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受困难年代

2016-05-24武汛

中国铁路文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打饼干饼干红薯

武汛

今天五十岁以上人们,只要提起困难时期,都会不由自主想起1960年到1963年那段被称作“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

那时,我才六岁,在武汉读一年级,因为母亲当小学教师的缘故,得以提前上了小学。湖北素称“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武汉又地处扬子江畔,号称“九省通衢”,本来丰衣足食,粮米无忧。可刚从“大跃进”折腾过来的中国,经济凋敝,农业歉收,苏联专家突然撤走,留下一堆停工待料的厂房。国营商店和菜场空空如也,不仅日用品奇缺,布匹紧张,还传说鸡鸭鱼肉都拉到了苏联,要给“老大哥”还债。所以柜台上既无肉,也无鸡鸭鱼虾。没有鸡,自然就不会有蛋,鸡蛋便是那时候的稀罕物,须逢年过节才能见上几颗。蔬菜供应更是时有时无,经常来一批,光一批,品种也很单调。因为口粮不够吃,菜农首先要将含有淀粉的块茎蔬菜自留储备,以补家中主食不足。仅把带叶的蔬菜送到菜场,这样,居民吃到的多半就只有小白菜和包菜。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武汉人,最操心的事都与肚子有关。譬如:“今天吃什么?” “定量够不够?” “不够怎么办?”以至于成天精打细算、忧心忡忡。而我们这些天真烂漫的孩童,一个个像刚分蘖的稻苗,恰值抽穗灌浆之际;又如嗷嗷待哺的黄口小雏,正在发育生长之时。只知每天张着嘴要吃,哪管大人从哪去刨食!这可愁坏了当家最知柴米艰的父母。尽管他们节衣缩食,极尽所能,竭力维持着全家一日三餐,不至让孩子们挨饿。但全民勒紧裤带,孩子又能饱到哪里?于是,那时我们想的最多的就是吃。每天吃了上顿盼下顿,吃了碗里想锅里,肚里似有一百条馋虫在不停招手,好像从来没吃够,永远吃不饱似的。

从这种岁月中走出来的童年,自然产生了与今天的孩子见闻迥异的经历,因此,留下了一串串纯真亲切而又心酸难忘的忆忆。

开发食源

过来人都知道,困难时期主要困难在粮食。因为不够吃,政府才分年龄、职业,每人按月定量配给口粮,发放同等数额粮票,然后凭购粮证,拿粮票和钱在指定粮店购买。偶拾这些旧闻,今天的人们可能一脸茫然,但在当时乃至改革开放之前很长一个时期,它可是城市居民生存的基础,男女老幼果腹的保障。记得当时定量标准是:成年人每月27斤,装卸工34斤,高中生24斤,小学生15斤。即是说小学生早餐吃1两,中晚餐各吃2两,每天可吃半斤粮食。这个定量,拿到今天可能富裕有余,你看举凡成功人士或高宅贵妇,哪个不是见天琢磨减肥去脂;更别说那些型男淑女,一方面为节食廋身惮精竭力,一方面又在铺天美食中纠结不已。讲正经吃饭,如今人漫说成年标准,恐怕连小学生定量都没达到。但是,放在那个缺肉寡油、营养严重不良的年代,则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哪个家庭,都是一个紧巴巴的标准。为此,要想吃饱,还不是吃好,每家每户就必须开动脑筋,自辟食源,千方百计寻找粮食替代品。

一般而言,红薯、土豆当然最好。它富含淀粉,可口饱肚,和粮食相当,是最理想的辅食。但唯其如此,它便成了抢手货,甚至成了奢侈品,菜场里根本买不到;退而求其次吧,把胡萝卜放在饭里蒸熟,或把南瓜掺在面里做成疙瘩汤,也是不错的辅食。可惜这样的辅食轻易不能买到,需有较殷实的农村亲戚才能想法弄回;再不济就是把干蚕豆泡软,和大米一起蒸,蒸熟了和米饭一块吃。既可袮补主食的不足,又可单拣出来,作为孩子的零食。我家属于后者,即:买不到红薯土豆,又弄不来南瓜胡萝卜,只好天天蒸豆吃。

