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产品市场分析及种植技术研究
2016-05-25殷建鹏
殷建鹏
【摘 要】为了清楚地认识到国内苜蓿草产业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发展苜蓿种植业,本文通过对现有资料的整理及市场调研,总结了牧草行业的现状,发现了国内苜蓿行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提出了改善方案。通过对阿鲁科尔沁旗和永昌县苜蓿基地的实地考察,发现苜蓿种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且苜蓿种植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应该大力发展苜蓿种植业。通过对苜蓿种植技术的研究,发现了永昌县特有的覆膜种植苜蓿的模式,这种种植模式产出了“优质高产”的商品苜蓿草,其种植技术值得推广和学习。
【关键词】苜蓿草产品;市场分析;种植技术;研究
1 国内牧草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家农业政策及农产品过剩的影响下,部分企业及个人开始关注并从事牧草行业,从事牧草种植和加工的企业也大量出现,牧草行业初步形成一个产业链。我国的牧草产业在种子繁育、牧草种植、草产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但是,我国的牧草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都以生产种植为主,只有少数企业和个人在致力于牧草的品牌包装及深加工,产业体系不完整,产业环节较为薄弱。从每年的牧草种植面积和草产品销售量来看,与国外相差较远,我国的牧草产业发展还是处于初步阶段,产业规模较小。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苜蓿生产国之一,苜蓿在美国被视为与粮食作物同等重要的农产品,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开始了苜蓿的产业化生产,注重科技研发投入、管理水平提高以及品种选取因地制宜[2]。然而,我国在长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下,牧草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牧草产业才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当前,我国的牧草产业滞后严重,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市场机制不健全、牧草产品质量低、品牌意识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等。
2 国内苜蓿产业存在的不足
苜蓿有“牧草之王”、“草黄金”之美誉,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豆科饲用作物。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被曝出后,人们发现将苜蓿添加到畜禽动物的饲料中可以显著提高畜禽动物的生产性能,尤其能够有效提高牛奶的产量和品质,所以苜蓿对奶牛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乳品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由于国内蛋白质饲料资源的不断紧缺,国内乳业对苜蓿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苜蓿种植逐渐成为“高利润”产业。现如今,我国的苜蓿产业有以下几点不足:
2.1 苜蓿草产品种类单一
国内的苜蓿草产品,主要以苜蓿干草捆为主,种类单一,大部分产品在晾干后直接被奶牛场及其他的养殖场买走。只有极少数的种植企业会将苜蓿送到加工厂制作苜蓿草粉和苜蓿草颗粒,从而增加苜蓿的附加经济价值。对苜蓿草产品进行二次生产,不仅会大大减少苜蓿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而且可以弥补由于苜蓿质量不高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然而,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完全正规的大型草颗粒加工厂。苜蓿草产品单一化,使得国内苜蓿草产品市场无法达到多元化发展,这对苜蓿草产品进入家禽饲料行业也是一个巨大阻碍。
2.2 苜蓿草产品质量层次不齐
近年来,农村“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苜蓿生产无法达到规模化、集约化,每户只经营自家的几亩地,这就会出现对种植苜蓿时间的不掌握、种植品种杂乱多样、除草技术落后、保护性播种技术应用很少、根瘤菌剂使用技术不成熟、滥用农药等问题。而且,由于苜蓿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经济作物,在第一茬苜蓿收割时期,常常会出现由于劳动力不足、收割设施不配套、储存条件不足而导致的苜蓿草产品浪费问题。田间管理技术的不均衡发展,致使我国苜蓿产品的质量与美国出口苜蓿相差很多,我国的苜蓿草产品粗蛋白含量较低,只有14-16%[3]。
2.3 育种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苜蓿种植业起步较迟,国内在苜蓿种子培育方面相当落后。由于国内没有良好的培育技术,使得国产苜蓿种子质量差,优良品种受地域限制严重,种植企业只能依赖于国外苜蓿种子。然而,国外苜蓿种子参差不齐,在没有经过培育实验就直接充斥到种子市场,很多品种都不适合国内本土的苜蓿种植,使得国内的苜蓿产品品种多样且质量不高,不仅没有达到高产优质的经济效益,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2.4 销售不易
