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牟氏庄园 胶东半岛的中国民间小故宫

2016-05-25陈谭

环球人文地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栖霞烟囱庄园

陈谭

牟氏庄园层次清晰、错落有致,以恢弘的规模与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小故宫”。

如今,在庄园内的石墙缝隙里,依然能发现嵌入其中的铜钱,而纵观庄园内的所有石墙,均平整如镜,观者无不赞叹。

庄园内,有许多构思奇特的设计,其中有耐人寻味的“三大怪”——“穿堂门儿一线开”、“烧炕火洞在门外”、“烟囱立在山墙外”。

富则造屋,堪称地主的一大嗜好。

明清时期,今山东栖霞的大地主牟氏家族,在旱灾年份立下规矩:粮食只换不借,要求饥民必须用土地换取粮食。就这样,牟氏家族不断搜刮土地,很快富及整个胶东半岛。

牟氏家族财大气粗,多年来不断扩建自家庄园。从清雍正年间开始,到1941年为止,牟氏家族前后耗费白银达43万两之多,建起一座总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有房屋480多间的庞大庄园。传承至今,这座豪华至极的庄园依然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地主庄园的典范。

“中国民间小故宫”制作严谨而细腻的石墙

牟氏庄园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整体为砖木石结构。庄园布局为三组六院,每院均呈四合院结构,重重四合院层层叠叠,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所谓“三组六院”,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一个楼盘的3个“单元”。第一单元位于庄园的东半部,也是庄园的主体,包括“日新堂”、“西忠来”和“东忠来”3院。其中“日新堂”俗称“老柜”,是庄园内建造年代最早的宅区;而“西忠来”和“东忠来”则堪称整个庄园内建筑最精良的宅区,主要供庄园主人的子孙起居。第二单元包括“南忠来”和“阜有”两院,位于庄园西南面,格局比第一单元稍小。第三单元只有“宝善堂”一院,“宝善堂”周围本是一座繁盛的花园,可惜早已荒废。

这6个大院皆以中门相贯,旁侧则以甬道相通。庄园建筑多为2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各种浮雕图案栩栩如生,极具艺术价值。整个庄园层次清晰、错落有致,以恢弘的规模与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誉为“中国民间小故宫”。

整体来看,牟氏庄园结构严谨、雄伟庄重,是十分典型的中国北方民族建筑;而从细节上看,庄园内处处可见精巧的设计,显示出细腻的一面。

这种严谨体现在每一砖每一瓦上。在庄园营建初期,牟家掌柜牟墨林每天都会给工匠发一些铜钱,让工匠将铜钱嵌在墙缝里,使墙面保持平整,若稍有瑕疵,他便会要求工匠将整面墙推倒重来。如今,在牟氏庄园内的石墙缝隙里,依然能发现嵌入其中的铜钱,而纵观庄园内的所有石墙,均平整如镜,观者无不赞叹。

牟氏庄园的细腻同样体现在墙面上。庄园内的数百面墙并非千篇一律,而是主题各异,各有精致的图案,设计巧妙,比如用形状、色泽各异的河卵石垒砌而成的“虎皮墙”,色彩斑斓,精美无比,另外还有一面“花墙”,墙面呈现出百花相连的图案,一共由386块六边形的墙石组成,而其精妙之处就在于,任取其中一块墙石,均能与周围石块组成单一的花卉图案,细致之余又体现出深刻的内涵。

时过境迁,牟氏庄园如今早已没有了曾经的繁荣,但在庄园内的众多院落中,从那一砖一瓦间,仍能体会到牟氏家族当年的光辉岁月。

耐人寻味的“三大怪”能带来旺气的“百日红”

牟氏庄园内,有许多构思奇特的设计,其中不得不提的是耐人寻味的“三大怪”。

第一怪是“穿堂门儿一线开”。在栖霞地区,有一个传承多年的老规矩:房门不得前后开。当地人认为,如果一间房屋的前后门在一条直线上,便有家族分离之意。但牟氏庄园内,每个大院客厅、堂屋的前后门都在一条直线上,据说这是牟墨林的特意安排,但用意不明。