当年,是我奶奶做饭,她理所当然也是全家粮食当家人。我看她每天佝偻着腰,用一只旧搪瓷杯小心翼翼把米从坛子里舀出来,轻轻拂去杯沿上的米粒,倒进锅里慢慢淘洗。然后按每人定量一丝不苟地拨到大小碗里,注上水,再放进蚕豆。通常是每碗放十几颗,有时也放一把,密密麻麻摞一层,摆在铝锅里蒸。蒸出来的豆饭黑里透白,米豆齐香,很是馋人。吃饭时,大人是饭豆一起嚼咽,刚好能饱。我们则舍不得,要忍着七分饱把蚕豆拣出来,悄悄放进兜里,等饭后再慢慢享用。你不知道,当揣着它走进学校大门,那是一种什么心情!除了可以炫耀地把蚕豆一颗颗放进嘴里,惬意的咀嚼,像吃奶油点心一样;还可时不时给同桌一颗分享,以增加彼此友谊;甚至还可在偶尔忘带或情况急需时和同学直接串兑,换半截铅笔或一个橡皮头什么的。美中不足的是,吃多了这道零食极易放屁。有次课上得好好的,我一不留神没憋住,漏出来个大的,那个臭啊!幸亏是个哑炮。窘得我脸红脖子粗,强忍着跟没事人一样,任凭同学捂着鼻子四处侦寻,始终不吭一声。

食物愈少,愈易勾起人的食欲。既然饭桌不能解馋,那就挡不住孩子们扑向大自然的热情。我家住在万松园路市总工会大院,六十年代院深林密,环境幽静,办公楼和生活区之间花木繁茂,草地连片。低年级的孩子如我们,首先从花中发现可食之机,即那些层层叠叠摆放在办公楼前的花钵,里边盛开着红彤彤的“串串红”,只要把细细的花瓣轻轻拔出来,将白色的末梢搁进嘴里一吸,竟蜜一样甜!连续吸吮十几朵的感觉,像吃了一颗水果糖。这个发明使我们振奋不已,不久,“串串红”就被我们光顾得稀稀拉拉,一片萧条了。

经过实验,我们又发现花坛里的月季花也是一道美食。只需小心拨开布满钩刺的月季花老枝和花朵,把新发的嫩枝从根上掐下来,剥去带刺的外皮,吃起来也是鲜嫩爽口,跟水果一样。并且,愈粗愈嫩愈好吃。从此后,我和小伙伴对月季花就情有独钟,一放学就往花丛里钻,一时间转悠得比蜜蜂还勤。很快,月季花就不见嫩枝新花,只剩老枝枯叶,显出一派老态龙钟的景象。

直到有一天,我们在草地上发现升起一堆篝火,几个五六年级孩子正在忙活。其中一个用木棍挑着一块扁圆的铁盒在翻烤,另两个用树枝在篝火里扒拉。过了一会儿,铁盒烤好了,大孩子把它放在地上摊凉,然后使劲拧开,一阵怪异的面香传进鼻尖。是在烤饼吗,用铁盒干什么?凑近一看,我们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是只“百雀羚”雪花膏的空盒,烤了一盒面团,发出一种雪花膏和面粉的混合香味,难怪味道怪怪的!我对大孩子的创造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想不想吃?”大孩子友好地揪了一坨给我,我真有点想吃,可一嗅到扑鼻的雪花膏味,就赶快摆摆手躲开了。

