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的综合护理
2016-05-24廖翠东
廖翠东
528300 佛山市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区
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的综合护理
廖翠东
528300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一区
摘要目的:观察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80例骨搬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实施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骨搬移术;针孔;外固定器;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26
骨搬移是将患者正常部位的骨截断,之后按照每天1 mm的延长速度搬移患者的活性骨块,以此治疗患者的恢复缺血组织以及骨缺损的血供。患者在进行骨搬移手术之后,需要对其针孔处实施繁琐且细致的无菌护理,以此避免患者出现针孔感染以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资料显示[1],对实施骨搬移术的患者,在术后行外固定器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搬移术的成功概率。我院对实施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从心理辅导、外固定器护理、固定和清洁护理、针孔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等方面展开综合护理,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行骨搬移治疗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择期手术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试验组。所有患者经CT、X线等检查后,均能够观察到患者存在骨髓炎特征,出现骨折愈合不良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皮肤缺损、形成窦道、反复流脓等。患者均神志清醒、对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明确、自愿接受本组研究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两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39.76±10.16)岁。手术时间1~1.50 h,平均(1.31±0.02)h。出血量50~100 ml,平均(72.43±10.49)ml。按照患者的疾病情况划分,骨折骨不连、骨缺损的患者1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者24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24例,胫骨中远端粉碎骨折的患者占96例。左侧手术100例,右侧手术60例。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配合对所有的患者均实施骨搬移手术,具体操作内容主要包括[2]:(1)在手术前给患者做好消毒处理,包扎患者封闭的感染创口,对其患肢进行严格消毒。(2)对患者的肢体和截骨进行评估,根据患者肢体的周径和长度,给其小腿套入支架配件。(3)使用克氏针按照一环两针呈60°的方向进行交叉固定。(4)在患者骨缺损处的远端或近端6~7 cm之间做1条2 cm的皮肤切口,一直切到患者的骨膜处后,再使用5 cm宽度的骨刀或线锯将患者的骨皮质截断,最后进行牵张固定。
1.3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3.1心理辅导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对其开解和引导,照顾好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激动和烦躁,要保证足够的睡眠,鼓励患者,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骨搬移术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让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护理,这样才能有助于患者康复。做好入院宣教,保持病房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病情较重者应减少探视。
1.3.2外固定器护理在患者完成骨搬移手术后2周,停止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每天给患者调整外固定器螺丝的距离,进展速度以每天控制在1 mm左右为宜[4],若患者存在剧烈的疼痛感时,则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退回调整的螺丝距离,在患者缓解疼痛后的2 d时间内,再将螺丝的距离复位。每日密切观察患者外固定器的衔接口是否牢固,观察钢针是否紧密,要观察外固定器周围皮肤情况,发现钢针孔有渗液和异味及时报告医师,并取渗液送细菌培养,切口敷料要根据渗液情况每日更换。
1.3.3固定和清洁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将患者的患肢抬高30°~40°,保持患者术后平卧6 h,同时做好患者的会阴部和臀部清洁工作,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鼓励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用手练习坐起、扩胸运动等,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
1.3.4针孔护理针孔周围使用碘伏进行日常消毒清洁,保持患者针孔周围干净卫生,防止患者发生感染和炎症现象;针对针孔周围出现黄色分泌物的患者,立即暴露针孔,让针孔的引流恢复通畅状态,并帮助患者进行周围皮肤清洁处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体温在37.5 ℃以上的指导患者多饮水,并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针孔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有效的伤口消毒剂和抗菌素,以防止发生骨髓炎[5]。
1.3.5饮食护理增加营养饮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饮食注意事项主要包括:(1)饮食要点。以少量多餐、少油清淡作为饮食基本原则,保证食物营养丰富、易消化;多给患者补充富含蛋白质、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类及其制品,必要时可以给患者补充鱼肝油,多晒太阳,以利于维生素D吸收。(2)饮食禁忌。切忌给患者盲目补钙;禁止吸烟、喝酒;禁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腌制品、含糖量过高等食物。
1.3.6功能锻炼[6]在术后,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取得合作,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锻炼和骨骼、肌肉的康复训练,在早期辅助患者进行床上被动锻炼,之后多鼓励患者进行床上主动锻炼,帮助患者进行膝关节、踝关节运动、股四头肌运动和腓肠肌运动。在进行骨科功能锻炼期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功能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循序渐进,护士要根据患者的伤情和个体差异制订有效而且患者能接受的功能锻炼方案,合理安排锻炼,定期拍X线片观察,如若发生异常现象,需要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情况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神经血管受损、针道感染、肌肉关节挛缩、骨不连和延迟愈合等。
1.5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2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表1 两组骨搬移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试验组发生并发症20例,其中神经血管受损8例,针道感染4例,肌肉关节挛缩6例,骨不连和延迟愈合2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32例,其中神经血管受损12例,针道感染6例,肌肉关节挛缩10例,骨不连和延迟愈合4例
3讨论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发生骨折的概率非常大,在患者的新鲜骨折时期,其能够较好的治愈,但是,当患者存在骨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情况时,则会加大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手术治疗的次数,这无疑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治疗的费用[7]。
在临床上,仅依靠现有的外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然而,骨搬移术与现有的外固定技术、内固定技术相比,其具有的优势主要包括[8]:(1)骨搬移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在处理创面时,使用骨搬移术操作方便简单,能够减少临床工作的负荷量,保证较高的治疗质量。(3)采取骨搬移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肢体的功能和外形,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在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外固定器针孔护理,能够对治疗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患者骨外固定术后,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针孔感染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针对在我院实施骨搬移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综合的护理方法,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实施骨搬移术后外固定器针孔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高骨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杜娟,穆红,李俊,等.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及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50-51.
[2]李杨.骨搬移-延长手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伴骨缺损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1):146-147.
[3]孙文菊.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胫腓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6-27.
[4]徐保秀.探讨外固定支架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或骨肿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2,64(12):207.
[5]李玉莲.总结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经验[J].中国伤残医学,2014,8(8):218-218.
[6]谷丽娜,侯春影.骨搬移治疗四肢长骨缺损及骨不愈合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0,25(12):18-20.
[7]Bumbasirevic M,Tomic S,Lesic A,et al.War-related infected tibial nonunion with bone and soft-tissue loss treated with bone transport using the Ilizarov method[J].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10,130(6):739-749.
[8]Takahashi M,Kawasaki Y,Matsui Y,et al.Fragmental bone transport in conjunction with acute shortening followed by gradual lengthening for a failed infected nonunion of the tibia[J].Journal of orthopaedic science: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2010,15(3):420-424.
(本文编辑陈景景)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the external fixer pinhole after the bone removal operation
LIAO Cui-dong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unde,Foshan2583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the external fixer pinhole after the bone removal operation.Methods:Selec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ho had underwent bone removal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October 2013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ed them with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selec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ho had underwent bone removal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reated them with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ompared 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of the external fixer pinhole after the bone removal opera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atients′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Key wordsBone removal operation;Pinhole;External fixer;Nursing
(收稿日期:2015-07-21)
廖翠东: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