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016-05-23杨雨晴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庄子

【摘要】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庄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和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庄子逍遥游思想表达了他对人格独立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庄子的逍遥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摆脱名利和营造万物和谐的逍遥境界都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庄子;逍遥思想;现实意义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尤以逍遥思想最为典型。他的“逍遥”是指闲放不拘、怡适自得, 旨在倡导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完全的逍遥思想并不是我们所应该追求的,但它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生命的启示,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它有益的一面使之转化为我们今天的正确的生活态度。

一、庄子的逍遥思想的内容

庄子在《逍遥游》中通过自己奇特的想象,将人生理想驰骋于辽阔的宇宙,用文字寄寓他对自由精神的无限向往。庄子的逍遥是要达到彻底的解放而不受任何束缚,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他的思想,即追求个性自由、养成“三无”人格以摆脱功名利禄和“逍遥”中的和谐。

(一)追求个性自由。有学者认为《庄子》的中心思想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即“自由”,一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庄子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新旧秩序新旧观念急剧更替,人们对功名利禄权势进行争夺,导致人世间无穷无尽的罪恶与痛苦, 因此他极力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的发挥,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的自由境界,就要做到心灵上的自由,并通过不断提高心灵上的修养来真正实现这种自由,达到一种修养至德的境界。正如《逍遥游》中所描绘的一样,庄子希望自己能象鲲一样畅游于天地,转化为鹏抟扶摇而上九万里,不局限于眼前, 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性自由发挥, 彰显生命的活力,从而实现和自我。

(二)养成“三无”人格,摆脱功名利禄。庄子在《逍遥游》曾中提出: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就是超越自我、物我两忘;“无功”就是不讲功名利禄,不一味的追求外物,不觉得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无名”就是忘记荣辱,褒贬由人。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的心灵大自由,是顺应万物的本性,只有“无所待”才能达到“至人、神人、圣人”的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是 “圣人”,这种人不求功于君、不求名于世, 没有功名利禄的争夺,甚至忘记自己的血肉之躯,既无烦恼也无牵挂。庄子以这种之高的思想教育人们抛开名利诱惑,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摆脱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的束缚,主张人要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心灵境界,培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乐趣,实现人的心灵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逍遥”中的和谐。庄子认为自由是万物的本性,庄子的“逍遥”就是与人和谐、与天地和谐、与文化历史和谐,万物和谐,就是为了还万物以本性,使万物和谐的发展。同时,庄子的“齐物”思想可以说是从“逍遥”思想中分化出的一支。所谓“齐物”并不是将万物生硬的统一在一个标准下,而是将万物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使万物以各自的规律和谐的发展。由此可看出,这与逍遥中的和谐思想即有相通之处。庄子曾说,关在笼子里的鸟,虽然有美食却比不了生活在旷野之中为食物而奔波的野鸟快乐。按照庄子的描述,我们应当顺应万物的自由特性,顺应事物的自由本性,,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使得万物逍遥和谐。

二、庄子逍遥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个人个体独立和自我超越的生命价值。在《逍遥游》中,庄子和惠施的两段对话阐述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惠施对庄子说:“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也。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非不然大也,吾为其无用掊之。”在惠施看来它一无用处,然而庄子指出指出把葫芦做成腰舟, 泛游于江海,可以看出庄子注重事物的内在使用价值,强调多维度观察发现事物的独特性,不拘束于传统形式,不断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庄子主张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和不断的自我超越,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要摆脱外物束缚,要回归自然,追求人生的真实自我,实现独立的生命价值,实现个体独立。因此,我们在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发挥自身内在的自我价值,同时不断超越自我。

(二)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束缚。庄子的逍遥超脱了名利和生死,虽然其中有些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它却成为了我们摒弃名利的一种宝贵精神资源。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和名利,但也会在追名逐利中面对沉重的心理和精神压力,甚至迷失自己,因此我们更需要有庄子这样的人生态度,突破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的束缚,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使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悠闲自在,减少外物带给我们的牵绊和痛苦,在现实生活中开拓一个纯真自由的精神空间,保持自己心灵的纯净,不断完善自身人格,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营造万物有序的境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庄子说天地万物具有平等的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在其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然之道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对事物的认识不应该执着于彼此是非的争论。万物不仅与人平等而且与人有相互依存的密切联系,保护好万物,也就是保护好人类本身,毁灭其他物种,最终也会毁灭人类自身,万物有序和谐才是真正的逍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人们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缺乏与共同体的和谐发展,这种失衡的状态违背了自然规律,是现代文明成果得不到保存,甚至给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在当今社会,人类要保持长远发展,就必须要吸取庄子“逍遥”思想中的和谐观点,顺应自然规律,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创造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庄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逍遥思想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但无疑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吸取其中的精华来指导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自我的完善,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创造更高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崔大华.庄学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2.

[2]陈才俊.庄子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杨雨晴(1995),女,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庄子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中国梦”在民族地区医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初探
《庄子说》(二十)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