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艺术特征分析
2016-05-23付佳
付佳
【摘 要】《童年情景》是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舒曼的代表作品,既是其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留恋,也是其音乐创作观和高超创作技法的集中体现。鉴于此,本文从舒曼的生平和作品的创作背景谈起,就作品所独具的文学性、创新性和情感性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艺术特征;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84-02
一、舒曼和他的《童年情景》
罗伯特·舒曼(1810年-1856年),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著名音乐家,也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音乐巨匠。自幼学习钢琴,并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后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舒曼并没有从事法律类的工作,而是重新回归音乐。先是主攻钢琴演奏,但是不幸手指受伤,于是转向了作曲和音乐评论。1834年,舒曼创办《新音乐杂志》刊物,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包含《a小调钢琴协奏曲》、《童年情境》、《幻想曲集》、《大卫同盟舞曲》、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等。因为自身是一位文学爱好者,所以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文学性特征,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赢得了“音乐诗人”的美誉。1840年,舒曼和老师的女儿克拉拉完婚,婚后幸福安定的生活,使他迎来了音乐事业的巅峰。特别是他的诸多音乐创作观点,在当时的音乐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1856年,舒曼病逝于爱妻克拉拉的怀中,音乐夜空中的一颗闪亮之星就此陨落。《童年情景》是舒曼早期时候的作品,当时的舒曼正在努力追求克拉拉,因为与克拉拉在一起时,经常有回到童年的感觉,所以提笔写下了这部作品。包含《火炉旁》、《捉迷藏》、《孩子们的请求》、《骑木马》、《异国他乡》、《奇怪的故事》等13首作品,克拉拉在收到这些作品之后十分喜欢,盛赞这些作品形式洗练,情感真挚,即便是每天演奏多次也丝毫不感到厌烦。此后,施纳贝尔、霍洛维茨等钢琴大师,都先后演奏过该作品,可谓是钢琴套曲中的一颗明珠。
二、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艺术特征分析
(一)文学性。浪漫主义思潮是最先发轫于文学领域的,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当时的文学家在具体的创作中,着力抒发个人情感,侧重于对理想和幻想的追求,并多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营造出一个非凡的神奇世界。一方面,文学和音乐本身就有着极深的渊源;另一方面,舒曼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并在文学方面有着极深的造诣。所以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就自然受到了文学的影响。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体裁方面。相比于古典主义文学来说,为了获得更加彻底的情感抒发效果,浪漫主义文学创作者摒弃了古典主义的“大部头”形式,而是青睐于更加短小、灵活的体裁。体现在钢琴创作上,就是《童年情景》的诞生。舒曼并没有对自己的童年生活进行完整的记录和表现,而是关注于童年生活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然后以钢琴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捉迷藏》,就是记录的舒曼与小伙伴一起捉迷藏的场景,作品中灵巧的十六分音符,将孩子们尽情奔跑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无比的幸福》描写的是孩子向大人提出要求后得到满足时的情景,旋律自然而温暖,流淌着浓浓的温情。《梦幻曲》是13首曲目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在霍洛维茨的演奏现场,曾经有很多观众潸然泪下。作品可谓是一部典型的“小曲子”,篇幅短小,技法简单。但是旋律一响起,就立刻将人们带回了那个如梦似幻的童年世界中,有着丝毫不逊于大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正是因为受到了文学方面的影响,舒曼才成为了钢琴套曲创作的第一人。其次是在创作手法方面。相比于美术和文学来说,音乐既没有精准的造型,也没有丰富的语言,似乎很难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但是在《童年情景》中,舒曼却描绘出了多个动人的场景。比如第9首《骑木马》中,舒曼用切分节奏和第三拍有规则的重拍律动,生动描绘出了孩子们在木马上欢呼雀跃的热闹场景。第12首《入睡》中,节拍的重音和节奏律动并非是同时进行的,而是以相隔一排的形式刻意制造出一种晃动的不平衡感,好像是年轻的母亲坐在摇篮边上,轻柔地晃动着摇篮哄着婴儿入睡。可以看出,文学对于舒曼和这部作品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正是文学与音乐珠联璧合的佳作。
