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分割”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2016-05-25山东胶州市五里小学266300王玺强
山东胶州市五里小学(266300)王玺强
让学生在“分割”中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山东胶州市五里小学(266300)王玺强
[摘要]“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试卷讲评课案例,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分割数学思维提升
【案例】“多边形面积计算”试卷讲评课。题目:将下面的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四份,你能想出几种画法?画一画,试一试。
教师展示了大部分学生的3种分法,即:
在讲评试卷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4等份、6等份等。
师:我在批改试卷时,发现大部分同学只会3种分法,但有一个同学的分法非常好。现在请他来说一说。
生1:我先取每条边上的中点,然后依次连接每个中点。
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生1:我在做奥林匹克题时,发现有些求阴影部分面积的习题用到了这种分法。
师:真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他取每条边的中点,然后依次连起来就可以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四份。你们能根据这种思路想出其他分法吗?
师:如果先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个三角形,再怎样分就可以分成4个小三角形呢?
(有的学生在思考,有的学生在讨论,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着……)
生2:把刚分割出的每个三角形再分割成2个小三角形,这样就分割出4个小三角形了。
师:请你给同学们演示一下。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种方法的?
生2:我是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规律想到的。
师:根据这种方法,大家再试试,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分法。(这时学生给出了多种方法)
……
【反思】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讲评题目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这个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只有经过思考和探索得出的结论,才是深刻的。
2.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讲评题目的过程中,教师抛出“如果先把一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个三角形,再怎样分就可以分成4个小三角形呢?”的问题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机会。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索后解决问题。因此,一个善于让学生去探索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试题讲评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求同型、求异型数学思维得到了训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都对学生今后能够更好地学好数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