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筑牢安全防线科学调度攻坚防洪难点
2016-05-24北京市水务局
统筹谋划筑牢安全防线科学调度攻坚防洪难点
北京
统筹谋划,科学调度,全力打赢防汛抢险攻坚战。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水务部门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发挥连续作战精神,超前部署、科学调度、群防群控、团结拼搏,确保了水利工程安全,确保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了城市运行安全。
2016年,北京市各级防汛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前谋划,统筹协调,科学调度,成功应对了历史罕见的“7·20”特大暴雨,防汛排涝工程体系和“指挥决策、预报预警、社会动员”三大能力经受住了全面检验,实现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的目标。
超前部署、有效应对防汛工作取得新胜利
超前准备,防汛“五落实”发挥有力保障作用。北京市各级防指立足于“早”和“实”,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全面落实防汛工作措施。责任落实:全市83个防汛分指挥部依法落实责任制;通州区专门成立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防汛专项指挥部,海淀、石景山等区完善防汛应急集中指挥机制。预案落实:修订完善180多个重点预案,编制了《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预案》,全力做好可应急保障21万人救灾物资调运准备工作。抢险队伍落实:组建落实29万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其中驻京部队3.4万人。抢险物资装备落实:更新充实各类防汛物资15类,完成北运河新库物资配置,13类物资入库到位。防汛避险措施落实:山区政府层层细化落实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部位的“七包七落实”措施。汛期,“五落实”经受了全面检验,为有序应对汛情提供了可靠保障。
提前防范,确保防汛重点部位安全度汛。市防指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国家防总要求,全面部署防洪风险隐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险情。汛前开展了全市防汛隐患大排查,各区、各单位对辖区内防汛重点部位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逐项登记造册,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措施、责任单位和完成期限。入汛以来,市防指对重点防汛部位进行了再部署、再排查,针对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南水北调等重点建设工程,完善各项防洪避险设施,确保重要节点、重点部位和重大基础设施度汛安全。汛期,面对43次降雨过程,对隐患部位做到提前布控,有效防范,避免了较大事故的发生。
科学决策,防汛指挥调度有力有效。在“7·20”特大暴雨和多次强降雨应对中,市委市政府领导提早部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统筹全市强降雨应对工作。市防指及时组织全网汛情会商,提前下发应对通知,及时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各专项分指、流域防指和各区防指紧密协同、指挥工作。各级防指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灾情,保持视频会商系统实时连线,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汛期,各级领导紧绷防汛安全这根弦,各级防指高度戒备,指挥系统高效运转,做到了调度有方、行动有力,实现了保安全、多蓄水的工作目标。
市防汛办值守调度
工程技术人员紧急抢修排水设施
“7·20”期间,新改进的大单元在岳各庄抢险
部队官兵构筑防洪堤坝
防洪抢险
强化预警,应急响应抢险救灾高效有序。“7·20”特大暴雨降雨总量、覆盖范围和降雨历时均超过2012年的“7·21”。面对严峻的汛情险情,全市防汛工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做到了及时预报预警、协调联动、快速响应。市、区两级防指与气象、国土、水文部门实时24小时会商监测天气变化,分析汛情发展趋势,提前做好各项部署。2016年入汛后,北京市启动防汛应急响应4次,各部门各单位加强道路、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在建工地、地下空间巡查,及时排除险情。
群防群控,社会宣传动员能力有效提升。各级防指抓住防灾减灾日、上汛宣传周和主汛期等时机,围绕“关爱生命、远离洪水、人人参与、安全度汛”主题,采取投放公益广告、宣传片、召开新闻通报会、举办广场活动等多种形式,普及防汛避险知识,强化市民防灾意识。开通北京市防汛抗旱信息网互动咨询栏目,与新浪、百度、腾讯等公司合作,增强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加强面向公众的防汛信息服务。利用室外信息诱导屏和103.9交通广播,及时向社会发布积水、绕行信息。全市组织各类防汛培训、演练782次,累计参加人员10万人次。汛期主动发布各类预警及防汛提示信息78条、约4.3亿人次,累计安全转移4.7万人次,其中“7·20”特大暴雨全市转移15790人,“8·12”强降雨密云紧急转移3584人。
通力协作,形成防汛抗灾的强大合力。在国家防总及海河防总的统一领导下,北京市联合河北、天津建立了京津冀跨界河流雨水情信息、预警信息互通共享制度,落实跨界河流洪水应对联合会商、联合调度、联合抢险措施,初步实现了京津冀防汛抗洪工作协同联动,提高了应对流域性大洪水的保障能力。“7·20”特大暴雨期间,北京市及时主动向海河防总报告并向河北、天津通报雨水情、预警信息和洪水调度措施,实现洪水联合调度,保障了流域上下游度汛安全。
转移群众
分发救灾物资
运送防汛物资
抢筑防洪堤坝
