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茹窑模式”让农民变“股民”

2016-05-21张洪,赵齐瑾

山东农机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贫困户村民土地



“茹窑模式”让农民变“股民”

3月9日上午,笔者来到地处黄河岸边的高青县木李镇茹家窑村“兴茹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探访。在村西头,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民居,米黄色的外墙粉刷一新,格外醒目,墙体上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和四德图案的文化长廊,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感觉。在进村的路右边便是占地1200多平米的晒粮场,晒粮场西边是茹家窑村山东黑牛养殖场,北面就是兴茹石磨面粉厂;左边从北往南依次是村委办公室、文化大院、农机大院、村日间照料敬老院。当我们走进村两委办公室后,映入眼帘的便是悬挂在室内的一块块获奖牌匾和一幅幅各级领导来村视察的照片。落座后,村书记、主任茹慧向我们介绍了该村发展合作社的做法。

茹家窑村是一个仅有32户,118口人,耕地350亩的沿黄小村。近年来,村“两委”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借助上级扶持政策,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村民土地入股形式建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增加群众收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农民变股民”以土地入股参社,抱团经营

茹家窑村自古以来就以种植小麦、玉米为生,村民主要生活收入来源靠土地和外出打工,每亩地一年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且耕、种、收占用不少劳动精力和时间,影响打工收入;村民若将土地自行流转,每亩地一年纯收入仅有400元左右,且年底收租赁费还困难。村内有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6户,仅靠现有的土地耕种或承包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茹家窑村集体经济长期“空壳”,无力帮扶贫困户,兴办养老、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更是无从谈起。面对现实,村“两委”一班人认识到,要想提高村民收入,摘掉贫困村帽子,必须在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上做文章。他们在认真学习上级政策、到外地考察学习取经的基础上,结合村小、人口少、土地总量小、便于抱团经营的实际,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反复研究商议,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参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

“三七分成”壮大集体经济,兴办实体

在村“两委”的宣传发动和村干部的带动下,茹窑村成立了“兴茹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2户村民全部自愿以土地入股,全村350亩耕地实现了全部流转、入社经营。

在分配形式上,合作社采取“底金+分红”的方式向村民分配收益,即一亩土地为一股,村民参股的每亩土地每年获得1000元补助作为底金,底金之外按每股的盈利进行分红。盈利部分的30%分配给入股村民,70%作为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就是说,村民每亩土地每年至少获利1000元,如果合作社经营好、盈利多,那么分红就多。

在运行方式上,以村“两委”为班底,选出了社长、副社长和理事会成员,全面负责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在镇包村干部、村“两委”及贫困户代表组成的项目监督小组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合作社章程运营。合作社的入股土地仍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实行耕种、灌溉、病虫害防治、收割、销售“五统一”的管理方式。

在争取对上支持,兴办实体上,村“两委”将申请的省级30万元的帮扶资金全部用于合作社的建设,其中20万元用于购买大型机械,5万元用于土地整理,5万用于硬化晒粮场地。2014年,借助市级专项扶贫资金及包村部门的大力支持,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了紫小麦和济南17号优质高产小麦,并建起了“兴茹面粉加工厂”,注册了“兴茹”牌面粉商标,开辟了网上销售渠道,下一步将再上面条加工设备,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提高粮食附加值。为避免“磨洋工”和“出工不出力”问题,合作社租赁机械和用工采取当场结算的方式,根据工作量而不是工作时间计算报酬,工作量完成后,立即结清费用。合作社的收入、支出全部建立明细账,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审核,每月在村务公开栏公示,让村民也就是“股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统分结合”解决适度土地规模经营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村土地“分”的问题,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党的十八大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行适度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茹窑村实行的合作社模式既实现了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承包者与劳动者分离,又调动了农民参与规模化土地经营的积极性,因为土地生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获取的红利多少,所以村民对于合作社的事务,人人参与,共同管理,个个都有积极性。同时,村内土地全部入股后,能够实现规模化、连片化生产,沟边地沿的土地能够全部开垦,增加了土地面积,大型机械设备也有了用武之地,播种、灌溉、喷防、收割等成本随之下降,资金、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土地产出效益自然提高。

“输血与造血”让农民生活走向富裕

茹家窑村合作社能够把剩余的劳动力全部解放出来,解除60多名常年外出打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可以受雇到土地上劳动,增加务工收入。据测算,全村群众户均增收500多元。合作社彻底解决了普通群众特别是贫困户无大型机械、无技术、无劳动能力、无销售门路的问题。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在不增加任何劳动量的前提下,户均增收能够达到1000多元,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保障水平。

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村内无钱办事,无钱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问题。茹窑村合作社拿出盈利部分的7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两委”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了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在上级支持下建起了文化书屋,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既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又提升群众的生活品位。村内已硬化路面1000米,栽种绿化树500棵,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春节期间为贫困户购买了年货,为7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生活必需品。村内的老人福利院正在建设之中。

如今,茹家窑村“两委”班子通过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康道路,群众对村班子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茹家窑村先后获得优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百优创建”先进村等称号,“兴茹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优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称号,村班子和合作社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各级的一致好评,有效提高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助推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谈到今后发展,村支书兼社长茹慧充满信心地说:一是以“一社两制”的模式扩大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半托管的形式吸收周边村庄农户入社,实行“五统一”,以此带动周边村村民共同致富。二是围绕面条深加工,继续拉长产业链,扩大再生产,新上石磨面粉馒头、面条。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安全食品、绿色食品越来越认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把石磨面粉推上市场,增加收入,以此作为抗风险资金。三是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搞好南美白对虾养殖,以此带动全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张洪赵齐瑾)

猜你喜欢

贫困户村民土地
我爱这土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