁之间,集中分布在3~6周岁时期。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3~6周岁是孩子们形成元认知的时段,也就是为具体运算以及抽象运算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该阶段,儿童们通过大量接触外部世界,建构各种客观实在影像,并在大脑中投射下最初级的原始图像,也为即将到来的认知阶段提供图式储备,故而这一时段身体各项机能的协调发展最为关键,因此孩子们的体育教育也就极为必要,而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差异,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必然千差万别,因此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实属必要。需要先申明的一点是:本文所讨论的学前教育仅仅指在幼儿园这一正式场所接受的教育 。

表1 我国教育阶段的划分

由于学前教育在我国并未实现免费制度,因此该阶段的教育实际上是有偿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分为公办、社会办学和公私合办3种办学形式。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办学模式,都存在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和其他阶段的教育形式基本一致: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层次同其父辈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大致相当。简单来说,社会地位和家庭收入越高的幼儿,他们所接受的学前教育水平也就越高;反之,父辈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幼儿,他们所能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差,有的子女甚至并未受过正规的幼儿园教育。从学术研究的伦理视角看,由于考察每个幼儿的家庭出身并不是一件符合常规的事情,但幼儿所在家庭的收入却可以大致推算出来,且在幼儿园里父母具有特殊身份的毕竟是占少数,因此家庭收入实际上可以作为孩子们所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划分指标。而划分的标准则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

广东省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最低工资标准,将不同城市工资水平分为4个等级,如表2所示。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这是当地政府部门对当地所有行业基本工资水平经过测算,并认真调研了当地最低生活消费水准之后得到最低工作指标。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工资水平,以及他们的对薪水的期待,以及广东省2014、2015公布的异地务工人员2年的工资水平统计数据,我们得知表2所列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水平集中分布在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2.2~4.5倍,核算后刚好在3500~5500元人民币之间,由于我们计算的家庭收入,通常有子女的异地务工人员都是两夫妻一起的,而男人工资水平大约是女人的1.5~3倍,故综合考虑上述数据即相关统计数据,我们认为5000元人民币和8000元人民币可以作为划分家庭首日的2条分界线,它们同时也是划分子女学前教育质量的分界线。

表2 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

2.1家庭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币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

家庭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异地务工家庭,能用于子女幼儿学前教育的资金在500元人民币左右,故其子女在珠三角地区能够接收到的教育情况大致和当地农村幼儿一致。表现为:(1)父母总收入低于5000元人民币的学前儿童要么直接没有参与当地的学前教学,而是在家乡所在地由爷爷奶奶或是其他监护人照管,其体育教育是非专业的,主要通过干农活的方式实现对身体的锻炼;(2)接受1年左右的学前教育,其体育锻炼由于缺乏专业教师和相应的体育设施,因此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部分孩子的体育锻炼甚至不如未上学的孩子。

2.2家庭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币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

家庭总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币的,能用于子女学前教育的资金在600~900元人民币这一区间,这部分异地务工人员的子女基本上选择在务工当地就近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受制于经济条件,能接受的一般是较低层次的教育,其水平大致相当于当地城镇普通职工家庭幼儿的学前教育水平。这部分孩子的体育教育一般由幼儿园规定并提供,在实现和促进异地务工子女幼儿阶段健康成长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问题同样不少,主要表现为“学前体育教育观念淡薄、发展滞后”“不成体系,内容单一,手段粗暴”“师资缺乏、教学条件,如专门针对幼儿的体育设备资源稀缺”和“教学小学化”等。

2.3家庭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币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学前体育教育现状

家庭总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币的,能用于子女学前教育的资金大幅增加,在900元人民币/月以上,其子女通常会有一个较好的学前教育,上学的年限在2~3年,且接受的体育教学和当地城区中上家庭的孩子相差不大。我们说月支付1000元人民币每月以下的教育,要研究的主要是有无的问题;而超过了1000元人民币/月之后,我们则倾向于探讨其教育的质量问题了。调查显示,这一部分幼儿的体育教育,学校有相对明确的针对性和个性化的体育课程和锻炼项目。相对而言,由于这部分就读的幼儿园基本上占据了当地学前教育资源的90%以上,因此,这部分幼儿体育教育师资力量雄厚,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最重要的家庭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体育训练对于孩子顺利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这一阶层中,体育教育质量和水平相对较高,可以说是代表了珠三角地区未来学前体育教学的方向和趋势。

