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衡水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聚效应
2016-05-24徐常兰马云燕刘福林王自勇
徐常兰 马云燕 刘福林 王自勇
摘要:空间集聚特征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征逐步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趋势。针对衡水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特点,本文提出注重集群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大力发展配套政策,实施项目引领,扩大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人员培训,实施动态管理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园区;问题;集聚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0-000-01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文化发展,传播和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因素。衡水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空间巨大的资源利用率。 “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实施,给衡水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好时机。
植根于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政府和行业层面的关注。在全国各地建立不同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当地政府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提升地方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或相关属性的产业性在某一领域具有高度的趋同,工艺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上不断结合这一特定区域,特别是指产品以不同的企业或经营企业,以支持这些和其他相关服务行业集中在一个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是指产业在特定区域聚集,聚集在该地区的所有行业将形成关系的有机结合。
一、衡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投资不够到位 我市的文化产业项目政府独资开发的项目较多,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项目较少;依靠现有的自然、人文资源项目较多,有独立知识产权、高科技含量、可持续性发展项目较少;本省市投资实力不大的开发商多,对外合作合资有雄厚实力的投资商较少。
(二)人才储备不够全面 高素质人才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障碍,比如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统揽全局的策划经营人才,缺乏善于开拓市场的经纪人才等,成为制约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三)项目规模不够宽泛
相比于省内其他城市,全市文化产业总规模并不大,小,散,弱的现状并没有根本改变。
(四)融资欠顺畅
虽然成立了全市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但民间资本投资太少,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力度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五)投资策略缺乏战略性
市政府全资拥有的开发项目较多,社会募集资金项目的发展少;依靠该项目现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展项目少;中小开发商投入多,与有很强的实力的外商合资合作较少。
(六)高技能人才短缺
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障碍,如缺乏文化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缺乏规划管理人员等,成为影响大局发展的根本障碍,缺乏良好的市场开拓经纪和其他工作人员,成为制约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化瓶颈。
二、发挥衡水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相关方式研究
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将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新热点地区,京津进行的功能和产业转移给衡水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文化特色是衡水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把握文化行业资源的方向,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文化惠民,可以极大地促进衡水市的发展,优化经济和社会事业。
(一)对接“京津”,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化
“京津”两地注重文化产业的开发,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同时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越环境。衡水文化产业,实现“京津”共同开发,必须要想方设法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公共信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期其良好发展。
二是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使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同部署”文化工程和经济工程“与投资”,扶持政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行“发展成效纳入经济建设”。努力创造文化产业良好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是规范企业的各种文化经营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四,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把握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努力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满足全市人民的文化需求的供给能力,提供充足的相关资源,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同时优化文化产品的消费环境。
(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具有创新和竞争力的因素,在提高竞争力和行业的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产业的地理集中,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因此,行业集中度可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可以起到资源共享,促成“区域品牌”效应的形成。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突出园区特色,以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注重集群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制定配套政策,实施项目引领,扩大园区建设资金来源,人员培训,动态管理的实施。
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制定鼓励政策,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提升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发挥好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大力推进地方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依托自然资源和城市的产业基地的优势,鼓励和支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整合,深度挖掘整合资源相关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
衡水近年来通过资源的整合,提高规划科学性,培育龙头,依靠科技创新,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5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占GDP的比重超过28%,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新格局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充满活力。通过调整产业门类,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高端产业集聚”,“高端人才集聚”和“资本积累”的现代文化产业,通过“项目转优”,实现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双双.海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王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09(2).
[3]陈家柳.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2,4.
课题主持人:徐常兰(1974-),女,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及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16033
本文为衡水学院2014年度区域经济文化专项课题结项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201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