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认知因素分析

2016-05-21吴诗滢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居民

刘 超 吴诗滢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认知因素分析

刘超吴诗滢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411105)

【摘要】以湘潭市九华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结合现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认知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居民的认知因素,包括居民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对邻避风险的感知、对政府运作的认知以及居民认知独立性对周边居民是否参与邻避抗议活动有显著影响。对邻避抗议事件的治理,应加强邻避宣传与沟通,引导居民的邻避认知;探索新的利益补偿机制,合理补偿居民利益损失;优化政府权力运行,提升政府信任。

【关键词】邻避抗议;认知因素;居民

一、理论综述与问题提出

1、理论综述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型工业项目、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越来越司空见惯,这些项目和设施是城市发展和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不可避免地对其周围公众产生了负面影响。邻避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次提出,描述人们对那些能够带来整体性社会利益、但对周围居民产生负面影响的设施的态度。1980年,英国记者Emilie Travel Livezey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上发表关于当时美国人对居住区周围堆积的化工垃圾的警觉和反感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Not In My Back Yard”(简称“NIMBY”)的说法,中文意思为“不要在我家后院”,我国台湾学者兼顾“音”与“意”将其译为“邻避”[1]。此后,“邻避”、“邻避冲突”、“邻避情结”等词被媒体和学界广泛使用。大多数学者将由“一种产生效益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共享,但负外部效果却由附近的民众来承担”的公共设施所引发的“利益冲突”称之为邻避冲突,并认为邻避冲突本质上是一种“公民影响公共政策的政治参与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以2007年厦门PX事件为起点,我国境内邻避冲突层出不穷,对于这类事件产生原因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中,越来越多学者已经将研究视角转向社会心理领域,从心理认知角度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较为宏观的分析。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学者在讨论群体行为或群体性事件时,一般认为由于社会传染、去个性化与从众等群体心理因素,个人在群体性事件中易于变成“群氓”。王庆功(2012)[2]、魏玖长(2011)[3]、徐光有(2011)[4]等从公平心理的角度对邻避冲突等群体性事件的起因做了研究,提出群体利益受损并由此引发的不公平感和相对剥夺感是引发群体行为的根本原因。贾留战(2012)[5]等从心理学期望理论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人们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发现群体性事件源于不公正;在遭遇不公正的对待后,人们通常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进行抗争;而是否参与群体行动,则取决于人们对其参与的期望值与效价的权衡;如果人们认为通过群体抗争的方式能够取得成功,也就是期望值较高,而且所得能够较好地弥补自身投入的话,也就是效价较高,那么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动机就会较强。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笔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一是相关研究在方法上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案例研究、调查访谈等方法,科学的定量研究相对不足;二是现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群体行为或群体性事件的认知、情绪等心理因素进行探讨,而对影响邻避冲突的认知因素缺乏专门研究。因此,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居民参加邻避抗议活动的认知因素进行研究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鉴于此,笔者以2014年发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九华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对周边居民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通过对问卷采集数据的回归分析并结合定性资料对影响居民参与此次邻避抗议活动的认知因素进行分析,以图为邻避冲突的相关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2、问题提出

湘潭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目前湘潭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745吨,且增速较大。然而市区生活垃圾仅有唯一且即将饱和的处置场所——双马垃圾综合处理场,垃圾处理能力有限,且污染严重。因而建设新的垃圾处置场已经成为湘潭市政府刻不容缓的民生工程。