3 趋 势

在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家庭中家庭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以下、5000~8000元人民币和8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家庭大约是20%、60%和20%。应该说,前一个20%代表当前该地区最落后的学前教育现状,几乎是所有学前教育问题高发的阶层,我们将他们设定为第3等级;中间的60%则是珠三角当前主流的学前教育现状,是机遇与问题并存的阶层,我们将他们归为中间阶层;而后一个20%则代表着株三角地区学前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学前体育教学水平是优势多与问题的教育模式,也是另外2个阶层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认为家庭收入高于8000元人民币的异地务工人员的学前体育教学就已经尽善尽美了,而是说它是下面2个阶层的阶段性努力目标,而对于第一等级而言,他们的努力方向有待于有识之士研究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现状,给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改善目标。文献资料显示,未来珠三角的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大致表现如下。

3.1与当地居民一样接受学前体育教学

受体制尤其是与户籍制度挂钩的相关制度所限,异地务工子女和当地居民子女之间,在受教育权上实际存在一系列不公平的问题。但是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贯彻,让一切人享受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珠三角乃至整个中国,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和教育机会的公平必然成为趋势。2008年、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广东省政府、广东省教育厅以及地市级教育部门针对当地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相继出台《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暂行规定》《广东省十一五教育规划纲要》《深圳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条例》《广州市外来务工子女学前教学暂行规定》《广东省教育资源均等化改革方案》等文件,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珠三角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发展,这其中有不少是专门针对学前体育教育的,集中表现为“转变观念”“逐步准入”“均等化发展”。

3.2各阶层更加重视学前体育教学,教学理念更加先进,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因此其教育改革观念的革新也是相对较快的。以外来务工家庭为例,他们对于子女学前体育教育已经从开始的“没什么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转变为“身体是基础,搞好体育,增强体质是至关重要的”。而社会上,也逐步形成了将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训练同等重视的意识,部分学者更是加大了研究力度,有人甚至认为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阶段,身体素质的养成比文化知识的接受更为重要,这在儿童肥胖等各种不利于今后成长的社会问题大量出现之后有更多人的认可。而在体育教学理念方面:已经逐步由之前的标准化团队训练变为个性化、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是专门针对个体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也越发完善和健全。

3.3投入更加丰厚,教学硬件和软件更加完备

随着观念的改变和相应教学体系的逐步设定和完善,国家、社会、幼儿园和家庭已经逐步开始投入较大数量的资金来进行学前体育教学,为幼儿的体育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也给课程体系的评估和重新设计提供了资金可能。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专业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幼儿体育教育工作中来,从而实现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完备化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 结 语

珠三角地区外来务工子女学前体育教育按家庭收入的差异分为5000元人民币以下、5000~8000元人民币和8000元人民币以上3个等级,处于不同等级的家庭,其子女的学前教育情况也就不同。其中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家庭,对子女学前教育并不够重视或是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支持子女的学前教育,因此存在未接受学前体育教学,或是年限较少以及水平较低的问题;而家庭收入在5000~8000元人民币的家庭,他们对子女的学前阶段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多接受一些文化知识,因此出现了诸如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体育训练时间极度不够的问题;家庭收入在8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家庭,其子女学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相对最高,也最科学和合理,是整个珠三角地区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和指向,另外2个阶层应努力向他靠近。

参考文献:

[ 1 ] 陈燕华.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D ].广州:暨南大学,2013.

[ 2 ] 沙莉,庞丽娟.明确学前教育性质,切实保障学前教育地位:法国免费学前教育法律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学前教育研究,2010(9):3-8.

[ 3 ] 杨海瑶.学前教育的公平理念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学前教育法的思考[ J ].现代教育管理,2012(03):40-44.

[ 4 ] 李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变迁研究[ 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 5 ] 徐莹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性质的反思: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文本的分析[ J ].文教资料,2015(16):146-148,159.

作者简介:徐冠(1985~),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思政类。

收稿日期:2016-02-23

中图分类号:G8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130-03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务工人员珠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重新评估社会化小农家庭粮食生产效率:以SC省
“进城务工人员不想上社保”背后的大问题
恩格尔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