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剧的母体
2016-05-23黄立新
【摘 要】辽剧的母体——盖州皮影戏,是中国皮影的重要支脉,起源于明代,在解放初期最为兴盛,盖州皮影戏的人物行当齐全,音乐、唱腔优美,唱词格式独特,是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
【关键词】驴皮影;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45-01
一、盖州驴皮影的起源
盖州皮影起源于明代,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辽阳的一位私塾先生黄素志在其校舍试办皮影戏,用以教化众生。之后,皮影戏这一新兴艺术形式迅速传入当时的辽南重镇盖州,成为当地民间酬神娱人、祈求丰收的民俗活动。
盖州皮影最初的表现方式是以手敲木鱼作为伴奏的诵经调,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逐渐演变为盲人算命用的小三弦及锣鼓伴奏的“溜口影”,没有脚本、即兴连缀演唱的辽南民歌小调。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解除海禁,关内外海路相通,盖州城西大清河入海处的西河口,一度成为东北与关内通商的重要港口。据《盖平县志》记载,当时“南北客商水江云集,车船辐辏、摩肩擦背”。海运贸易的发达、经济的活跃,带来了民间文化的繁荣。由于当时的盖州“三教九流荟萃,五行八作俱兴”,成为了辽南的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使盖州皮影艺术得以迅速地发展、扩散,盖州也成为了辽南皮影文化的中心。
清道光年间,盖州城南芦屯堡的老皮影艺人张振令拜师学习滦州皮影的先进技艺,改革了盖州“老影”,从影人造型制作到操演方法,从人物唱腔到音乐伴奏,都进行了改革创新,并融入了鲜明的辽南地方特色,还将原来随意演唱的“溜口影”改为按影卷演唱的“书影”,由原来的联曲体发展为板腔体,由此形成了以盖州为中心的新关东皮影戏,在辽南及东北各地广为流传。民国初年,盖州何屯的张洪书首创用梧桐板四胡为皮影戏伴奏,此为国内皮影乐器所独有的形式。
民国年间,盖州从事皮影戏演出活动的民间艺人达三百余人,民间皮影戏班遍及乡间,并于辽南海城、岫岩、庄河、瓦房店等多个市县及乡村进行游动演出,有的影班还远走吉、黑等省进行演出。
解放初期,盖州皮影颇为兴盛。著名的皮影艺人史东阳在盖州城中心大堆子首开皮影社(剧场),全年上演皮影戏,多为古典、传统剧目,深受百姓欢迎。当时盖州城乡皮影戏的演出十分活跃,共有三十多个皮影戏班长年演出,其中名气较大的有旺兴仁的成顺班、太平庄的三盛班、沙岗乡王竹山影班、何屯的韩二楞影班。每逢年节、开海、挂锄、秋收、冬闲时,山村渔乡、村村屯屯都要请影戏班唱几天皮影戏,这已成为盖州民间一大文化习俗。
二、盖州驴皮影的艺术表现形式
盖州皮影戏的演出分文、武场两大部分,文场为吹拉,武场为敲打,以盖州独有的木板四胡为主乐件。一般每个影班由5至9人组成,标准为8人,演出中以“拉、打、贴、拿”的四人为主,拉的是奏四胡者,打的是司鼓者,贴和拿的是两位操影者,所有的参演人员同时也全部参加角色演唱的工作。
盖州皮影戏的演出场地上要搭一高台,三面遮好后,正面要置一个宽八尺、高三尺的影窗,是用龙章粉莲纸或漂白布制成,窗内吊一个类似大水壶状、有六个焾的巨型油灯。艺人在里面一边演唱,一边映着灯光操纵影人,使其活动于窗上,观众即可在窗前观赏皮影戏。
盖州皮影戏的人物行当齐全,有生、旦、净、髯、丑五种,人物千姿百态,剧情千变万化,场面五彩缤纷。戏台两侧一般都悬挂着巨幅对联,如“一口能传千古事,两手举起百万兵”、“喜怒哀乐形影不离窗户下,生旦末丑进退尽于手掌中”、“隔着一层纸偏要出头露面,腆着半张脸硬强谈古论今”等,词语十分精妙而贴切。
影卷(剧本)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手抄本,用墨笔写成,字大且工整好看,演出时放在窗内桌子的正中间,便于全体参演者都能看清,不致唱错。老影卷的内容多为古典传统剧目,如《杨家将》《施公案》《全家福》《五锋会》《保龙山》等,剧目丰富繁多,约有百余卷之多,影卷中的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盖州皮影戏的道白多用当地的乡音土语,十分亲切、诙谐有趣,深受家乡百姓的喜爱。
盖州皮影戏的音乐、唱腔十分优美,委婉动听。唱腔主要分为影调、外调、杂调三种,音乐具有浓郁的辽南地方特色,其中的大悲调凄楚哀婉、如泣如诉,十分感人。由盖州教师蒋荫堂、田锡侯两人于民国三年(1914年)创作的著名爱国歌曲《苏武牧羊》,就是在盖州皮影戏“大悲调”的音乐基础上创作而成的。
盖州皮影戏的唱词格式具有自己的特点,词牌有固定的格式,如《三顶七》的词格,是从三字句唱到七字句,每式两句,格式为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等,一般唱段不可破格;还有《三栓》《搭拉句子》《啰嗦句子》《楼上楼》《硬唱》等,句式严谨而独特。
盖州皮影艺术是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数百年来为辽南大地增添了无数年节和丰收的喜悦,寄托了人们对平安福祉的祈盼与向往,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史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盖州老皮影艺人们大胆尝试将皮影戏搬上舞台,变影窗艺术为舞台艺术,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辽宁省的代表剧种——辽剧。
作者简介:
黄立新,女,1982年参加工作,一直在专业文艺表演团体从事音乐伴奏工作,现为辽宁省盖州市辽剧团乐队演奏员。曾获辽宁省首届民族器乐艺术节琵琶古筝独奏金奖,参演的辽剧《回家》获辽宁省第八届艺术节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