这时扒拉篝火的孩子也完工了,从灰烬里扒出一个烤得焦黄的东西,吹了吹,然后举在手里。哎呀,是只大蝗虫!这也能吃?我疑惑地盯着他们。大孩子慷慨地掰下一只蝗虫大腿,递给我说:“可好吃了,你尝尝。”我半信半疑地接过蝗虫腿,放进嘴里咬了一下,咦,还真好吃,跟烤肉似的。于是细嚼慢咽,分享了这只蝗虫腿。说实话,真过瘾,只恨少,几口就完了。这是打娘胎出来第一次吃昆虫,没想到这么香,这么好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之后,当然不待大孩教,我们开发食源又有了新方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醉心于领着伙伴们在草地里逮蝗虫。可是,蝗虫这家伙轻易看不到,更不好逮,偶尔蹿出一只,也是雄姿英发,睥睨傲世,一幅看人不起的样子。没等你扑上去,它就凭借强劲的后腿,惊人的弹跳力,倏的一个弧线,漂亮地蹦到了五步开外,哪是我等所能降服!费尽了心力,逮到的也只有蚂蚱,知了,螳螂,还有一只纺织娘。

如何处置这些草莽英雄,却颇使我们犯难。你看,知了全身黑乎乎、阴森森的,看着就不舒服,谁会想吃它呢?螳螂虽身材婀娜,长相英俊,但张牙舞爪,玩枪弄刀,使人心生寒意,似乎也不适宜品尝;纺织娘倒是妩媚多姿,鸣声悦耳,仿佛天生就是歌唱家,可只适于宠爱,不能联想到食物。我为她还动用了3分钱积蓄,买了一个蛐蛐笼,挂在窗上听了好几天呢;最后只剩蚂蚱了。别看这老兄多则多矣,有的个头也挺大,但它不像蝗虫那样肌肉强健,大腿发达。假名假式裹身大绿翅不说,还腆着一个大肚子,稍微一捏就淌绿水。别说吃了,就是想起也令人反胃。鉴于此,我辈终不敢贸然烹烤,逮住鉴赏鉴赏就放了,和小伙伴们开发食源的探险就此告一段落。

共度时艰

困难时期最揪心的是老人,最担忧的是粮食不够吃。一天放学后我贪玩到天黑才回来,怕妈妈责备,就悄悄走近家门,想偷偷溜进去。不料家中停电,只有一根蜡烛幽幽暗暗飘曳着火苗,映出妈妈和奶奶坐在床边,爸爸蹲在地上,正被她们责备。“你怎么这不小心,看这月咋过?”在奶奶低声叱责中,当中学老师的爸爸失去了往日的尊严,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开始没听懂,慢慢听明白了,原来爸爸乘电车时不小心掉了20斤粮票——这可是天大的事!它相当于全家丢了一个星期口粮。难怪家里凄凄惶惶,如同大难来临……

为了弥补过失,补上粮食缺口,爸爸天不亮,就动身去了几十里外的东西湖农场。他打破自己从不找学生和家长办事的原则,联系上一个毕业多年现在农场当会计的学生。经学生帮助,好说歹说,打动了生产队长,答应卖给八十斤南瓜。这一下爸爸如获至宝,当即雇了一辆三轮车拉了回来。当一车黄灿灿的南瓜拉到家门口时,全家人都下楼去搬,好像过节一样热闹。奶奶妈妈愁了一昼夜的眉毛,此时全舒展开来,笑得都弯了。

由于粮食紧张,工会大院的菜地都种了红薯,中秋一过,就进入了收获季节。大院的孩子真是无师自通,尽管没有任何人教,但立刻像模像样仿照农村搞起了“小秋收”。只见大院农工在前边一排排挖,刨出一束束红嘟嘟沉甸甸的红薯装进筐里;后面则是成群结队的孩子低头在翻,从刨过的地里一寸不漏地捡拾漏下的残根碎块。大孩子一般比较老练,知道从家里带来个小煤铲,专在土里寻找那些较粗的断根,然后顺着根系向更粗的方向掏挖,有时竟能挖出一个完整的红薯来。

