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中人文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2016-05-23王欣嘉
【摘 要】目前,全球文化融合愈演愈烈,艺术教育也将从最初单纯的技能培训转向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中,艺术院校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高层次人才、高质量的艺术创作、高水平资源的整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使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创作出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作品,提高社会整体审美素养的培养,依托更为广乏的、普及化的艺术教育模式以及大众化的渠道来达成。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质;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38-01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即是违背当前的教育宗旨,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院校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更要紧密结合专业课,利用专业课的优势合理育人。
一、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所谓音乐教育,指的是以音乐教育作为内容和手段,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从而实现净化人们心灵,促进其个性、人格和素质的全面发展。音乐因具备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内在元素,既能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也能引发听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在音乐旋律和词曲的配合中,无论是聆听音乐还是吟唱音乐,均能触动人的精神、思想与情感。音乐美育的广泛功能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音乐美育能够培养人们的音乐感,促进其审美能力、想象力及理解力的培养与提升;其次,杰出的音乐作品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共鸣,进而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最后,音乐所具有的丰富内涵,能够有效地反映社会生活与人类情感,对于人们了解社会生活、树立崇高理想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在高校开展音乐美育,是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和必要手段。
音乐美育能够培养大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使其在杰出音乐作品的熏陶下,获得精神的享受,从而在精神灵感的激发下,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效培养。音乐美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杰出音乐作品的熏陶,让大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魅力的同时,欣赏其情感内涵,进而实现自身情感的有效净化,并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在音乐的浸润下,大学生无论是在发现美和感受美,还是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上,均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大学生的品德素养和人格水平也能够得到同步提升。因此,融情感、人格、创新思维、艺术等教育形式于一体的音乐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
二、借助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
要想有效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使其有效地提升大学的人文素质,首先应对高校艺术课程设置和教学机制进行改革与优化。在课程设置上,应将艺术美育课作为轻修课体系的重要部分,以实现高校教育的全面性和立体生,保证大学生获得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应以大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参考,开设声乐、音乐鉴赏和音乐实践等多样化课程,发挥艺术教育的最佳效果。其次,还应推动教学机制中艺术教育素养考评体系的建设,构建素质教育环境并开展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将素质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体系中,使素质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通过开设音乐吧、音乐图书馆、音乐广播和校园音乐网站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为校园素质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应组织常规性的校园音乐活动,如举办校园声乐、器乐大赛,开展音乐知识讲座,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同时,高校应鼓励并支持各团体开展校园音乐活动。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目前,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堪忧,表现为实用主义盛行,人文知识匮乏,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问题普遍化,审美能力不足;片面追求个性发展,理想信念模糊。为此,加强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于更新艺术教育理念,建立人文科学课程体系,使德艺双馨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尊重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人文素质不仅在提高艺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具有潜在的功能与价值,更是提升其专业素质的底蕴和基础。只有不断深化现代艺术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提升教师人文素质,才能把握强化艺术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勇.浅论艺术教育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J].科学导报,2015(24).
[2]张永龙.通过基础美术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欣嘉(1973-),黑龙江省五常市人,硕士,现就职于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