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绘大师王琦的一件早期精品瓷器鉴赏
2016-05-24徐海涛
徐海涛
谈到景德镇窑的民国彩绘瓷器,人们首先就会想起“珠山八友”,这是当时景德镇最著名的一个瓷绘艺人团体。他们多数人从清代末期就画浅绛彩瓷器,入民国后再绘新粉彩。王琦是这个团体的首者。王琦(1888—1937年),男,号碧珍,别号陶迷道人,室名“陶陶斋”,祖籍安徽,生于江西新建。其早年走街串巷,以捏面人为生,十三岁时来到景德镇后向邓碧珊先生学习绘瓷艺术和人像绘画艺术。王琦是一个在景德镇陶瓷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似乎就是为瓷器而生的。他的天赋和才华在涉入瓷画行业时,立即显现。当时在景德镇从事瓷绘的艺人有4000余人,当其他人还在为生计苦苦奔波的时候,他已在众手艺人中颇有领袖风范和号召力。民国早期他一手组建了“珠山八友”团体,随后在其领导下“珠山八友”逐步走向了兴盛。
“国魂—中国古代民窑陶瓷展”展出了一件王琦于清代末期所绘的浅绛彩人物瓷瓶。作品高23厘米,口径8.5厘米。胎质比较紧密,白釉莹润,画工精湛,美轮美奂,也就是通常所谓的“细路瓷器”。整件作品上诗、书、画、印样样俱全,具有典型的“文人瓷”特征。从其造型上看应属于清代晚期的作品。在瓷器口沿处有一条金边依稀可见,彰显出它的华贵及与众不同。在其颈部有戟形耳一对,施珊瑚红釉,还绘有精美的云雷纹图案。瓶身以浅绛彩绘出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题材图案。画面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以背后的景物来衬托前面人物的一些特征。上方绘有明月一轮,下有寥寥的几绺云彩,半遮半掩使人产生明月若隐若现的感觉。另侧以极其简单利落的几笔就勾勒出屋檐墙面以及窗棂的轮廓,并绘有古树、围栏、巨石。主题画面描绘一位妙龄的女子和一风度翩翩的公子。妙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柳叶眉,樱桃小口,在月色下显得千娇百媚,其双手高举插着红色蜡烛的烛台替公子照明。身旁这位公子浓眉大眼,头戴软帽,帽子上镶一块绿色美玉,其双眼紧盯着手中展开的卷轴。另面瓶颈处书有“自作宝鼎”四字,字体近似金文。瓶身处书有行书“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两句诗句,这是南宋著名大诗人陆游《花时遍游诸家园》诗中的后两句。诗句的大体意思就是想保护海棠花不被风日破坏,幻想上书天帝借阴天来保护海棠花。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把陆放翁爱花护花的痴热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诗句后面书有“仿唐六如山人笔,时属辛亥孟冬月书于珠山彩云轩写”,下面还有个红色椭圆形闲章。唐六如即明代的唐寅,其号“六如居士”。仿六如山人笔应是模仿唐寅的画意。辛亥年为1911年,是满清王朝的最后一年。另有“珠山彩云轩写”,珠山彩云轩是王琦早年的斋号。瓷瓶的底部有方形红色隶书“彩云轩造”四字款识,款识旁有文物商店的火漆印,也说明了这件瓷器的来历。
王琦作为“珠山八友”领军人物,其作品已成为收藏者追求的热点。我们一般见到的王琦作品,都是其于1928年组织“珠山八友”团体以后的晚期作品,而其早年绘制的浅绛彩作品则鲜为人知。这件作品的展出,为我们提供了王琦大师在清末时期绘制的浅绛彩人物图资料,是很珍贵的。
(作者单位:安徽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