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构建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2016-05-25张明

文理导航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自主学习高中化学

张明

【摘 要】化学学习主要靠学生对于知识的总结与领悟能力,建设自主学习课堂,可以从问题导入、联系生活、辅助实验、捕捉生成等四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课堂模式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元素为中心展开教学与学习的一门学科,课堂中充满了化学元素变幻无穷的身影,还有各种神秘莫测的教学场景为课堂开展做铺垫、设悬念,以及学生在元素世界中孜孜不倦的游学的身影。总体来讲,以元素为核心的化学教学充满了对于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索,学生在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在教师各式的引导中了解化学世界的构成,体验化学的分析、探究和应用,展开了自己自主学习的养成之路。

一、问题导入,一以贯之

一般来讲,学生的知识形成,需要经历学习、实践、再学习、反思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反响时刻把握,为学生设计符合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问题情境,并且这种方式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这种思想。学生的认知往往不能对知识性形成透彻的认识,难以把握知识的本源,而在思考中限制了自己的思路,教师所做的就是打开学生的分析思路,将思维引向正确的地方。

例如,对于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本身的酸或碱的本质来区别,例如盐酸HCL和氢氧化钠NaOH,但是对于一些盐,如何来判定其酸碱性呢?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考证。对于NaCl、Na2CO3、ALCl3、NH4Cl、CH3COONa五种物质来讲,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测定酸碱度呢?学生可以想到采用试纸的方法来进行测定,发现NaCl为中性,CH3COONa、Na2CO3为弱碱性,AlCl3、NH4Cl呈现弱酸性。对于这个结果,学生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带着问题,教师开始对学生展开弱酸弱碱盐的电离方程式的学习,以及对于有些盐非中性的原因分析,学生听课时兴趣浓厚。

二、联系生活,升华意识

生活是一个学习化学知识的好地方,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化学知识的真实再现,但是我们可能不知道化学原理究竟是什么,但是随着化学知识的丰富,很多神奇的知识都被揭开了真实的面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鲜明的例子用来创设生动化学情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因素,故而显得十分兴奋和投入,自己的化学思维也会被充分地调动,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苹果在空气中暴露一定时间后会发生颜色变化,推测有两种:一种是说果肉中的Fe2+会被氧化而成Fe3+;另一种是苹果肉中含有的酚可能会与空气反应生成一种深色物质。到底是哪种呢?于是可以为学生设计实验:对于果肉中的Fe2+在空气被氧化为Fe3+,可以用

反应会产生红色物质来验证;对于酚类物质可能会被氧化的检测,可利用酶的特性,产生让蛋白质变性的想法,即加热或强酸来破坏酶,然后将处理过的果肉置于空气中观察颜色变化来验证是否是酚类物质被氧化的原因。

三、辅助实验,深入探究

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亮点,能够见证各种物质的实验反应以及在实验课上动手实践一个个实验,验证课本的实验讲述与自己对于实验的猜想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而且通过一个个实验的进行,对于实验仪器、原理、方程式、实验产物的验证和处理,学生都会产生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有着想要自己探索物质反应原理的冲动。教学中要利用实验的多种可能性,对学生进行知识辐射式的教学引导,挖掘其深藏的探究思维。

例如,对于氯气的性质的探究,可以设置一组对比试验,分别让其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以及湿润的有色布条,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得出结论。实验可以发现,干燥的布条没有变化,而湿润的布条却腿色了,这种有趣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探究在湿润的布条中发生的实验过程,是哪个环节使得布条被漂白了呢?然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氯气与水会发生反应产生次氯酸,它是一种强漂白性物质,但是不稳定会变成盐酸和氧气,反应式如下:

四、捕捉生成,极力拓展

问题设计,或者实验设计,或者对生活的探索,都是一种提前性的课程设计,但是对于课程教学中会发生什么,完全是不可预测的,而且一些教学中产生的灵感有时可能会更加符合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拓展学生知识的效果。对于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的捕捉,可以采用设计式或者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针对于该授课方式的措施可以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或是对书本知识进行有的益补充,充实学生的思维。

例如,同样是对于“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有个学生在实验中,在通过氯气通水中得到刚刚制成的氯水后,出于好玩将潮湿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了瓶口,他看到试纸变蓝了,这种实验预期是与知识相符的,然而没过多久,试纸却褪色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虽然是无意中发现的,但是却很有探究的意义,于是大家一块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结果在查询资料中得出了可能是碘化钾KI被氧化为了碘酸钾KIO3。

通过问题引课、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辅助教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等方式,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在各种情境中建立了起来。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情境给予了其主动去进行知识探究的渴望,在实验验证及对资料的查找中,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够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实现对于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冯晓锋.自探互教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构建[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3,20(23)

[2]陈洪生.在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J].教育探索,2013(12)

[3]李文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2)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自主学习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