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法之弊』与『古法新铨』(中)
——古今对偶法则的比较研究

2016-05-25孙则鸣

对联 2016年7期
关键词:对偶相似性语法

●孙则鸣

三、『结构一致』之弊

我国古代语法研究很不发达,常识告诉我们,古代优秀偶句作品决不可能结构完全一致。事实正是这样:

〔一〕著名修辞学家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里明确指出,对偶的『结构相同或者近似』〔注三〕;语法学家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也指出,对偶的『结构相同,或大致相同』〔注四〕。

〔二〕我选取了《唐诗三百首》五七言律诗作为样本,对颔联和颈联里的二百六十一联对偶句的语法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构完全一致者仅有六十五联,仅占百分之二十四,结构不同者一百九十六联,达百分之七十五点一之多〔注五〕。结构不同者,有的相似,有的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者往往是工对,试举三例:

亲朋〔主〕无〔谓〕一字〔宾〕,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出句是单句,对句是省略主语的紧缩

复句:〔我〕老了病了,只剩下了孤舟。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这是两个有缺省的诗句,意思是:『隔着晴日照耀的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得很茂盛』。上联『历历汉阳树』为定中结构。下联『芳草萋萋』是主谓结构。整句结构因缺省而无法分析,反正是迥异,然而对仗极其工稳。

波上马嘶看棹去,

柳边人歇待船归。

出句是紧缩复句,多有省略,意思是:岸上的人听见马在波上嘶鸣,定睛一看,原来马在船上,随船而去。对句为单句,结构为『柳边〔状〕人〔主〕歇〔谓〕待〔谓〕船〔兼语〕归〔谓〕』。此联结构迥异,却为工对。

由此可见,『结构一致』根本不是对偶的必要条件,从而不可能是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三〕『结构一致』并不具备修辞优势,工对取决于古代小类是否相同,与结构没有必然联系。仍以『人〔主〕挥〔谓〕刀〔宾〕,狗〔主〕丧〔谓〕命〔宾〕』和『山〔主〕不〔状〕断〔谓〕,水〔主〕无〔谓〕涯〔宾〕』为例。前者结构一致词性也一致却是宽对,后者结构不同词性也不同却是工对。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前面所举的工对『下笔千言,出门一笑』里,『千言』是定中结构,『一笑』是定中结构;工对『独角兽,比目鱼』里,『独角』是定中关系,而『比目』是动宾结构。上文所举《唐诗三百首》里结构不一致的工对实例,也是典型例证。

综上所述,词性一致和结构一致根本不是对偶的必要条件,而且较之『两个不一致』根本不存在修辞功能上的优势。因此它们决不可能是对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度。

四、语法分析法的错误根源

语法分析法捉襟见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对偶『对称美』的准确涵义,才有可能有的放矢。

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对于对称的定义是不同的。

在物理和数学中,对称是指某种『变换下的不变性』,例如在能量守恒定律里,能量的形态〔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 〕可以不断变化,但能量总值不变,这就是对称。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能量总值的『同一性对称』,而能量形态的『相似性对称』与它们定义中的『对称』毫无关系。

文学艺术『对称美』的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只有那些能被审美知觉明显感知的『相似性对称现象』才属于『对称美』范畴,而不能被审美知觉明显区分的『同一性对称现象』根本不在『对称美』定义的范畴之内。

以服饰对称美为例,人们欣赏的只是能明显感知的『视觉形象的相似性对称』,至于对称双方的材质是不是『同一性对称』是不关心的;只要能形成『视觉形象的相似性对称』,材质不同也无所谓的;反之,即便材质完全相同,却不能形成『视觉形象的相似性对称』,仍然无对称美可言。

对偶修辞的语义对称与语法功能对称的地位,与服饰对称美里的『视觉相似性对称』和『材质同一性对称』大致相当。显而易见,审美知觉能够感知的对称因素只能是词语意义所传达出来的『动静虚实、声光色影』之类的『相似性对称』,至于语法功能是不是『同一性对称』与对偶修辞所需要的『对称美』毫不相干。理由有二:

第一,语法功能是否『同一性对称』,很大一部分是很难被欣赏者察觉的。以『此时知不死,昨日即前生』为例,连小学生都能察觉『此时』和『昨日』是时间意义的相对,谁也不会去注意〔更多的是根本不知道〕它们的语法功能差异〔『此时』是状语,『昨日』是主语〕; 即便有人察觉了,也丝毫不会损害『时间对时间』的『相似性对称美』。最有力的证明是: 古代优秀偶句作品充斥着大量『两个不一致』的现象,而那些顽强恪守语法分析法的专家学者们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觉了; 要是发觉了,他们哪会不把不符合两个一致的合格作品拒之门外呢?