因为奇迹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热望便与日俱增,我和哥哥受此鼓舞,也雄心勃勃加入了“秋收大军”。但一无经验,二没工具,只在路边捡了两根篾片,跟着人家屁股后面四处乱翻,纯属碰运气。常常是刨了半天什么也没捡到,光看人家收获而干着急,最后两手空空回家去。

这一天我心有不甘,没有尾随别人拾牙慧,而是落在后面寻找人们漏过的地方。翻着翻着,突然发现有条很粗的薯根,用手一提竟拔不动。哇,有希望!我压住惊喜刨去浮土,坑里逐渐露出个大红薯脑袋。当时那个心啊,突地蹦到狂喜,就像今天的彩迷突然中了十万元大奖,多年的亏损股连续三天涨停板!我赶快呼唤哥哥过来,兄弟俩欣喜若狂地围住红薯,悄悄密密往下挖,看到有人来,还故作若无其事状,生怕别人抢挖;又怕使劲大,挖破了红薯,便贴着边一点一点往下掏。如是,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把红薯四周掏空。最后,当我俩攥住薯根,卯足劲往上提时,却发现手下轻飘飘的,仅拉出一个红薯脑袋。原来大红薯早被挖走,此地只剩红薯头!这个结果对我们真是无情作弄,彻底打破了我们挖个大红薯向妈妈报喜的美梦。兄弟俩沮丧之极,但毕竟有块红薯脑袋,好歹也是收获,终究不舍丢弃。于是把它拿回家,让妈妈洗干净,放在饭里蒸了,全家每人分吃了一口。除了少点,味道和其他红薯倒也无异。

大概是父母看到了我们“秋收”失意,也许是为了培养孩子接触土地、吃苦耐劳的品质,当然更实际的想法,可能是为了袮补主食的不足,第二年,爸爸就在自己工作的四十中学找了块空地,开春后领着我们去开荒。这块地,夹在学校围墙和仓库之间,有三米宽、十余米长。爸爸借了学校的锄头、铁锹,带着我们翻了整整一天,才把地开垦出来。我和哥哥累得哼哧哼哧不说,手上还打起了血泡,要不是爸爸说种红薯,打死我也吃不了这份苦。

几周后,地晒好了,红薯秧也联系到了,爸爸又带领我们去种红薯。这一次活要轻松得多,父子三人主要是把土坷垃打碎,堆成几条长垄,然后请附近的菜农帮我们插红薯秧。不到傍晚,秧就插好了,浇上一遍水即大功告成。看着青翠水灵的红薯秧插在高高的地垄里,我和哥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想象红薯秧在地下迅速生根、滋润、飞长,不多时,就会结出一串串红彤彤、胖嘟嘟的大红薯……

愿望常常是美好的,现实总是跛子,一瘸一拐跟不上。渐渐发现,这块地就是跛子。跛就跛在它不仅跟不上愿望,还跟不上季节。过了两个月了,你看别的红薯地吧,枝繁叶茂,藤蔓翻卷,绿油油的铺满田间;而这块红薯地呢,细藤疏蔓,枝叶泛黄,稀稀拉拉连地垄都没盖住。爸爸着急了,请插秧的菜农来看,说是晒不到太阳,又缺肥。这怎办?地的位置是固定的,我们没办法把阳光挪进来;但缺肥倒可以补救,总不能让愿望扑空呀!我和哥哥急中生勤,又找菜农家借来一条扁担,一只粪桶,两人从学校的化粪池中捂着鼻子舀出粪水,晃晃荡荡抬到红薯地里,终于把红薯地全部浇了一遍。不多时,红薯藤就返青转绿,枝粗叶壮了,至少表面上和别的红薯地差别不大。我和哥哥又升腾起新的希望,感觉地里红薯正在成熟,已向我们招手,一个个争先恐后、你推我攮,很快就会拱土而出……

