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一样的贝多芬
2016-05-24东方小四
东方小四
我曾就读的中学比较重视艺术教育。但比起音乐老师,给我们听更多贝多芬作品的是一位姓宁的语文老师。他往往在讲完课文时说,我们来听听贝多芬吧。然后就用自带的设备放贝多芬的交响乐等等。与音乐老师要求我们“听一听命运敲门”不一样的是,宁老师常常一言不发,半闭着眼睛呈陶醉状。而贝多芬永不言败的勇气,就这样浸润入一群少年的心中。
然而,即便所有人都知晓贝多芬音乐作品无可替代的伟大,也很难有人真正“看清”贝多芬其人。中国著名音乐人刘欢就曾说,我能看清我自己,但贝多芬我真的很难看清楚,他有着谜一样的一生,谜一样的作品。
生活中的贝多芬,几乎在所有的大方向上,都充满矛盾谜团。譬如说,他对金钱极为敏感在意,一生积蓄下不菲的财产,但“不菲”的是遗产,当他在世时,几乎一直过着贫穷拮据的生活。
在经济收入方面,贝多芬十分精明强悍。他靠作曲版税与演奏谋生,此外授课的费用、委托创作的佣金、崇拜者的礼金等等,他自己都能打点得十分清晰。有些比较走俏的曲子,贝多芬甚至会不顾契约精神“一稿多卖”,直至卖出最好的价钱,让出版商很被动且感觉十分不爽。而当贵族们承诺的赞助金不能及时到位时,贝多芬会不惜耗时费力对簿公堂。
过人的天赋与才华,再加上精明强势的理财能力,所带来的较为丰厚的收入,却未能让贝多芬的生活有多少改观。他身边曾有人回忆,贝多芬甚至会将食物藏起来,要吃的时候才拿一点点出来。而对于金钱的过于算计,对于生活必需品的吝于支出,不仅占用了贝多芬大量的本应更具生活质量的时间,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
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都说,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极为深远。这一点在贝多芬身上也得到印证。贝多芬有一个酗酒的父亲,甚至在贝多芬出生的那一天,其父都是在酒馆度过的。他在宫廷乐队任职歌唱者的收入,绝大多数也进了酒馆。当他发现幼年的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后,便以极为严苛的方式训练小贝多芬。事实上小贝多芬从幼年时起就背负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在父母去世后,贝多芬又不得不承担起弟弟们的教养与抚育之责。心中的安全感从未得到构建,而经济重担却从来不曾稍减,贝多芬也就养成了对于小钱都锱铢必较的习惯。日后除了对收养的侄儿有一种溺爱式的付出外,贝多芬终其一生,在经济上待自己也较为苛刻。当代有人研究贝多芬的死因,发现铅中毒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他生前为省钱而饮用的廉价葡萄酒,就掺入了含铅量很高的金属盐。
贝多芬的“自相矛盾”,也表现在爱情与婚姻方面。内心丰富的贝多芬对爱情有着天生的向往,据他的学生里斯说:“他无时无刻不在谈恋爱。漂亮的脸蛋往往使他情难自禁。” 但贝多芬终其一生,都没有一份持久稳定的爱情,也没有结婚生子。贝多芬在感情上给世人留下的一个谜团,就是他在1812年即他42岁那年写的一封著名的情书,通篇情意绵绵,却没有写收信人。一直到其1827年去世,人们在他的遗作中找到这封情书,也不知他在信中称为“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本真的自我”、“永恒的爱人”的女子,究竟指的是谁。而他在信中的提问:“你不完全属于我,我也不完全属于你,你能改变这种状况吗?”也成为了“天问”。
她究竟是谁?很可能并无具体所指,而是他写给一生中所有恋而无果的爱人们的“追问”。恰如有一段时间,贝多芬出于顽童般的心态,在钢琴曲的末尾加一些高难度的颤音,给钢琴演奏家们出难题一样,他的这封情书,未必不是给世人出的一个美好的难题:度过了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贝多芬,不仅给这个世界留下了音乐传奇,也留下了爱情梦想。
贝多芬的音乐成就之高,可用罗曼·罗兰写他的话来总结:他不是牧羊人,他是率领牛群的公牛;巨硕的公牛昂着头,屹立于高山之巅,吼声回荡,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