第二怪是“烧炕火洞在门外”。北方民居中,炕一般都修建在卧室内,而牟氏庄园内的卧室窗台墙角下,有一个方形炕洞口,高宽约40厘米。冬天时,佣人在室外按时烧炕取暖,暖气便经由这个洞口流入室内,这样,主人在享用暖气的同时,又可免受佣人打扰,从某一方面来说,倒颇具隐私性。

第三怪是“烟囱立在山墙外”。中国的传统民居建筑,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烟囱一般都建在屋脊的檐坡上。然而牟氏庄园的所有烟囱,均在山墙外面,且每一根烟囱的顶端都有“遮雨帽”。远远望去,近百根烟囱竖立在一片缓坡上,就像一座座玲珑的小塔,别具一格。

除了这“三大怪”外,庄园内还有一个“小怪”。这个“小怪”其实是一棵紫薇,又称“百日红”,虽在庄园内已经存活了两个多世纪,但至今仍枝繁叶茂,红花簇簇。据说,牟墨林十分喜爱这棵“百日红”,每天都会在树上抓一抓,以得到旺气。栖霞百姓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由此还产生了“树上抓一抓,旺气带回家”的说法。

不过,牟氏庄园虽然在建筑设计上有些标新立异,但在实用功效上,却依然保持传统:大厅用来供奉祖先灵牌,庄园主人起居均在楼阁,而妻妾子女则居住在平房,厢房则是佣人居住的地方。另外,庄园内还有粮仓、织布坊、酿酒房、油坊、粉房等,俨然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社会体系。在牟氏家族鼎盛时期,仅账房先生便有60余人,其余雇员更是多达140余人,因此庄园设施如此完善,倒也不足为奇了。

牟氏庄园成大业者清代的“农民企业家”

牟氏家族祖籍其实不在山东栖霞,而在湖北省公安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一世牟敬祖从湖北省前往山东栖霞任主簿,从此开启了庞大的牟氏家业。

也正是从牟敬祖开始,牟氏家族埋头致力于土地经营,并利用各种手段谋得了许多土地,尤其是在旱情严重的年月,无数饥民前来借粮,但牟家出台了“粮食只换不借”的规定,因此饥民只得忍痛用地换粮。一方面,牟家利用旱情剥削农民,使之失去了土地,但另一方面,这些没有了土地的农民也成为了牟家的佃农,保证了生计。

牟墨林是牟氏的第十四代掌柜,继承父业后,牟墨林利用雄厚财力,大量购置土地。他经常说“:人不患无财,患不善用其财。”虽然实力雄厚,牟墨林也意识到,想要让牟氏家族长久发展,必须得民心。因此,在发展家业时,所有活动他都事必亲躬,例如与长工一起上山干活,与民工共同抬石修大坝。而当饥民前来以地换粮时,为了让得到粮食的饥民在回家途中免受土匪劫粮,他特意派出许多运粮骡队在路上声东击西,土匪看骡队人数众多,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在旱情严重时,牟墨林“以地换粮”的规定,其实也救活了很多灾民,尽管失去了土地,百姓却称牟墨林为“活菩萨”。

经过多年努力,牟墨林终于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超级大地主,牟家的土地,也从数千亩增长至4万余亩。而牟墨林也深知“财主不过三代富”的说法,为了管好这个大家族,他还特地制定了8条治家策略,其中包括广行善事、提高雇员薪酬、支援困难户等内容。与其说牟墨林是个富甲一方的大地主,不如说他是一位清代的“农民企业家”。

牟墨林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在他之后,牟氏家族依然蓬勃发展,至清末民初时期,牟氏家族的土地达到6万余亩,遍布栖霞全境,并渗透到莱阳、福山等周边地区。在后来的抗战时期,抗日军政大学还曾在牟氏庄园设立分校,为抗战做出了不小贡献。

牟墨林一生勤俭节约,在庄园营建之初时,他便执意将庄园命名为“牟二黑子庄园”——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个“墨”,“牟二黑子”一直是他的外号。他认为,“牟二黑子”更能体现他本人的性格,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样更“接地气”,而“牟二黑子庄园”也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改名为“牟氏庄园”,不过在当地,百姓依然喜欢用旧名来称呼庄园。

猜你喜欢

栖霞烟囱庄园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找不到烟囱的圣诞老人
奇怪的庄园
皱眉人
动物庄园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赵学敏书法作品
赵学敏书法作品
印度KL庄园
装着我童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