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耶尔辛氏菌小肠结肠炎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2016-05-23许英民
许英民
耶尔辛氏菌小肠结肠炎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肠道传染病。猪主要表现为腹泻。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分布地区颇为广泛,在许多地区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已证实耶尔辛氏菌在动物中贮存宿主很广泛,猪为主要的传染源,通常为隐性感染经过。该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
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革兰氏阴性,呈球杆状或短杆状,两极浓染,能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大小相似的非乳酸发酵性菌落、不形成芽孢,有鞭毛,具有运动性,能发酵蔗糖,不发酵甘露醇,不能在柠檬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具有荚膜,有黏附性抗原和内毒素。耶尔辛氏菌群耐低温,具有多种血清型,对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对青霉素及胆盐、去氧胆酸钠等有一定耐受性。
一、流行特点
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泛,在世界范围内的检出率有所增加,带菌动物不下几十种,家畜、家禽、啮齿动物、爬行动物、水生动物和观赏动物均能带菌,从全国各地的猪体中分离到的大都为O:3和O:9型。各种动物之间可以相互传播。猪可以健康带菌,菌体存在于扁桃体和肠系膜淋巴结内,带菌率通常为5%~10%,高的可达25%~50%,感染猪经粪便向外排菌长达30周,猪和鼠类是人类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污染猪圈引起感染能持续3周,粪便在12周内仍保持感染性。啮齿动物及节肢动物既为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贮存宿主,又为传播媒介。该病多见于架子猪,仔猪和大猪感染率很低。一年四季均会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呈散发性和暴发流行两种流行形式。
该菌经口感染的猪,在猪消化道内进行增殖,在感染后2~3周可从粪便中分离到,30周后又从粪便中消失,看不到临诊症状和病变。该菌为猪的一种潜在性的肠道病原菌。
二、临诊症状
患猪发生腹泻,主要表现为长期间歇性地排灰白色或灰褐色糊状稀粪。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粪便表面常沾染着红色或暗褐色血液,有时在成形的粪便表面包裹着一层灰白色、油光发亮的薄膜。患猪体温一般正常,少数升高到40℃以上。病程长的猪只食欲降低,逐渐消瘦,被毛粗干,步态不稳。大部分猪只为隐性感染,临诊上无明显症状。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速度,大大降低经济效益。
三、病理变化
剖检症状明显的患猪,可见到十二指肠、空肠和盲肠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结肠和直肠孤立淋巴滤泡肿大,向浆膜层或黏膜层凸出,有小米或绿豆大小。小结肠和直肠黏膜有散在呈火山口状的溃疡灶,内含干酪样物,周围有一充血带。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外翻。
四、实验室诊断
1.直接镜检
采取粪便、肠系膜淋巴结、回盲部黏膜或肛拭物,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球杆状或卵圆形,有鞭毛,单个存在或呈短链状。
2.分离培养
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在一般肠道菌的培养物及培养基、PBS液内都可生长。常用培养基如SS琼脂上25℃培养24~48小时可长出圆形菌落,隆起,透明或半透明。在血液琼脂上37℃培养时菌落为圆形,光滑凸起不溶血。培养物的进一步鉴定要再做生化反应,并进行菌型的鉴定。
3.血清学检查
①试管凝集实验。采集双份血清,康复期血清效价高于早期的4倍判为阳性,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80可判为新近感染。②间接血凝试验。凝集效价1∶512或以上,或两次血清凝集价呈4倍或4倍以上为阳性。以耶尔辛氏菌抗原做凝集试验,抗体效价1∶160或以上为阳性。此外,可以用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
五、类症鉴别
该病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而腹泻是多种猪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的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多样的,有细菌性、病毒性、中毒性和寄生虫性的,与这些疾病在临诊上必须加以区别。
六、防治措施
1.治疗
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对土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壮观霉素、庆大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顽痢克星高度敏感。猪患病后,分离病菌进行药敏试验,再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预防
①平时加强饲料和饮用水的保管及检测工作,严防污染。饲养管理中可用药物预防,如顽痢克星拌料1000克/吨,连用5天,可减少小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的感染和带菌率。
②该病在人和动物之间可相互传染,人的发病往往是动物感染所致,因此,防控该病在公共卫生上意义重大,人医和兽医必须共同努力,保障人类和动物健康。
总之,猪耶尔辛氏菌小肠结肠炎,虽然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影响,使猪只吃不长,会大大影响经济效益。猪感染该病后,常表现为腹泻,与其他导致猪腹泻的疾病有所混淆,所以在诊断上要更加注意,要想确诊必须做实验室检查。该病可使用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容易产生抗药性,应采用两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
(作者联系地址:黑龙江省铁力市172信箱 邮编:1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