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民歌的艺术特点初探
2016-05-23陈思仪
陈思仪
【摘 要】鄂东民歌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是鄂东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口头创作的诗歌,是他们理想和智慧的结晶。鄂东民歌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风土人情、婚姻恋爱等.本文就从鄂东民歌的基本体裁、唱腔特点,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鄂东民歌的艺术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鄂东民歌;唱腔特点;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68-01
鄂东民歌是鄂东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口头创作的诗歌,是他们理想和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风土人情、婚姻恋爱等内容。
随着百姓文化生活的日益繁荣,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遍地开花,这为鄂东民歌的发展也创造了条件。除了这些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原汁原味的老歌之外,还有许多近期新的作品也很具特色,它在保留了原来风味和唱腔特色的同时又加进了新的元素,让原本的鄂东民歌更具生命力与艺术性。如2008在黄冈举办的鄂东民歌大赛就涌现出很多深受百姓喜欢的好作品,其中麻城为打造杜鹃旅游文化品牌,特别邀请了著名的作曲家王原平和词作家熊明修创作了《麻城杜鹃花》《麻城杜鹃红》两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原创歌曲。《麻城杜鹃花》在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麻城》大型文艺晚会上首次公开演唱就一鸣惊人。
一、鄂东民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每当传统节日时,鄂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表演当地的各种节目,如“花挑”“彩龙船”这些极具当地特色的歌舞民谣;还有“老米酒,兜子火,过了皇帝就数我”中提到了东山饮食文化,介绍老米酒的酿造过程和喝酒时的情景,纵情地表达了鄂东人民喜悦的心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号子对人们的生产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组织、指挥劳动,同时还可以传授知识,鼓舞劳动的热情,解除人们的疲劳。因此在劳动中,很多劳动号子都是劳动人民“手里打着,眼里看着,心里编着,口里唱着”①,慢慢流传开来了,如《抬工号子》《打连盖》等。内容多为呼喊声,有时也有“抬起来”,“加把劲”,“抬上肩”等简单语句。这些歌,不仅传授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二、鄂东民歌的艺术特点
鄂东民歌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多样式的体裁、唱腔以及表现手法。
(一)鄂东民歌的几种体裁和唱腔特点
鄂东民歌包括山歌、号子、田歌、小调等。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鄂东民歌中的山歌、田歌及其唱腔特点。
山歌是鄂东地区最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曲调大多比较高亢,语言质朴、节奏自由、感情表达直接。如《麻城杜鹃花》便是山歌中一首非常抒情的慢板山歌:“不是天上的霞,哎呀勒;不是画家的画,哎呀勒;它比霞美胜似画,那是家乡的杜鹃花”。这个曲子的整个旋律采用了五声调式,旋律简单优美,整体起伏不大,节奏自由多变,音调悠长,而它的唱腔则结合了当地的民歌特色,采用了大别山民歌的传统行腔习惯(即声韵感),就是当地人经常使用的“三声腔”。下行音阶式级进旋法,更显旖旎柔宛的风采。
田歌是劳动人民为了排解田间劳动的单调和枯燥产生的歌曲。如《唱个山歌我回去》就这样唱道:“太阳落土日落西,唱过山歌我回去,清凉水里洗个手,不知明天在那里。”又如《叫我唱歌就唱歌》(红安民歌)唱道:“叫我唱歌就唱歌,不奈仁兄意思何,粉壁墙上写大字,黑的少来白的多,唱的不好莫笑我。”这些民歌大都是一唱一和,其曲调高亢委婉,唱词通俗易懂。
(二)鄂东民歌的主要表现手法
鄂东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衬字的运用等。
1.“赋”体又叫“直叙”,就是大白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唱。如《十恨》“一恨我的娘,做事无主张,十七十八正相当,还不给办嫁妆。二恨奴公婆,公婆太罗嗦,十七十八正相和,还不来接我”。曲调悲伤,表达了心中的委屈与怨气。
2.“比”体就是“比喻”,声东击西,指桑骂槐。比如《春恋》中唱道:“麻喷细雨不离天,麻雀不离茅屋檐,燕子不离高梁上,蜜蜂不离花心间,情哥不离姐面前。”一系列的比喻情真意切、直率大胆。
3.衬字的运用。衬字在民歌中没有实际的意义,它只用于增加歌曲语气或渲染歌曲气氛,在歌曲中起着陪衬的作用。如《采茶歌》:“春季里来采茶忙(哎),哥妹双双上山冈(哟),哥在前面昂头唱(哎),妹在后面爱俏郎(啊依子哟)”,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热烈欢快之情。“我与情哥一个垸(嘞),桁条相搭(是)屋相连。别人说我(勒)跟哥好(喂),(我)实实在在(是)冒沾边。(哥喂),我冒吃羊肉惹身膻。”歌中通过加“衬”字的使用来表现姑娘复杂的内心情感。
从总体来看,鄂东民歌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但是鄂东民歌毕竟是属于地方特定群体性的艺术,流传范围非常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鄂东民歌也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问题。
我们应该在保留原腔民歌特色基础上,运用作曲的技法发展鄂东民歌,勇于突破和创新,才能将鄂东民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作品,才能繁荣鄂东民歌音乐,使鄂东民歌更加绚丽多姿、璀璨夺目。
注释:
①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人民出版社,196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