全面梳理、总结经验为今后防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领导重视是关键。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做好首都防汛工作。市领导多次指挥调度、动员部署防汛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并赴防汛险情现场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各级防指党政领导深入基层、靠前指挥、果断决策,督促隐患整改,精心部署应对,及时处置险情,做到了领导到位、部署到位、落实到位。全市329个街道(乡镇)、6871个社区(村)的基层组织干部,全员坚守、敢于担当,认真组织巡查排险,全力做好群众避险转移,妥善安置群众,为防汛工作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实基础。
风险防控是前提。各级防指坚持以人为本,强化风险防范意识,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风险变化规律,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有效避免和化解了可能出现的防汛安全威胁。建立了隐患排查制度,坚持汛前汛中汛后深入查找防汛隐患工作机制,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动态监测、实时预警,推进隐患整改。完善了风险防控措施,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及时提前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提前关闭景区,封闭危险路段,确保人员安全。
工程建设是基础。北京市针对“7·21”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断加大水务投入,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取得显著成效。已完成中小河道第一、二阶段780km的防洪达标治理,2016年汛前完成第三、四阶段680km的清淤疏浚,行洪能力明显提升。完成中心城区77座、城市副中心13座下凹式立交桥雨水泵站改造,在“7·20”特大暴雨期间有效保障了立交桥区排水安全。西郊雨洪调蓄工程汛期累计蓄滞雨水750万m3,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河道的排水压力。
2016年7月21日,密云水库张家坟水文站工作人员读取水位值
防洪排水
科技创新是保障。分区预警模式有效提高了预警针对性,为分区域精细化防汛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新建的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提供广泛的预警和安全提示信息发布服务。防汛指挥中心、会商系统及指挥平台等信息化项目,极大提高了指挥决策能力和公众服务能力。“7·20”特大暴雨应对中,市防指多次组织全网会商,动态掌握河道来水、水位涨落、水库泄洪、道路积水等情况,及时有效下达山洪泥石流防御、人员避险转移、河道水库调度、应急排水等命令,实现了决策指挥的高效联动。
群众参与是法宝。进一步探索了各级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防汛模式,主动为社会力量参与防汛工作创造条件。加强防汛信息公开,全面畅通信息传播和信息沟通渠道,引导社会单位自主响应,引导公众主动避险减灾,采取错峰上下班、学生停课、弹性工作等举措,切实保障自身安全。
提早安排、统筹推进汛后各项工作稳步跟进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加强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汛后防洪排涝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方案,按照水毁修复和应急抢险、48处积水点治理、防汛设施短板建设和中长期建设四类安排项目计划。相关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制定工程治理目标,抓住汛后水务建设“黄金期”,明确建设任务完成时限。市政府建立领导协调机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与指导,统筹推进建设任务。
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山区险村险户搬迁工作。切实落实属地责任,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度,完善山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建设,做好山区险村险户搬迁和避险场所调查、统计工作,加强避险点、避险场所建设,完善山区避险设施,确保山区转移群众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山区居民的搬迁工作。
推进防汛现代化建设。大力支持气象现代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区域气象雷达建设,进一步提高区域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对中小河道和小水库的汛情监测和洪水预报预警,大力推进大数据、“互联网+”和虚拟现实技术在防汛中应用,提高决策部署和洪水调度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落实抢险设备装备。针对防汛重点加大物资储备,配备必要的大中小型抢险排水单元,切实提高城市道路和低洼院落的抢险能力;配备必要的水库水面清理作业装备,确保水库泄洪安全和库面清洁。
健全完善防汛工作体制机制。探索完善特大城市防汛减灾工作体制,确保应急指挥体系高效顺畅;完善流域指挥调度、现场抢险指挥等工作机制,深化落实防汛网格化管理;完善重特大洪涝灾害应对预案体系。加强对地铁、轨道交通、公交场站防涝标准和排涝措施研究,综合利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彻底解决地铁进水、场站积水等问题。
图文/北京市水务局
整编/张瑜洪 设计/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