为解决湘潭城市垃圾处理问题,2014年年初,湘潭市政府与桑德环境公司签订《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特许经营协议》。该垃圾焚烧厂项目位于湘潭市九华经济开发区西北部。在其规划选址半径10公里范围内,集聚了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两所大学、10余个居民社区,影响范围涉及近10万名城市居民和高校师生。该协议内容首先通过微博、微信和QQ群等方式在居民之间传播,引发了高度关注,相当一部分市民明确表示反对在九华兴建垃圾焚烧项目,并且质疑官方并未就此次重大事宜进行公示,项目手续也未齐全就已动工。4月30日,湘潭市规划局在其官网公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修建详细规划》。公示一出,立即引来民众更为激烈的反对声,陆续有市民到湘潭市政府反映意见。5月20日,湘潭市城管执法局责令该项目立即停止施工。其后两个月间,市民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市政府承受的舆论压力越来越大[16]。8月12日,湘潭市规划局组织举办了关于该项目选址规划的市民听证会,听证会进行的同时,上千名九华区居民冒雨聚集在听证会举办地点,并拉起了强烈反对建立垃圾焚烧厂的横幅,进行抗议活动。最终,参加听证会的25名代表中有19名代表反对项目实施,此次垃圾厂选址工作宣告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湘潭市垃圾焚烧厂事件并非特例。近年来,广州番禹、杭州余杭、惠州博罗等地均因反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而陆续爆发了抗议活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这些围绕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冲突只是当代中国类似冲突的冰山一角。从PX项目到垃圾焚烧厂再到大型变电站甚至是中小型的移动通信基站等,在当代中国,类似具有邻避效应的设施引发的居民邻避抗议活动层出不穷,对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安全等构成了重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是哪些原因导致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就更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二、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认知是现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心理活动。通常认知可分为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和对社会世界的认知,而社会认知主要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对于社会性事物所进行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的认知过程,是人的社会动机系统和社会情感系统形成变化的基础[7],进而对个体的行为选择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关于认知与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相关研究大致上有两种思路:一是从人类认知对象出发,研究这些认知对象的认识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二是从个体或群体认知偏差入手,研究认知偏差与个体或群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从笔者研究的问题和任务出发,选取第一种研究思路较为适合。笔者认为,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居民对自身利益损益的认知、居民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居民对邻避风险的认知、居民对政府权力运行的认知以及居民认知独立性等(如图1所示),并提出相应的5个假设。然后利用问卷调查结果,对5个假设予以检验,以图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居民对哪些问题的认知影响了其对邻避抗议活动参与倾向和参与程度。

图1 居民参与邻避免抗议的认知因素

1、研究假设

(1)对自身利益损益的认知与邻避抗议

现代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其行为的根本动机在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这种经济人假设对于人(人群)行为的研究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因而,相当多研究者认为:在邻避设施建设中,周边居民也是理性和自私的经济人,其对邻避抗议活动的参与是对自身利益理性计算的结果,其参与抗议活动的倾向性程度与其利益受损情况特别是与其对获得补偿的满意度有关。正因如此,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合理的经济补偿是化解邻避冲突的重要手段,如赵小燕(2013)认为,在居民获得满意的经济性补偿的情况下,邻避效应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通常都是可控的[8]。但是,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幸福感方面更为关注。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单纯的物质补偿可能并不会减少抗议的参与度,从而该假设的预期符号有待检验。

假设一:居民参与邻避抗议与个体对自身利益损益情况的认知有关。

(2)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与邻避抗议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容,各类工业、生活垃圾产生量激增,我国几乎所有城市都面临着严峻的垃圾处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明确鼓励“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央政府的积极倡导更使地方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倾向于建设垃圾焚烧厂[9]。另外,严谨的科学分析表明,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成熟可靠。现实的垃圾处理困境、可靠的技术保证和各级政府的政策导向都表明,通过垃圾焚烧发电的方式处理城市垃圾,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状况是影响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正确、全面、理性的认知,促使人们对客体形成良好的态度,从而产生正面的、积极的行为;相反,错误的、片面的、非理性的认知,则使人们对客体的态度趋于恶劣,从而导致消极甚至敌对行为的出现。因而,居民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必要性的认知是影响其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

假设二:居民参与邻避抗议与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有关;居民对邻避设施建设的必要性认知越清楚、越全面,邻避抗议活动的参与程度越低。

