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

2016-05-23徐作霖

珠江水运 2016年7期
关键词: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创新

徐作霖

摘 要:尽管我国整体水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口基数较大,使得人均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准。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部分地区水资源出现了过度开发的问题,存在超载运行的情况,造成了水生态资源进一步恶化,让区域经济及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阻碍。为缓解上述状况,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以促进水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相互平衡状态。基于此,本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 管理模式 创新 体系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概述

目前,我国水利管理体制是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相关组成机构协同管理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水利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水行政管理部门,由其负责水资源整体性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则被分配不同职责任务,协助国务院水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水资源管理。其中,水利部的直属机构为流域机构,流域机构可通过水利部受权负责相关管理工作。水利工程形式较多,可分为防洪工程、排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航道工程、港口工程等。正是由于水利工程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及单位各自承担的任务、职责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管理模式上又存在一致性,基本上是“小而全”或“大而全”的管理模式。水利管理内设机构主要可分为直属单位与职能部门。相关机构设置全面而复杂,分工十分细致,权责存在一定交叉。我国水利事业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轻管重建”的情况,这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如机制不灵活、投资经费不够、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为进一步完善水利事业建设,必然要对水利工程管理方式进行优化创新,以促进水利事业达到新的高度。

2.当前我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头屯河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市的一条界河,位于天山北麓,发源于天山山脉的哈拉乌成山北坡的吾鲁特大板,是一条山溪性的河流。灌区可耕面积约 100 万亩,设计灌溉面积 45 万亩。该河流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头屯河灌区灌耕历史悠久,骨干工程始建于60年代,运行至今,虽进行了水库的除险加固和6期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但仍跟不上灌区水土开发的需要和进程,致使工程效果和灌区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灌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灌区水利骨干工程虽然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骨干引水系统亦初步形成,但距其规划目标及其应承担的任务还有差距。如果发展灌区节水灌溉,目前头屯河灌区引用水含泥沙量大,灌溉采用喷灌、滴灌的水质达不到要求。(2)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与城镇生活及城市绿化用水的增加,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3)生态环境脆弱,灌区上游土层厚,土壤贫瘠,种植农作物耗水电量大,结构不合理,要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和还牧。另一方面,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渠系中,造成水质污染。山区林区过度采伐,更新缓慢,水源滋养遭到一定破坏,并且上游草场长期超载放牧,导致退化,产草量下降,浅山丘陵因开荒造田,水土流失加剧,使原本脆弱的生态进一步恶化。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创新途径探讨

为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活动,并提升管理工作的成效性,必然需要采取一定的创新途径对其进行优化,具体如下:

3. 1改变管理思维

“轻管重建”是当前水利系统存在的固有思想。水利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及机构过于重视水利建设投入,却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采取粗放式管理方法,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效益。因此,改善水利运行管理的第一步便是要纠正传统管理思维误区,从现代化的角度对管理工作进行重新审视。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市场充分赋予了水价值,这就要求相关管理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的软、硬实力,并逐渐从单一性的服务性角色向自负盈亏的企业角色转变。在此背景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也将面临着必然化的改革。相关单位应时刻把握市场动态,对水土资源、人力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以符合市场发展规律。通过扩展经营方式、加强成本控制,促进整体经济效益提升,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得到充分的社会效益,让水利工程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3.2规范分级管理制度

规范分级管理制度,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效率。流域性水利枢纽及跨流域调水工程应由省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化管理,地方管理部门应积极响应,配合省级管理部门开展具体工作。对于流域性河道、湖泊等水资源均实施统一化管理。其中省级主管单位主要负责审查,并对重点流域经费加强控制,让重点流域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同时,按照归属地原则,由本地水利管理部门对相关水域、流域等进行分段式管理。

3.3加快灌区改水改造步伐

从头屯河整体情况来看,其灌区水、土、光热、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灌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之间,灌区发展园艺、经济作物、蔬菜前景可观。目前,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2.01万亩,灌区缺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灌溉耗水量占全区耗水的64.5%以上。由于头屯河径流分配极不均匀,水库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4~6月份农作物用水高峰期得不到调节,只能通过开采地下水补充不足。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灌区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为保证灌区水资源供求平衡,并加强周边生态保护,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来促进灌区发展。在狠抓管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到挖潜与改造并重,努力搞好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带动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监控系统,加强对头屯河水库水位和雨水量的实时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排除风险。另外,必须建立防洪调度方案、预警机制,并对《头屯河灌区供水规则》、《头屯河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制度进行完善,以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4实施管养分离

实施养管分离,可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成本,有利于提升整体养护水平。人员管理及编制方面,可将养护业务人员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单独剥离出来,并组建成单独的养护企业。为让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得以实现,为水利工程养护、维护等活动提供充足资金。同时,上级部门应对现行水利养护企业资质标准进行完善。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市场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以规范养护市场,并培育出稳定的养护市场主体。

3.5加强资源开发利用

除了要对水利工程本身运行加强管理外,还需要对相关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优化。可结合水资源本身的优势开展多元化业务,如增加城镇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比重及特色旅游等服务等。以水利工程为基础,在保证工程本身效益的情况下,集聚多方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以发掘出潜在商业价值,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结语

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是一项综合化的工作,需要多角度、多维度权衡分析。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环节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因此,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通过改变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等方式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6):47-48.

[2]张培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2):107.

[3]杜利胜.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6):117-118.

[4]李兵兵.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5):63-64.

[5]杨得瑞.坚持建管并重尽快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J].中国水利,2011(06):40-42.

[6]孙继昌.着力构建水利建设与管理良性机制[J].中国水利,2011(22):22-26.

[7]王海永.深入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农业,2015(36):134-135.

猜你喜欢

管理模式水利工程创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