苜蓿草产品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中花费过高,是影响我国产苜蓿在国内外销售和开拓新市场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苜蓿产业基地,主要位于内蒙古、东北、河西走廊地区,远离内地市场。由于我国物流运输费用的昂贵,严重影响着苜蓿销售和市场成熟。
2.5 国际市场竞争力小
由于我国的苜蓿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种植企业商品意识的薄弱,使得国内市场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加上出口到国外时高额的运输费用,使得我国的苜蓿草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很小。
总之,国内的牧草行业及苜蓿种植行业存在着诸多不足,远不能达到国内外的发展要求。苜蓿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对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和甘肃金昌市永昌县部分苜蓿种植企业的调查,对两地不同经营模式下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表1)。
从表1可知,两地种植苜蓿的收入分别为每亩430元和每亩600元。无论是以何种方式种植,苜蓿种植都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随着中国乳制品企业的再度崛起,国家政策对牧草行业的倾斜,政府对苜蓿种植行业的扶持,种植苜蓿的经济效益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苜蓿种植行业即将成为一个朝阳行业。
4 苜蓿种植技术研究(以永昌县为例)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大型牛场对外国进口牧草的依赖日益增加,国内优质牧草的供需关系不平衡,使得国内部分企业和个人愈来愈重视国内优质牧草的发展,从而掀起了建立优质牧草基地的热潮,其中以内蒙古阿阿鲁科尔沁旗与甘肃省永昌县最为代表。通过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永昌县的苜蓿种植有以下特点。
4.1 苜蓿的覆膜种植
永昌地区紫花苜蓿返青主要受水热条件的制约。由于永昌县春季回暖较迟,年积温2000℃,年降水量为500mm,故种植户采用覆膜种植来种植苜蓿。覆膜种植可以提高苜蓿地的低温,达到了土地保墒的作用,不仅保护了两年生苜蓿的返青,也大大提早了苜蓿的返青时间(最多可提前返青15天)。
4.2 选种及拌种
2014年和2015年永昌县新种苜蓿全部采用从美国进口的两种种子:龙威、冲击波。两种种子发芽率均在98%以上,而且在出口时已接种根瘤菌,种户可以直接使用,1公斤种子价格在34元左右。苜蓿种植前需要将种子与底肥、谷子拌匀,肥料采用从美国进口的优美达,其氮磷钾含量可达到61%。拌种时龙威与冲击波两种种子以1:1比例混合。种子:谷子:底肥为6:4:3。该地种植方式是机械穴播,因悬播机的输粒管粗且播种口径大,而苜蓿种子过小,故为了控制下种量和肥料在每个种穴内的过多投入,所以在拌种时拌入一定量的炒熟的谷子。由于该地种植苜蓿全部采用同样的品种,且该品种产量高、质量好,永昌县的苜蓿种植有了自己的品牌,受到了多个大型乳制品企业的青睐。
4.3 种植情况对比研究
通过对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及永昌县种植基地的实地考察,结合两地不同的种植方式,做出了以下对比(表2)。
与阿鲁科尔沁旗相比较,永昌县苜蓿种植有以下区别:(1)种植所用土地的不同。阿鲁科尔沁旗种植苜蓿使用的是天然草地,然后开垦种植,而永昌县用的是农耕地,所以俩地承包土地的价格悬殊。(2)灌溉方式的不同。阿旗采用地下水喷灌来种植苜蓿,而永昌县利用河水漫灌,因其位于祁连山南麓,每年都有融化的雪水流出。故永昌县在灌溉方面节省了很多成本,而且由于近几年阿鲁科尔沁旗大规模使用地下水喷灌,使得该地区地下水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3)产量差异。由于永昌县采用的农耕地种植,加上选择了优质品种和统一的田间管理,使永昌县的苜蓿亩产高于阿旗。不仅如此,永昌县的苜蓿质量也要高于阿鲁科尔沁旗,其蛋白质含量可以达到20%左右,可饲用价值可达到(RFV)100。因此,永昌县的苜蓿草产品价格要略高于阿鲁科尔沁旗。
5 发展对策分析
根据我国苜蓿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对多个种植企业的采访调查及资料查询,提出了以下三点发展对策。
5.1 高度定位苜蓿产业
首先,要对苜蓿产业进行重新定位。将苜蓿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刻认识到苜蓿对我国国民经济生产当中的重要性。要鼓励企业、个人大规模地种植苜蓿,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苜蓿行业的市场产业链,全面保障苜蓿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其次,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苜蓿种植,向美国学习,将苜蓿视为战略物资,实现藏粮于草,藏肉于草。只有这样才可促进国内苜蓿产业真正成为一个优质高效的新型产业。
5.2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可以将种植基地补贴逐渐过渡到优质产品补贴,不仅使基层生产者获得同样的资金补贴,而且保障了已建立基地生产的稳定性。其次,应解决苜蓿产品流通费用过高的问题,可以像蔬菜等农产品一样将苜蓿列入运输优惠政策名单。
