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思考

2016-05-24史可

商业会计 2016年7期
关键词:财务问题企业并购风险评估

史可

摘要:新常态下的企业并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总体规模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结合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识别的原则及其指标体系的运用,最后提出了应对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 企业并购 财务问题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7-0032-02

一、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控制及其产生原因

(一)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分类

1.融资风险。第一,融资风险的概念。融资是企业通过资金市场获取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融资风险则是由于资金供应和市场需求,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由于筹集资金所导致的财务结果存在不确定性。第二,融资风险的类型。融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财务杠杆风险、汇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变化导致融资成本的变化;财务杠杆风险是指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由此给企业带来利益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外汇业务的结果,由于企业在外汇市场上汇率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财务问题;购买力风险,一般说来是由于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所导致货币资金出现的购买力变化。

2.投资风险。第一,投资风险的概念。投资风险是发生在企业利用其资本或者留存收益投资中,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投资项目或者公司出现经营问题对最终利益产生负面的影响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偏离预期目标,由此带来的风险。我国目前的证券投资方式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当股东持有25%股份时可被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股票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投资效益无论盈利还是亏损都要在股东间予以分享的形式。第二,投资风险的类型。投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品风险、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等。

3.经营风险。第一,经营风险的概念。所谓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不利因素,产生导致企业资本经营不确定性的因素,从而给企业价值带来损害。第二,经营风险的类型。经营风险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库存清算风险和应收账款流动性风险等。采购风险是由于原材料供应商的供应短缺,市场可能的变化,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付款和实际付款周期的变化而产生偏差而导致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生产风险是指能源、信息、人员和技术的变化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变化,由于生产停滞或销售超前或者滞后导致库存短缺或者积压;库存清算风险是指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受阻从而对企业财务带来风险的情况;应收账款流动性风险是指信贷业务太多,导致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以及信贷政策的变化导致实际的收款期、预期的收款额发生变化等。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现金或企业资产债务不能正常转移的可能性,或者说现金业务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企业债权无法按时执行。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分析和评价分为对一个公司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一,缺乏科学的融资决策。融资决策,实际上就是对债权融资及股权融资的选择,这其中包括对方式的选择、规模的选择以及时间的选择等,股权融资决策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发行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政策,根据理性的分析和规划的类型,确定发行的规模、发行方式、发行价格。

第二,商业运作的失败。对于负债经营而言,净利润是偿还本金和收益的最终来源。如果企业管理不好,在长期亏损的状况下,企业并购没有净利润可言,更无从谈还本付息,这就必然导致企业的声誉受损,从而不能有效地筹集资金。对于发行股票的中型企业,如果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商业因素,股票投资回报率低,影响到对公司的投资,使公司面临很大的困难。

第三,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一般说来都体现为债务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相对太高。当债务达到一定的规模,债务期限安排上不尽合理,会给企业融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识别

(一)新常态下识别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原则

对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识别需要借助一些指标。对财务问题指标的运用,是在客观上通过对基于会计提供的信息所反映的新常态下企业并购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成果的分析、评估、比较,并与所设置或者通用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为识别企业潜在的财务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对新常态下企业的并购而言,因其业务性质、规模大小等存在不同,因而财务问题的识别的指标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可预见性原则。可预见性原则是对企业财务问题方向进行的分析,即对财务问题指标的选择应该是围绕企业实际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评估。指标变化趋势可以准确地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有效地确定合理的界限,可以通过该指标的运用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趋势,使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能够遵循。

第二,敏感性原则。及时处置风险是对企业财务问题敏感性分析的基本目的。遵循此原则可以通过参数和变量的控制改变财务系统,使得企业资源配置能够得以及时调整,并对异常变化进行及时处置、控制。

第三,协调性原则。财务问题指标体系,是一个相互协调的体系,指标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预警,在很多时候单一的指标并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对财务问题进行评估预警的目的。而通过对企业财务问题的指标体系进行的综合分析,能够保证对新常态下企业并购存在财务问题的点进行准确地把控,并进而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反馈、管理、控制,从而确保企业健康、良好运营,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还包括企业成长能力指标。

第四,稳定性原则。企业应通过对相关财务问题进行模拟操作,观察其振幅的变化,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科学地划分,从而使设计的指标可以在一个操作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更好地揭示风险。

(二)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指标体系的运用

按照现代财务管理思想,企业的内在价值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企业价值评估的重点应放在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规模和速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获取现金的能力是对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点。而这一思想的核心或者说基础,就是要对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财务问题进行正确地评估。

第一,现金到期债务比。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周期和资产负债率是已经成熟的评价指标。该指标包括支付到期债务。该比率可以反映最近的企业财务问题的变化程度、频率和财务问题的影响程度。若这一比率较低,企业债务期限的风险也就增加;相反,由于债务减免,降低财务问题;债务资本为零,说明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单一的股票基金,没有财务问题。

第二,现金对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该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企业财务问题越少。

第三,现金负债比率。总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总负债的比率。总负债包括内部和外部债务。该指数越高,这表明有更多的净现金流,可以保证偿还债务,降低企业财务问题。

第四,现金利息率。即在一定时期的净现金流量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基于一个前提,它不仅是企业的财务杠杆,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和财务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准。该指标高,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财务问题越小;反之表明企业债务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

三、提高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控制能力的措施

(一)科学地建设财务预测机制,提高投资决策系统性,优化筹资方案

财务问题预测机制是指一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功能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用来达到对新常态下企业并购财务问题的管理。建立财务问题机制是降低财务问题的关键,也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预测,可以使新常态下企业并购提前了解自己企业的财务需求,推进财务计划,所以,企业可以了解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根据企业的经营和投资计划,以使融资与投资相协调,避免两者之间现金流短缺。此外,该系统包括未来可能的前景和思考,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通过预测未来时间的不确定性,从而减少损失引起的不良事件。

新常态下企业并购可以继续优化投资模式以及投资方案。同时,加强对筹资项目的评估和总结工作,强化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加强对项目筹资实施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总结筹资的成功经验,从失败的经验中学习,通过多方案的不断优化进行新的筹资选择。

(二)增加一些强化财务控制能力的指标

1.现金销售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销售收入之比。现金销售率用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收回速度越快,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企业财务问题也越小。

2.资产现金率。即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平均资产之比。资产现金率越高,企业的现金经营能力越强。这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3.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企业利润总额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收入。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状况。

参考文献:

[1] 许玉红.认识公司财务风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3,(10).

[2]李丹丹.议公允价值的利与弊[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3,(4).

[3]黄巧俐.母子公司财务控制中的全面预算管理流程重组[J].商业会计,2013,(13) .

[4]邓德宏.中外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概念解析[J].法制与经济,2012,(11).

猜你喜欢

财务问题企业并购风险评估
混合所有制下国有资本运营财务问题探讨
新三板挂牌的财务问题及建议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中国文具制造业小微企业财务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的财税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析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途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