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探析
2016-05-25王涛
王涛
【摘 要】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进行的课堂教学,并以美术欣赏为核心的综合艺术活动课的形式呈现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参与学习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老师均有这样的感受:尽管课前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准备,课堂中用尽各种办法,但是也难以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很难看到学生未知的眼神,即使出现笑脸也总是“昙花一现”,因此学生很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针对这种现实,如何让美术欣赏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反复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设计总结出“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新做法,效果不错。
一、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的理论依据
首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基本智力,几种不同智力的不同组合,又呈现出不同的智力差异。由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即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使具有不同智力的学生都能受到同样好的教育。高中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地运用这一理论,让有共同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一起合作学习,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易于接受的、根据自己所能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主持,使个性化的教学得以实现,使同学们的特长得以发挥,潜能得到挖掘,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次,人本主义教学论认为:教育必须尊重人性,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学生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看客,而应是摆脱这种被注入式的外在化自我,走向主动参与的内在化自我。学生自主性进行教学活动,不仅从形式上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可能,而且从地位上得到了保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实现。
二、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的具体做法
高中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独占讲台、拥有知识权威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完成。
1.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高中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灌输——接受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究与参与实践的学习环境。
比如,《米罗斯的维纳斯》塑像的欣赏,引导学生思考:这件艺术精品表面上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被认为是最完美,维纳斯“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参与这节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米罗斯的维纳斯”信息的收集处理,在表达、交流、尝试、体会中,获得相关知识与能力,比如断臂维纳斯的残缺美、气质美、暗示美、想像美;维纳斯表情和身姿如同一座纪念碑,庄严、崇高、端庄;流露出女性的柔美和妩媚。维纳斯没有丝毫的娇艳或羞怯,有的是纯洁与典雅等等。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探讨问题,从中获得情感体验,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加强烈。
2.布设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从头至尾都是教师在唱独台戏,而是强调人人参与、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形式。因此,在由学生参与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小品、话剧、抢答、演示、比赛、展评、对话、合作、交流等。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一小组在课上通过幻灯认真分析、讲解各种美术作品,并根据美术作品中的角色,设计对白进行表演;另一小组根据美术作品,自已编写配乐诗朗诵;还有一小组根据不同的作品,配上不同的音乐来烘托气氛,以此引起同学们的联想。采用的主要方式是:在主持人统一安排下,小组成员分别在向同学们进行讲解的同时穿插学生的表演,如一学生解说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小组其他成员作造型表演;在欣赏马蒂斯的《舞蹈》作品时,配上节奏强烈的音乐作背景,并邀请同学们一起随音乐节奏翩翩起舞等。再比如,学生们应用三维动画,运用自己编写配乐的诗朗诵“被毁坏的城市”来欣赏现代雕塑大师扎德肯的作品,用诙谐幽默的相声形式介绍理论知识,设计知识抢答等。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愿参与,并按学生们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组织的,整个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欣赏课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主题的确立、到欣赏课组织实施,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学生在欣赏课活动中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大胆表现,发挥自己的潜能,自始至终全身心投入到美术欣赏中,保持良好的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
例如:《最后的晚餐》的欣赏课,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其中的十二个门徒及耶稣配上适当的台词。学生们积极性很高,台词配得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再如,学生通过探讨,对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欣赏角度也进行了不同的分类,象柯达的风景画、霍达的静物画等,主要欣赏其艺术特色和绘画技法等;像《开国大典》、《南昌起义》等,除了欣赏其艺术特色外,更要领会其主题思想等。
在同一主题下,研究视角的定位、研究目标的确定、切入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方法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自由的操作和思索。在共同的努力中解决问题,完成学习的目标,获得结果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