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合作学习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2016-05-25顾竟雄
顾竟雄
【摘 要】在当前课改已深入推进的大势下,合作学习已被各类课程教学实践,其效果被众多一线教师和学生认可。笔者结合学科特色与自身实践重新阐释,并对分组、座位、运作规则做一说明,尤其是结合抗日战争一课教学如何贯穿合作学习进行思考,以期让学生的诸多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的学习效果更上一个台阶,教师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交往学习理论为支撑,在我国各地区已进行一定的教改尝试。它不仅是一种理念引导,更是一种被实践证明的可行的学习方式。新课改下的新理念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加凸显,将教师的地位由讲授者定位为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正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而不断进行推广。在自身不断实践与学习同仁过程中我是这样对她定位的:以小组为框架,以任务或问题为抓手,以合作竞争为推动力,最终达到共生共赢。
首先是如何分组:我按照平时的学习表现将班上分为7组,每组6人,并初步拟定正副组长。再让其他组员结合自身的性格、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自主选择,正副组长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合理选择,最终定下组员。然后商定组内分工及目标、相关落实措施,组内成员共同表决通过,小组组长与班委会协商后任课教师最终审核而定。其次是座位安排:由于各班人数、男女比重、成绩、守纪、特长不同,所以座位安排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如T形、万向转动式等等。再次是运转规则:在明确组内个人职责后,如何有效运转才是最重要的。我的想法是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即角色不固定,一段时间后可根据之前的表现进行调整,人人都可以做组长或其他角色。另外个人表现,小组考核,即让小组整体表现考核数据说话,一段时间后可汇总,优胜组介绍经验,薄弱组寻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若屡次不理想的话则考虑重组或解体。之前的分组、座位、运转规则最终还是为了课堂服务。在课堂中,应将个人学习、小组合作与集体讲授有机结合,正像灵活的课表一样,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差异,最重要的是让小组成员动起来,让组间有竞争,班级气氛活跃起来。
比如抗日战争一课讲授时,可设置一些任务,比如日本侵华的原因可引导学生分析几段材料由他们分析而获得,既锻炼他们的多角度分析能力又燃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再比如正面抗战的史实可通过地图呈现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国民党抗战的贡献,而敌后抗战的史实书提得较少,教师则可以补充相关史实,通过比较让学生去体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由此设问国共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为何还能共同抗日的原因?这样及复习刚学知识又对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加深理解,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后教师顺势展现一些围绕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抗战精神的图文材料让学生分析,让学生根据教材及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材料完成各项任务。学生在自身思考后与组内其他人商讨交流后,答案就会更加全面,一段时间后再让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比如原因方面,有小组展示中提到美国原子弹,有小组则提到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还有小组认为全民抗日等等,而意义方面,有些小组竟然能分类说出国内与国际意义并且能讲解依据,对于精神方面,各小组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有的认为不怕牺牲,有的认为坚韧意志,还有的提到爱国以及民族精神等等,通过合作讨论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得到自主发挥,班级学习气氛推向顶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
通过小组讨论,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等方式的合作交流下也许会解决大多数问题,这无疑解放了学生的手脑,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与诸多能力。倘若教师再对其中的未提到的内容或重难点强化点拨,如此良性循环的方式会让学生的知识理解更深刻,也让他们在合作中能力得到提高。也许不少一线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难以驾驭,这也许对当下的老师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更应主动适应新形势,解放老思想,学习新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但不能放任不管。虽说课堂的预设能有序进行固然重要,然而学生自主参与,在合作中让学生产生质疑,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有生成,有气氛,教师点评指导有度,相信这样的课堂不断完善下去,其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各种能力定会提升。
然而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花架子、小组流于形式,组内只有组长发言,其他人等答案的现象,怎么样让他们的自主性得到调动,合作真正有效这无疑又是困扰不少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觉得首先要让组长垂范,无论是方法还是语言组织,均可以由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或亲自操作,既锻炼领导能力又让自己的才能得以显现,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其次组员轮流说,组长记录,逐渐形成习惯。一个组内不能只靠领导,而是需要一些担当又负责的成员,让他们人人能参与,不断得到锻炼,对于组内整体素质提升有益。再次让学困生大胆说,无论是成绩还是心理对该学科有抵触情绪的都要鼓励他们说,这对于他们的信息以及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也许组内会有些要强的或者不乐于合作的学生,这就需要组内其他成员尊重他们并给他们适当的机会,让他们的信心逐渐增强,与人沟通的方式逐步改善。由于科技与史学研究成果的不断进步,一些历史观点或结论在新形势下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注意的是鼓励各组员能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许是一些有建设性的见解,这样对于他们的思维与能力培养有较大益处。
总之,新形势下的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并大胆尝试合作学习,果敢思考得失,这样才会让自己的课堂更生动、让学生更自主,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吴婷.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新校园(中)[J].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