终于,盼到收获这一天了,父子三人喜气洋洋提着两只大竹筐来到红薯地,准备迎接红薯大丰收。爸爸亲自执锄,第一锄头下去,我和哥哥提着心,生怕挖破了红薯,结果没有,松了一口气;第二锄头下去,又没有,不提心了,但有些愕然;等第三锄头再下去,依然没有,这就不是提心,而是伤心了。红薯呢?一个共同的问号挂在我们脑门;直到第四、第五锄头刨到窝中心,才拉出几个小红薯,仅比大拇指粗一点,还没有胡萝卜大。我们都傻眼了:怎么会这样?接着又连续挖了几窝,结果都差不多,全是一窝三五个,大的比不上胡萝卜,小的甚至还是红薯根。失望之中我们突然明白了:原来大自然不可违。种子、土壤、阳光、水分、肥料,一样不能少。人欠地一时,地要误人一年。从土里扒食,谈何容易啊!

就这样,我和哥哥从土地上第一次受到最直观简朴的教育,爸妈锻炼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可贴补粮食的想法泡汤了。其实哪用两只大竹筐,全部红薯收获不到十斤,一个簸箕就端回来了。

苏打饼干

到我七岁上二年级时候,一是妈妈身体不好,照看不了三个孩子;二是想借吃学校食堂,帮家里分担点粮食负担。爸爸便把我带到地处市郊的四十中学,和他一起食宿,我就近转到惠济路小学上学,每周末与爸爸回家和奶奶、妈妈、兄弟团聚。

中学的教师宿舍都是两人一间,我去加了个小床,算是特例。和爸爸同宿舍的是教初中化学的沙老师,苏州人,四十多岁,有张白白净净的脸,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人很和气,平时话不多。虽然朝夕相处,但遵照“看见老师和长辈要首先问好”的家训,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礼貌地喊声:“沙老师早”“沙老师好!”沙老师单身住校,爱人小孩都在外地,听了自然高兴,常夸我是个好孩子,说将来上四十中一定是高材生,他要重点教我化学,把我培养成尖子。说着说着,一高兴,就从床头柜抱出一个食品盒,热情地打开,摸出两块乳白色饼干递给我说:“刚从老家带来的苏打饼干,拿去吃吧。”

说起来惭愧,化学我打小就不喜欢,况且上中学那还是相当遥远的事,根本引不起我兴趣。但沙老师给我的饼干,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立即激发起我强烈的食欲。趁沙老师收饼干盒之际,我赶快道谢,迅速溜到没人的地方,打开手掌仔细观尝。嚯,这饼干在困难时期可绝对是珍稀物啊,可与我可怜经验相反,以往饼干都是圆的、甜的、硬崩崩的;沙老师这个饼干却是方的,带咸味,放在嘴里一嚼,香脆酥软,回味无穷,是一种崭新的从没吃过的味道!啊,这就是苏打饼干呀,我一下记住了它的名字。

学校和家里最大的不同是:在家是奶奶做什么,我们吃什么。在这儿,是食堂卖什么,爸爸就打什么,我就吃什么;在家里,是永远不变的豆饭,顶多再换成南瓜面疙瘩汤。在这儿,不仅有玉米饼、高粱团,一星期还能吃两次白面馍馍,而且不用再吃蚕豆了;在家我们白天上学,下午回家做作业,最多晚上能在走廊上和小伙伴玩玩捉迷藏。在这儿,学校四周都是菜地、鱼塘,做完作业便可到操场踢球,看山羊吃草。晚上还可以跟爸爸去史地教研室备课,转一转那些蓝色的地球仪,然后随爸爸踏着晚自习下课铃声回宿舍睡觉。总之,我像只刚从圈养改散养的小猪仔,如鱼得水,活蹦乱跳,每天只管敞开肚皮吃,无忧无虑玩。幸亏那时小学生负担不重,我只需上课用心听讲,成绩总排在前面。

