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制宜 巧妙组合
2016-05-24袁慧莲
袁慧莲
【摘要】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按照其作用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的回顾与积累、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三种类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因时制宜,巧妙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整合;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强调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从“知识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方面获得发展。实际上,新教材中的课后题的精心设置正是遵照此原则,目的是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但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课后习题的地位因教师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不同而落差巨大。有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阶段,课后习题题题落实,浪费时间;有些教师因为高考命题不直接取材于教材,觉得课后习题无足轻重,所以略讲一二,无形中课后题成了课文的尾巴,附属品甚至累赘,失去了让学生思考、领悟的独特价值。这样的实际效果,我想一方面是没有真正研究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一方面是教师本身对语文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精神理解不够造成的。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自身特点设立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按其作用一般可以分为几类。一是基础知识的回顾与积累。这类多见于文言文,每一篇文言文后面都附有重点实词、虚词或特殊句式的训练属于此类。文言文单元课后第二题是辨析多义词含义,第三题一般设置为翻译句子或段落,这恰好是我们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加强基础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完成第二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古汉语词典中的释义,补充题中未涉及的义项,与此同时,我还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文重难点,在第二题中补充相关语句、语段的翻译,通过拓展性的基础练习来强化对课文内容理解,强化对重难点词的把握,强化对五种文言句式的熟知。
二是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这一类题型在现代文中比较常见,题型一般会设置为对课文的结构的分析或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如在《祝福》的课后习题中,第一题是对文章结构的理解;第二题是对文章的标题、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分析;第三题是对文章中句子和语段的理解 。通过这些习题,不仅可以对课文做一个整体的了解,而且让文章的重点、难点,通过再次的训练让学生更加熟悉。
三是对文章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如《边城》这一课课后第一题中补充了沈从文的创作思想,并且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边城》全文,通过补充的知识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对作者也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但课后习题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习题和试卷,它的内容设计同教材紧密联系,因此在处理过程中也不能像一般习题和试卷。有些教师不重视启发引导,将学生不会做的练习答案一一报出;有的教师认为练习是留给学生课后训练的,不必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将课文教学和练习处理割裂开来;还有的教师觉得教改就是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 担,因此填空、问答题等作业一概不做,只让学生写写日记、作文。
面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师应该大胆剪切、重新组合,以灵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原则,因时制宜,巧妙运用。
对于那些有助于课文理解的习题,我们可以放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或是作为学生自学的提示材料。像《荷花淀》课后第一题要求给课文的三部分拟写小标题,这类可以在学生通读全文的时候,让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既可以让学生提高阅读注意力,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像对文段中重要语句和字词的理解,我们可以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围绕练习内容专注地自学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基础知识,并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有些题型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灵活地变换提问的方式,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药》这一课课后的一道讨论题,如果学完以后单独提出来会显得比较突兀。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到祥林嫂在祝福的前夜去世时,学生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谁才是杀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如果教师此时提出来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从而将祥林嫂的死因引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上,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这样的答案与课后习题答案如出一辙。因此,变换形式完成课后习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后习题中还常常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开放题,一般出现在习题的最后一道,这样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旨在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能力。像这样的题型教师应在给学生必要的启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课后练习第四题是这样设计的:“有人认为陶渊明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而且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本文和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依据,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组织一次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围绕着陶渊明的思想,课堂上掀起了一股学术争论的高潮,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完成了一次心与心的交流沟通,在热烈的讨论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从学校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最大。如何对新教材课后习题进行灵活加工、处理,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促进学生身心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我想,或许可以从围绕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利用教师自身优势对课本资源进行再创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有所收获。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