5.3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
政府要积极鼓励土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在经济实力雄厚、专业技术熟练的苜蓿种植、加工等龙头企业,以此来带动苜蓿产业额度快速发展。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最终增加经济效益。另外,要鼓励龙头企业培育优质的商品草,打出自己的品牌,以此来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6 结语
我国的牧草产业发展落后,苜蓿行业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苜蓿行业的发展有很长的路要走。苜蓿种植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和资金技术支持,随着趋势发展,苜蓿逐渐成为一个朝阳行业。用耕地来种植苜蓿,“高产优质”的商品草正在形成永昌县特有的苜蓿草品牌,永昌县种植苜蓿的经验值得国内其他种植企业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明利.农业经济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22-26.
[2]王文信,朱俊峰.美国的苜蓿产业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4):18-21.
[3]张英俊.我国牧草产业发展趋势与技术需求,文章编号:1672-9692(2011)10-0008-04[Z].
[4]刘玉凤.美国苜蓿产业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生产展望,2014(8):49-54.
[5]成如.我国苜蓿草产品市场趋势与问题[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5(1):22-23.
[6]戚志强,玉永雄.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J].草业学报,2008(17,1):107-113.
[7]陈连芳.中国苜蓿草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国乳业,2013(133):32-33.
[8]谭立伟.甘肃省苜蓿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11):78-80.
[9]成如.我国苜蓿草产品市场趋势与问题[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5(1):22-23.
[10]韩建民.甘肃苜蓿草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3):38-42.
[11]石自忠,王明利.苜蓿与竞争农作物投入产出的比较[J].草业科学,2013(30,08).
[12]戚志强,玉永雄.当前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J].草业学报,2008(17,1):107-113.
[13]卢欣石.中国苜蓿产业发展问题[J].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4.
[14]李栋.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2):208-211.
[15]刘玉华,史纪安.紫花苜蓿返青期气象条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578-13580.
[16]陈新.中国奶业呼唤苜蓿产业的协调发展[J].中国乳业,2002(2):1-4.
[17]韩雪松,张玉发,吕会刚.我国苜蓿产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J].草业科学,2002(2):29-30.
[18]洪绂曾.积极稳步发展中国的苜蓿产业[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4):4-6.
[19]胡耀高.中国苜蓿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草业科学,1996(4):45-51.
[20]胡跃高,曾昭海,朱万斌.对我国苜蓿产业建设的建议[J].中国乳业,2002(3):5-8.
[21]师尚礼,龙瑞军,吴劲峰.我国苜蓿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2(3):20-23.
[22]李守德.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推进苜蓿产业大发展[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4):7-8.
[23]张玉发.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J].中国花卉园艺,2001(4):25-26.
[24]侯向阳.充分重视农牧户在苜蓿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利益[J].草业科学,2011(28,1):4-9.
[25]李胜利,杨茁萌,黄文明,张英俊.苜蓿产业如何满足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需求[J].中国畜牧杂志,2010(8):36-41.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