或许正因为敞开肚的缘故,不久问题来了。本来,爸爸除顾自己,每月定量还略有节余,可周末换点粮票带回去,贴补家用。我来之后,他尽管吃得还是那么少,还尽量不沾大米白面,但也搁不住一张小而无底的嘴与之分享。很快不仅没了节余,连自己也不够了。不得已之下,他决定申请加班,以领取食堂夜餐。

其实,这个办法最早还是爸爸提议的。他是史地教研组长又兼学校工会主席,看到一些老师晚上备课饿得发慌,便建议学校增设一顿夜餐补充热量。校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但苦于没有更多粮食,照顾不了全体教师,所以只批准一些家庭困难教师可以备课到深夜,到零点之后到食堂打一份夜餐。所谓夜餐:其实是把白天剩的米饭兑水加盐,有时还加点剩菜或青菜叶,煮成半干不稀的菜饭,武汉人称之为“烫饭”。——说白了,就是给吃不饱的老师加一餐充饥。现在回想起来,由提议接济他人到自己也申请接济,对爸爸来说是何等难堪的一件事啊!可为了孩子,他显然已舍弃了知识分子看得很重的颜面。

我固然无从知道这些过程,知道了也不会懂,但感到爸爸从此备课时间长了,每天要到半夜才能回来。我等不了那么久,便早早爬上床睡了。但一到半夜,睡得迷迷糊糊之际,总有一只大手把我从被窝里扶起来,靠在一个温暖瘦削的怀里,口里立刻被一勺热呼呼的食物塞满。这是什么啊,怎么这么好吃?我意识到爸爸回来了,想睁开眼,却怎么也张不开眼皮,就干脆闭着眼,张开嘴,任爸爸喂一口,我就囫囵吞一口,一次居然能吃大半盒。有时喂着喂着忽然睡着了,爸爸便疼爱地把我放下来,轻轻掖好被子,让我继续睡,他再珍惜地吃完剩下的烫饭。第二天一早,我往往忘了梦中的夜餐,可嘴边还挂着烫饭的米粒。

饭是吃饱了,肚里也有食了,按说快乐知足才对。可我隐约中总感到差点什么,好像有个愿望没有满足,又好像不小心漏掉了什么,如同一件可心而又熟悉的东西忽然被遗忘在什么地方了。想了几天,终于想起来了,是沙老师的苏打饼干。

实在说,沙老师真是一个简朴的人。除了一日三餐,鲜见他磕个瓜子,吃个零食什么的,因此不要再说请我品尝,连他自己恐怕都没舍得动过那些饼干。可就像希腊神话中的潘多拉魔盒一样,盒子只要一打开,魔鬼就回不去了。沙老师的饼干就是那魔盒,一经沙老师打开,那苏打饼干的滋味啊,一下就钻进了我的味觉,占据了我的记忆神经,牢牢抓住了我的胃袋,再也不肯回去了!特别是每天下午放学回来,教师宿舍静悄悄的,中学还在上课,晚饭时间还早,我坐在小床上,精神无论如何打不起来,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往沙老师的床头柜瞟。仿佛有个声音在肚里怂恿:“再打开看看吧,反正又不拿。”

于是,终于有一天,我鬼使神差般拉开了沙老师的床头柜,心惊胆战地抱出了那只饼干盒,屏住气息打开盖,哇!有满满一盒,全是朝思暮想的苏打饼干!一阵久违的酥香穿鼻而入,我咽了一口涌上来的口水,思想立刻动摇了。“这么多饼干,只拿几块,沙老师是不会发现的。”我一边给自己壮胆,一边从不显眼的地方挑了两块饼干,揣进兜里,然后慌忙盖上盖子,把饼干盒送回床头柜,心里扑通扑通乱跳。过了好久,心跳慢慢平息下来后,我先趴在门边听听走廊动静,确定没人回来,才慌里慌张吃掉了饼干。这天晚上,我注意力全在沙老师身上,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全让我高度紧张。第二天,看到沙老师还是那样笑容可掬,亲切如故,我才一块石头落地,不担心被发现了。那两块苏打饼干到底是何美味,我却半天没想起来。

