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研究的创新
2016-05-23刁刻
刁刻
【摘 要】当今音乐学院美声唱法对20世纪新音乐作曲家们创作的作品问津甚少,他们大多选择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去演唱,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演进,20世纪新音乐在严肃音乐领域里扮演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国际声乐比赛都要求至少演唱一首20世纪新音乐作曲家创作的无调性歌曲。本文以20世纪新音乐作曲家贝尔格创作的艺术歌曲《闭上我的双眼》为例,追溯新音乐中的传统因素,以抛砖引玉,为当今的歌唱者们拓宽其必要的学习演唱曲目。
【关键词】声乐;教学研究;创新;贝尔格;新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75-02
一、20世纪的新音乐
20世纪的新音乐,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它和一切生发存在的客观事物一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对既往传统的继续、延伸、拓展或在此基础上的变异。20世纪新音乐中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与传统的相应方面有所联系。因此,结合当前分析的具体个案及其“创新”之点,有意识地寻找它可能与传统产生联系的对应面,进而厘清两者之间的渐变过程或量变轨迹,既应成为个案分析中的一个要求,也应看作是新音乐作品分析“自身完善”之亟需,看作是新音乐作品分析者“解释世界”之使命。这样,才不会把从传统发展至今的新音乐与其前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看作是毒蛇猛兽或离经叛道的“怪胎”而孤立起来。于是,在对待新音乐的态度上,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坚持这种“历史现实相关联”的原则,这样才能切实完成分析的真正使命。
二、关于贝尔格
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1885年2月9日出生于维也纳一个上层中产阶级的富裕家庭里。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乃师勋伯格、师兄威伯恩形成了对20世纪新音乐影响深远的“新维也纳乐派”。
贝尔格的整个创作生涯虽然处在20世纪初期音乐语言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整个创作思想和手法也深受勋伯格的影响,也曾一度和威伯恩在某些共同的风格领域里比翼双飞;但是,他却和“勋伯格大胆创新而坚守表现主义”,和“威伯恩开创未来而醉心古典精神”不同。由于贝尔格强调并坚持革新后的新语言应当与20世纪之前德奥音乐传统保持联系,加上其天生的抒情特性,从而使他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质和风格神韵。
三、贝尔格《闭上我的双眼》(1925版)简析
贝尔格的《闭上我的双眼》(Schliesse mir die Augen beide)(1925版)是其在1925年为施托姆(Theodor Storm,1817-1888)的诗歌《闭上我的双眼》而作的独唱艺术歌曲。之前,他曾于1900年为这首诗歌谱写过一首同名独唱艺术歌曲。这两首作品是贝尔格所有作品中很重要的两首佳作,被称为《两首歌曲》。
作于1925年的《闭上我的双眼》不仅是贝尔格的第一首序列音乐作品,也是德奥艺术歌曲中第一首序列音乐作品。贝尔格在探索和寻求新创作技法的同时,深深扎根于众多传统的创作因素,在德奥艺术歌曲传统标准的限制下,在有明确语义和深刻内涵的诗歌内容要求下,在其自己特定的创作目的和构思意图的作用下,创作出了这首出色的序列音乐作品。
总的来说,贝尔格所作的艺术歌曲虽然在音乐语言,尤其是音高语言上逐步脱离调性而向无调性方面演进,但在很多有关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基本原则方面,却是依旧保持传统。这里从几个方面论述和追溯这首序列音乐作品中的传统因素。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贝尔格与“新维也纳乐派”的另外两位作曲家勋伯格、威伯恩一样,他们各自的主要创作都在各种器乐形式或歌剧等方面,但三人音乐创作的发轫之初,却都是从德奥风格的独唱艺术歌曲开始的。而自19世纪初期开始而往后来,德奥独唱艺术歌曲一直都是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中的重要一脉。这无不表明了“新维也纳乐派”形成之初与浪漫主义风格紧密的承接关系。
其次,从歌词的选择方面来看,贝尔格沿用了德奥艺术歌曲基本特点,强调唱词的诗歌化和诗意化。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其唱词几乎全部直接取自诗作。如《闭上我的双眼》便是取自著名诗人施托姆之佳作。
再次,从歌曲的序列设计来看,这首艺术歌曲运用的是“象征性序列”或“标题性序列”。这要从1925年5月,贝尔格出席第三届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节而访问了布拉格谈起,在那里,贝尔格经马勒遗孀阿尔玛介绍,认识了一位名叫汉娜·福克斯-罗贝汀(Hanna Fuchs-Robettin)的女士,此后两人友谊日深而转为爱慕。于是,贝尔格设计这首艺术歌曲的序列,前六音依次是F—E—C—A—G—D(见谱例1)。这实际上是整个序列的材料核心,除了最后的D音之外,前面五个全都是二人姓名中的音名字母。如果对这种“特殊主题技术”的起源作“考据性”追溯的话,这种所谓的“音名对应技术”可认为始自于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1750年,J.S.巴赫一生创作的“天鹅之歌”,即为独奏键盘乐器或室内乐队而作的“复调音乐百科全书”——《赋格的艺术》首次出版。从其中“最后一首赋格曲”的第193小节起,乃是这首赋格曲中的“第三主题”的初次陈述。而构成这个主题的B—A—C—B四个音,就是巴赫用自己的“姓氏字母”B—A—C—H,通过德国体系做“音名对应”产生的(见谱例2)。为此,人们常把这四个音称作“巴赫动机”或“巴赫主题”。此外,由于巴赫用其姓氏字母构成的这个主题出现在自己的最后作品中,就像是巴赫用这种方式为自己的作品或一生创作所留下的一个“音乐签名”,因此,人们也把包括“巴赫动机”在内的各种用本人姓氏或姓名字母构成的动机,都形象地通称为“签名动机”。
谱例1,贝尔格 《闭上我的双眼》(Schliesse mir die Augen beide)(1925版)的开始两小节
谱例2,《赋格的艺术》赋格十四中的巴赫主题
纵观20世纪新音乐的发展可以看出,专业音乐在构成上,是沿着一条愈来愈缜密而有机化的道路不断前进的。不论是再复杂,再高度个性化的作品,都离不开音乐发展这条历史的长河。从贝尔格《闭上我的双眼》中,我们追溯到了所谓新音乐中的众多传统音乐的因素。如果我们善于抓住众多新音乐作品中每个有意义的局部,将其放大来看,那都将是这条音乐长河的整体浓缩或映射。作为教育者、歌唱者,我们更应该广泛的接受20世纪繁琐纷杂、“多元”的新音乐世界,唯有寻根思源,方可窥探前景,为声乐学科的教学与演唱提供更多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彭志敏.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0).
[2][美]彼得·斯·汉森.20世纪音乐概论(上)(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81(10).
[3][德]施图肯什米特.20世纪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9).
[4][美]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5).
作者简介:
刁 刻(198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音乐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