(二)创新性。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为了获得更加彻底的情感表现效果,并实现自己的个性化追求,从不同方面打破了古典主义以来所形成的很多范式和传统,并直接带来了音乐技法上的创新。舒曼的《童年情景》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比如在和声方面。古典主义时期,和声的色彩和功能都得到了相对严格的界定,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来说则对此进行了创新。舒曼在这部作品中,就特别重视副属和弦的运用。比如在《梦幻曲》的22小节处,为了获得朦胧的音乐效果,舒曼特意使用了持续低音,造成和声混淆,同时采用了不完全解决的方式,巧妙实现了心目中理想的音乐效果。又比如在演奏方面,浪漫主义时期,伴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钢琴在形制方面也具有了很大提升,大大丰富了钢琴的艺术表现力。而舒曼也根据这一特点进行了创新。在力度方面,舒曼要求演奏者将用力范围扩展到腕部、肘部和手臂,分别对应不同的音型。在触键方面,为了获得不同的音色效果,需要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以《梦幻曲》为例,该曲主要追求一种歌唱性的演奏效果,所以要用手指指面的触键方式,将琴锤和琴弦间的敲击性软化,获得轻柔的音色。在踏板方面,舒曼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细化,对何时该用踏板,用深用浅等都进行了新的探索。比如在《重要事件》中,踏板除了传统的延音效果外,还能使音量对比得到强化。除此之外,舒曼在复调、节奏、调性布局方面,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除了使作品得到了切题的表现之外,还对后来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情感性。情感抒发是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追求,相对于古典主义所强调的理性、均衡,浪漫主义音乐在情感抒发方面更加自由化、个性化。这一点在《童年情景》这部作品中也体现得十分鲜明。首先是情感的指向性。即创作者将自己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相对直白地告诉给观众。这一点主要是通过标题来实现的,整个套曲的13首作品,每一首都有着生动简洁的标题,有的是对童年游乐场景的再现,有的是某一种神态的描绘,有的是孩子们心理活动的刻画,有着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诚如舒曼自己所言:“我试图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孩子们的世界,用音乐来表现他们的情感。”带着观众重温了童年的美好时光。其次是情感的丰富性。作品中描绘的是不同的场景和事件,自然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离奇的故事》中,孩子们正围绕在大人身旁,专心致志地听大人们讲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乐曲中反复出现的“XOXX”的节奏型,充分表现出了孩子们紧张、好奇的心情;《孩子的请求》中,小孩子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撒娇,向母亲诉说自己的愿望,睁大了眼睛在等着母亲的肯定回答,而结尾时的旋律故意在属七和弦的七音上不予解决,究竟母亲有没有答应孩子的请求?留下了一个悬念。随后《无比的幸福》中则解开了这个谜底,孩子的小小愿望得到了满足,这足以让他们高兴很长一段时间,洋溢着温情、幸福和美好。而《重要事件》则带有一定的诙谐色彩,孩子们的童年时光中是没有什么重要事件的,但是幼稚、单纯的孩子们却将一些小事看得极为重要。乐曲中的节奏规整得近乎呆板,和声也十分沉重,不禁让人们露出善意的微笑。所以作品在情感表现方面既是十分明确的,又是十分丰富的,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典范之作。
综上所述,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巨匠,舒曼对于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童年情景》作为其钢琴领域的代表作,更是直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充分证明了作品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所以在今天的钢琴演奏、欣赏和教学中,理应对这部作品有充分的重视,并重点感受和表现其独有的艺术特征,这将使个人的欣赏和演奏水平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建英,魏莉.从舒曼的《童年情景》看早期浪漫主义音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2]吴军.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对舒曼《童年情景》(Op.15)的理解[J].钢琴艺术,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