第二、对偶的语义『相似性对称美』与语法功能根本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一方面,只要虚实死活大类一致,无论语法功能是否同一,一定是合格的对偶;可见合格与否完全取决于语义,与语法功能无关;另一方面,只要字类小类一致,无论语法功能是否同一,一定是工对; 与之相反,尽管语法功能完全同一,只要字类小类不一致,一定不是工对。可见对称美程度的高低,同样完全取决于语义对称相似程度,与语法功能无关。

对偶也的确存在可以被审美知觉明显感知的『相似性结构』——字义『虚实死活』的组合结构,可简称『虚实结构』。

双音字组、三音字组和四音字组是古汉语最常见的字组形态。其中,双音字组的『虚实结构』是基础,一共有九小类: 双实、双活、双死; 上实下活、上实下死; 上活下实、上活下死; 上死下实、上死下活。三音字组和四音字组的虚实结构是双音字组的扩展。

《缥缃对类》从头至尾就是在归纳『一字的虚实属性,以及双音字组、三音字组和四音字组的虚实结构』。古代私塾教学生对对子,就是从短到长地训练学生掌握这几种基本虚实结构。熟悉了它们,根本不需要任何语法知识的帮助,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写出合格的对偶句来。

也许有人问,既然古人对对子根本不考虑语法关系,可为什么实际创作中,『两个一致』有一定程度的吻合率呢? 原因很简单:

第一,古代字类是意义的分类,而现代词类分类以语法功能为主,兼顾意义,且兼顾了意义的词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古代字类一致时,必然连带出现部分词性一致的现象; 范畴越小的工对,词性一致的可能性越大,如数目对主要是数词,颜色对主要是形容词,方位对主要是方位名词……〔请注意: 『主要是』不等于『全部是』〕

第二,『虚实结构』一致,同样也会连带出部分结构一致的现象,具体说: 『双实、双活、双死』并列结构的可能性很大;『上实下活』和『上实下死』大都是主谓结构;『上活下实』大都是动宾结构;『上活下死』大都是动补结构;『上死下实』大都是定中结构;『上死下活』大都是状中结构。范畴越小的工对,结构一致的可能性越大,例如『通用门』的双虚死中,『南来北至第八』主要是状中结构,『人间世上第十一』主要是方位词组,『浑无仅有第十八』主要是状中结构…… 〔请注意: 『主要是』不等于『全部是』〕

换言之,『两个一致』有一定程度的吻合率,不过是『字类一致』和『虚实结构一致』的连带相应而已,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作为写作对偶的形式法度而言,对类法已经足够了,语法功能的分析是完全多余的。

语法分析法反果为因,错误地把语法功能的对称当成了对偶的必要条件,完全无视语义对称的决定性作用,把大量有违两个一致的优秀作品拒之门外,违背了对偶修辞本质特征的需求,这才出现上述捉襟见肘的弊端。

其实,一些当代语言学家已经观察到了对偶的本质特征,开始用现代语义学的『类义关系』来解释对偶的基本特征,已经

很接近古代对类法的本原了,只可惜还没有深入下去作系统性的研究。这个任务只能依靠吾辈同人的共同努力了。

下篇 古法新铨

语义对称是对偶修辞的本质特征,古代对类法正确地利用字义的对称,比较完美地满足了对偶的本质需求。古法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字类定义、字类分类以及对偶法度都还不够严谨。本文将根据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重新整理和改进古代对类法,试图使之更加完备和简易。

一、字类新铨

字类的分类是对类法的关键。字类里的『字』,指音形义三位一体的单个汉字以及字组〔古人称之为『字截』〕。

字类分类纯粹只看字义,根本不考虑语法功能。为避免先入为主,初学者最好尽量把语法知识忘掉,这是入门的捷径。

〔一〕虚实死活大类的分类

《缥缃对类》的『习对发蒙格式』指出:『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前人概括了几句话: 『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根据上述定义,比对《缥缃对类》实例可知:

实字是表人和事物名称的字,可简称『名物字』。

虚字是只表事物的状态性质以及协助表意的字,可简称『状态字』。

虚字又下分活字和死字;活字是『动态虚字』,死字是『静态虚字』。如图所示:

按: 『死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专指静态『虚死字』,广义把静态的实字也包括在内。本文只取狭义。

可采用排除法分类。首先判别表名物的实字和动态的活字,这是极易区分的。实字活字之外,统统是死字。这一方法太简易,连小学生都很容易掌握。能正确区分大类,宽对法则易于反掌。

〔二〕字类小类的分类

字类小类是虚实死活的下位亚类。它们是根据语义学中的『类义关系』分的类,同样与语法功能毫不相干。

所谓『类义』是一群字词共有的相类似的『上位义』,这一群字词可以根据此上位义而归为一类。如『父、母、兄、弟、叔、伯』的上位义是『亲属』,可以归纳为『亲属类』;『红、蓝、黄、白、黑』的上位义是『颜色』,可以归纳为『颜色类』。请参看电大教材《现代汉语讲义》对『类义』的解释〔注六〕。显而易见,古代字类小类的名称,大都是它们的『类义』。有的语法教材称『类义』为『对义』〔注七〕,『对义』显然有『意义对称』的含义。

现代语义学是语法学的配套学科,重点放在『类义词』上,同类的类义词一般都词性相同。而古代对类法单纯为古典对偶修辞服务,根本不考虑语法功能,基本单元是『字』,所以只能是『类义字』。对于『类义关系』的要求也比现代语义学更灵活宽松,主要依赖『语感』:

字与字之间,只要有某一明显相同的义项,能相互呼应而引起联想,它们就是类义字。以形容词『扁〔舟〕』和动词『比〔目鱼〕』为例,它们根本不表数,仅仅隐含有『一』和『二』的含义,就属于数目字。这种主要依赖于『语感』的宽泛灵活的类义关系,是不被现代语义学所承认的。了解这一特点,能给字类分类带来很大的方便。

显而易见,『实字、活字、死字』同样是根据类义关系分的类,只是它们的上位义『名物义、动态义、静态义』更抽象宽泛而已。

请注意:『类义关系』是对类法的根本大法;在特殊情况下,类义关系是可以超越『虚实死活』的〔详见后文〕。

二、宽对新铨

『宽对』和『工对』是个相对概念。工宽之分,王力先生说得很精辟: 范畴越小越工。

〔一〕宽对

所谓宽对,就是类义范畴最宽的对偶。其具体法度是『实字对实字、活字对活字、死字对死字』,逐字对类即可。

『虚实、动静』是我国古典艺术理论最常见的美学概念,这就是虚实死活能形成宽对的美学基础。

要想轻松地写出合格的宽对,必须熟练地掌握双音字组、三音字组和四音字组的『虚实结构』。

双音字组的虚实结构是基础,一共有九小类: 双实、双活、双死; 上实下活、上实下死; 上活下实、上活下死; 上死下实、上死下活。三字组和四字组是两字虚实结构的扩展。

熟悉了这些虚实结构,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写出任何合格的对偶。例如: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

实活|实死活|,活死实|死实|,死实|死活|

同是宽对法则,古法极易而今法极难,简直有天壤之别。如此简单易行的古法弃之不顾,偏要固执地抓住烦琐复杂且积弊难返的今法不放,真令人难以理解。

注释:

〔注三〕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3 年出版。第197 页。

〔注四〕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年出版。第479 页。

〔注五〕孙则鸣《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原载《中国楹联论坛》和《国粹论坛》。

〔注六〕电大现代汉语讲义编写组编写《现代汉语讲义》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192 页。

〔注七〕曹炜《现代汉语词义学》,学林出版社2001 年出版。第103 至115 页。

猜你喜欢

对偶相似性语法
对偶τ-Rickart模
隐喻相似性问题的探讨
跟踪导练(二)4
12个毫无违和感的奇妙动物组合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参考答案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
潜析结构 把握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