如此平静了好多天,偷饼干的恐惧逐渐消失,苏打饼干的余香又开始在味蕾中复苏。那个椒盐、那种酥软、还有那种入口即化的感觉,一点一点全回味起来,盘踞脑中,赶都赶不走。放学回来我就忍不住盯着床头柜看,心里惦记的就是那里边的宝贝。几乎是无法抗拒的,有一天,我又打开了沙老师的饼干盒,这回一次拿了三块,动作很麻利,连句理由都没给自己找。直到吃完后才有点担心,但仅过半天就忘了。再往后,益发不可收手,有时两块,有时一块,跟中了魔似的,隔三岔五就想去拿苏打饼干吃。至于该不该拿,拿了算什么,都不管,也不过脑,反正就是好吃,太想吃,不吃憋不住。最后一次居然忘乎所以,一伸手抓了一大把……当然,所有这些,我也不是毫无顾忌,没动一点心思的,也小心伪装了“现场”,精心做了一点掩饰。比如:先拿边上,不拿中间的;把下面掏空,上面搭个架,猛一看还有很多,等等之类。不过,这些孩子的雕虫小技,岂能诳过大人?不久,就东窗事发,事情败露了。

沙老师本来只有点狐疑,过了半月再打开饼干盒一看,不禁大吃一惊!满满一盒苏打饼干不翼而飞,仅剩十几块薄薄垫底。他一下震惊了,不禁大为生气,因为不需做任何侦查,就知道小偷是谁。当天,沙老师就把爸爸客客气气请到室外,脸色低沉地通报了这起案情,铁证如山,不容抵赖。爸爸听完后就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低声下气请沙老师原谅。沙老师发了通火后也消了气,表示毕竟是孩子,可以不追究,也不对外声张,但省吃俭用从家乡带来一斤苏打饼干,就这么……爸爸赶紧表态:“对不起,对不起,我们赔!”当即,爸爸掏出钱包,数了六毛五分钱,一斤粮票,恭恭敬敬递给沙老师。沙老师叹了一口气,也不推辞,坦然放进了口袋。之后,果然再没提及此事。不过,床头柜就此上了一把锁,明示不欢迎任何人再去探索它的奥秘。

当晚,我发现了不妙,惊恐地蜷在屋角,开始意识到事情很严重。因为爸爸平素管教很严,最恨孩子手脚不干净,今天又叫他丢尽了脸面,一顿暴打注定无疑。想到这里,我吓得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终于,爸爸与沙老师谈完回到屋里,步履沉重地走到我身边,我“哇”的一声哭起来。谁知爸爸竟出乎意料没有打我,而是抬起手来放在我的头上,一边轻轻摩挲,一边怜惜地说:“别再拿沙老师饼干了,想吃什么,告诉爸爸……”

那之后,几十年过去了。光阴荏苒,时光如梭。

当今天粮食已不再威胁城乡居民生活,鸡鸭鱼肉充斥了菜场超市,大街小巷餐馆林立,副食烟酒琳琅满目,糖果糕点多得就像萝卜青菜一样平淡无奇,甚至孩子们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吃时,我很惊讶,我最钟爱的食品,还是苏打饼干。

记得爸爸在世最后几年,已患了轻度老年痴呆症,许多往事记不清了,可唯独我偷沙老师饼干的事,还记得清清楚楚。每忆至此,他总是慈祥地笑起来,两眼放出溢满父爱的柔光,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最后,还不无惋惜地说:“当时赔了沙老师六毛五分钱,一斤粮票,我以为他不会要呢。”

猜你喜欢

苏打饼干饼干红薯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挤眉弄眼吃饼干
送饼干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
饼干喂鸟
《饼干拼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