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导向下保险专业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16-05-24孙锐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就业高职发展

孙锐

摘要: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许多高职院校已将“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理念之一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在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同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为社会输入专业人才的同时自身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本文将分析现代社会保险行业人才需求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保险专业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途径。

关键词:就业;保险专业;高职;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办学方向在不断明确,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深入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加强学校实践性训练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保险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人才不足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人们的保险意识逐渐增强,保险从业人员的需求也是在与日俱增。根据瑞士保险研究报道中国在2010年到2020年10间,中国的保险人员将会从390万增长到1200万,但实际情况下,在2015年中国高校培养出的保险专业人才仅仅只有1.5万人次。在这样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中,人才的获取引进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手段之一。

(二)人才知识水平不齐

社会保险行业人才质量层次不同体现在,根据瑞典保险研究显示,中国2010年的保险人员中仅有20%人员拥有本科文聘,2%的人员硕士毕业,30%大专上学历,绝大部分保险就业人员学历较低,不具备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保险行业的管理知识。知识的缺乏成为就业难的关键原因。企业在对专业人才大力引进时对一般人员的选择就更加严苛。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教育力度。

(三)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我国的保险行业产生于20世纪初,在改革开放后才得到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上,发展年限相对较短,现代社会中的保险行业人员来一方面来源于相关保险专业学校人员或其他专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保险专业知识或相关知识,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来源于其他行业转业人员和保险行业存续人员,根据工作经验开展工作。绝大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并不具备保险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以就业和经济利益为目的从事保险职业,专业知识水平低,工作实践能力不足,理论知识缺乏,这样的就业人员队伍就相应地降低了整个保险行业的人才质量和企业水平与保险的社会公信力。

二、人才培养重要性

(一)人才是行业发展的保障

人才就是行业的第一资源,就是企业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的实质竞争力。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保险行业突飞猛进,市场对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大的,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进步空间。现代知识进步,人们的观念转变,保险行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例如,农业保险,工程保险,信用保险,医疗保险等。与此同时保险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问题,例如,城乡保险结构不协调,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与消费脱节等。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新型保险业务的出现以及各式各样的保险问题都需要专业的保险人才进行开发或解决以提升我国保险水平和确保社会安定。

(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代表

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与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别,学生质量也有相对的不足之处,高职院校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学校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在专业人才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提升学校的就业率,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人才的培养,人才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高职教育发展途径

(一)面向市场,塑造专业人才

培养人才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需要高校在对市场需求充分把握的情况下,根据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体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在实际的基础上建立起属于高校本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让人才适应社会,为社会提供能够发挥自身价值的专业型人才。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训练

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决定学生的就业能力,然而学生的能力出自学校的培养。高职院校在对专业保险人员培养时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注重保险行业的服务型。在理论知识教学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观念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论和知识,与先进的知识接轨不断充实自己,“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校需要对实践训练加强重视,可以采取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方式。校内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在校内的动手能力,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的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校外实习,校企合作,将学生放入企业,以准保险人员的身份进入职场,感受市场和社会,了解职业要求同时加强能力训练。

(三)创新教学模式

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将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改变为适应性教育。高职院校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特点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将现代科技,相关学科,实践训练相联系。在教材方面,编写属于学校自身的特色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结合现代科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体系方面,讲专业知识与辅助性知识相结合,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相关知识学习,例如,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和英语等学科。

四、总结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不少高职院校在学校竞争中改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就业为导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高职院校的保险专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下不断,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对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变革,将理论与实践并重,将会为供不应求的保险市场提供不少专业型人才,相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提升学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邓勇.培养保险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2(09).

[2]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3).

[3]高建侠.以就业为导向高职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9(17).

[4]冯巧玲.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猜你喜欢

就业高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