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考考点对联传播价值的思考

2016-05-25王璇蔡聪

对联 2016年9期
关键词:楹联长沙市对联

●王璇 蔡聪

在长沙市,高考考点大门张贴楹联始于二零零四年。而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随着各种传媒的高度发达,楹联创作与传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色。

二零零四年,湖南省教育考试院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考考务工作细则》,其中第三章《考点设置与建设》第二十二条规定:『考点布置要庄严,催人奋进…… 每个考点大门都要张贴对联。 』从目的上来说,高考考点的楹联首先是以鼓舞和激励广大考生为主,但也能反映出该考点学校的文化底蕴。因此,每年高考期间各考点门口张贴的楹联,不仅是考点学校考务人员所关注的大事之一,也是新闻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从楹联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高考考点楹联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推动楹联文化知识的传播

1、激发学生对楹联的学习兴趣当考生进入高考考点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考点楹联。

恢弘大气如二零一五年长郡中学联:

湘流九曲,众浪齐奔,水拍云涯开胜境;

学盛百年,群贤竞秀,衿舞翰墨展鸿图。

慷慨激昂如二零一四年宁乡一中:

文铺锦绣,理蕴芳菲,沩水毓高才,椽笔纵谈中国梦;

字缀璠玙,花题烂漫,考场书壮志,青云直上少年雄。

意境深邃如二零一六年南雅中学:

事理明察同造化;

星空仰望共辉煌。

温文雅致如二零一五年雷锋中学:

执一支笔,抒文千字,翰墨总飘香,今日试闱折桂蕊;

破万卷书,励志数年,青春常溢彩,他朝经世笑春风。

无不洋溢着人文关怀,鼓舞广大考生取得佳绩。在此,楹联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成为了一种艺术化的激励手段,不但增强了考生的自信心,促进其发挥最佳水平,也使该校学生在欣赏楹联时能从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中感受到楹联这一文体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其对楹联的学习兴趣。

2、引发公众对楹联的关注热情作为长沙市高考的特色项目之一,每年高考时诸多媒体都会对各考点的楹联进行报道。 如二零一六年『华声在线』报道了长沙市一中考点楹联:

学诗以言,学礼以立,格物求知,当仁不让行大道;

闻过则喜,闻揄则忧,储才养气,顺势堪为亮天功。

有校友从该联中解读出一中校训『公、勇、勤、朴』,并回顾起在母校的求学经历,一种自豪感洋溢于心中。

而与新闻媒体较浅显的报道相比,长沙市的诸多楹联家及楹联爱好者对考点楹联的点评则更为专业、详细而深刻。如著名楹联家吕可夫先生,从二零一一年开始撰文赏析每年的考点楹联,至今已持续六年,其文章通过新媒体如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等大量转发,推动了楹联文化知识的传播。 而二零一六年六月,郑铁峰先生撰文对当年诸考点楹联进行评论时,由于语言尖锐而引发了较大范围的对联论战,史鹏先生及胡静怡先生都通过媒体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从传播的角度而言,此次论战借助媒体的力量,提高了公众对于楹联文化的关注度。

二、促进了楹联创作水平的提高

高考考点楹联的撰写具有相当的难度,不但要求创作者有扎实的对联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需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和开拓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撰写时需把握以下几点:

1、内容必须切情切景。应从考生的应考情景入手,往考生的远大理想着笔,励志抒怀,如二零一三年雅礼中学:

砥砺十年争日月;

驱驰万里荡风雷。

二零一六年湘府中学:

博修文理,雅诵诗词,融通万卷千家会;

笔起波澜,胸罗锦绣,砥砺十年一梦圆。甚至可以升华至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美好梦想而奋斗的高度,如二零一三年长沙市一中:

展卷自从容,为有源头来活水;撰文何慷慨,欲圆国梦趁华年。

2、形式必须严守格律。对联属于传统格律文学,要求必须在词性、声律等方面严格对仗。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在撰写高考对联时一定要严谨,在营造意境时兼顾对仗工整。 而纵观历年长沙市的考点楹联,大多数在声律及词性方面都存在问题。如二零一四年湖南师大附中:

琢玉镕金铸大器,器宇轩昂,心逐楚云思万里;

腾蛟起凤争先锋,锋芒初试,笔倚衡岳力千钧。

一联,『铸大器』属于『尾三仄』,『争先锋』属于『尾三平』,『笔倚衡岳』不符合平仄相间的规律,而在词性方面,『轩昂』与『初试』对仗略宽。

又如二零零七年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一联:下笔千言,凝湘水十里;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本来也不错,惜『水』字出律。近几年,撰联时格律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3、内涵必须彰显个性。一副好的考点楹联在激励考生之余,还可以表达该考点学校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教育特色,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如二零一五年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

大事必闻、小疑须问,学子于斯濡广雅;

云程初启、鹏翼奋张,人生从此驭长风。

即嵌有该校前身『广雅中学』之名。

二零一五年南雅中学:

纬武经文担大任;

腾蛟起凤致中天。

联中『纬武经文』表述了其校歌『经天纬地才能,由学问成就』。

二零一五年明德中学:

数载辛勤,深究人情物理;

一生冀许,力匡世道伦常。

该联则暗含『明德』本义,皆切合校史文脉,个性化色彩浓郁。

而二零一五年长沙市一中联:

德才在握,穷达修持,俯仰无愧,俱为俊彦器度;

忧乐萦怀,上下求索,得失不羁,实乃湖湘精神。

更紧扣湖湘文化着墨,立意高远,境界开阔,体现了该校的独特办学理念。

4、语言必须顺畅流利。一般来说,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对联更让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 如二零一六年雷锋中学:

雷传千里雄声,直上广寒斟桂酒;锋聚三军锐气,相期谈笑试牛刀。句首嵌名『雷锋』让人一目了然,句中所用的典故『蟾宫折桂』和『小试牛刀』既切合高考又耳熟能详,句型结构简单,语句流畅通顺,音韵平仄相间,读来一气呵成,自有一种举重若轻的豪迈,只可惜『直上广寒』与『相期谈笑』对仗略宽,但瑕不掩瑜,仍可算做近年来考点楹联中的佳作了。

而同为嵌名联,二零一五年长沙市实验中学联:

实践日新志,鱼跃鸢飞成佳绩;

验证岁寒心,日华云瑞报清时。

读起来却失之流畅。

总之,高考考点楹联的传播发展,一方面体现了楹联的教育及文化价值,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楹联的文体地位,增强了对联的创作水平,对楹联文化的普及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楹联长沙市对联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孔府的年节楹联
长沙市控编减编工作的实践探索
简述长沙市三种不同边坡支护方式
长沙市:长沙市举行地铁应急逃生演练活动
对联知识小问答
我与楹联缘不浅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
『对联』一词的出处有了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