(3)对政府运作的认知与邻避抗议

王奎明、钟杨(2014)[10]、赵玉芳(2011)[11]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的邻避冲突同居民对政府诸如“官商勾结”、“营私舞弊”、“贪污腐败”、“执行不力”等刻板印象有关。这些刻板印象并非短期结果,而是一些地方政府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导致政府公信力严重不足的结果。同时,信念固着偏见使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更为牢固,民众往往有选择的吸收政府的负面信息,无视正面信息,形成一种“本该认可却怀疑”的心态,这更加剧了官民的矛盾激化,使政府走进一种“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人民”的塔西佗陷阱,从而民众对使用理性合法的行为模式解决问题丧失信心或者无从托付,转而采取群体抗争性的行为模式[12]。

假设三:居民参与邻避抗议与对政府运作的认知因素有关。

(4)风险感知与邻避抗议

乌尔里希·贝克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13]。我国绝大多数学者通过定性研究方法,结合以往的邻避事件,指出居民认为邻避设施可能对人体健康及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这样的判断直接导致了他们对邻避设施的抗议。王莹(2013)以什邡事件为例,指出“风险和不确定性构成了邻避冲突的核心”[14]。人们对邻避风险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使得邻避设施的潜在风险被无限放大,容易导致其对邻避设施的态度、看法有失偏颇,并产生情绪上的强烈抵制。刘中梅、王续琨(2014)[15]等在近三年化工爆炸事件频发的沿海经济带城市进行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公众对风险感知因素是影响公众对邻避设施接受度的主要因素。张乐、童星(2014)[16]等学者也通过定量研究法,证明居民对邻避设施及其影响的风险认知是邻避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

假设四:居民参与邻避抗议与风险感知因素有关。

(5)居民认知独立性与邻避抗议

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及其同事提出“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概念,用以描述个体在心理活动中主要是依靠外在参照还是依靠身体内参照的倾向[17]。他们按照这两个维度将人的心理活动倾向划分为“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场独立性者较为相信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倾向于以内在参照作为决策等心理活动的依据,在人际关系和群体行动中表现得更有自主性,较少冲动,一般不会受他人意见左右;而场依存性者则倾向于在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他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想法和情感相对较为敏感,体现出明显的外在参照的特点。在邻避冲突的危机情境下,场依存性者往往受到来自其他人或者类似群体行为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从众和模仿心理,因而参与邻避抗议的可能性较高。相反,场独立性者则倾向于从自身已有标准出发考虑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而不太容易受他人影响参与抗议活动。可见居民对邻避参与程度还同其认知方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

假设五:居民参与邻避抗议与其认知的独立性有关。

2、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是否参与)是一个二分类变量,因此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假设居民参与的概率为 P,则未参与的概率为1-P,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当地居民参与此次邻避抗议活动的认知因素进行分析。Logistic模型可以表述为:

logit(p)=β0+β1X1+β2X2+…+βiXi

其中,i表示自变量的个数,X1,X2,…,Xi是自变量,β0为常数项,β1,β2,…,βi为回归系数。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收集与处理

(1)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调查问卷设计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居民的性别、年龄、家庭状况、学历程度等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是对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五类认知因素的影响程度调查,包括风险感知、对自身利益损益的认知、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对政府运作的认知、居民认知的独立性等方面影响的调查。其中,风险感知主要指居民对于垃圾焚烧厂具有健康损害性、世代危害性、经济损失性等风险的感知状况;对邻避设施(本案例中特指湘潭市九华垃圾焚烧发电厂)必要性的认知主要包括居民对湘潭市的垃圾现状、垃圾焚烧产生的有害物质,以及当前湘潭市主要的垃圾处理手段——垃圾填埋法的流程和影响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对政府运作的认知主要包括对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污染治理能力以及政府危机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信任度);对自身利益损益的认知即居民对物质补偿和其他补偿方式是否满足自身需要的判断;居民认知的独立性则包括居民受到身边亲友行为与国内类似事件的影响程度。变量的含义与赋值如表1所示。

表1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含义与赋值

(2)样本特征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居住在湘潭市经济开发区及附近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67%。在性别构成方面,样本的性别比例相对均衡,男性样本所占比例(52.6%)略高于女性;在年龄上以中青年为主,20-40岁的占被访者全数的67.9%;在学历程度方面,大专及本科学历者最多,占总数的55.7%;在经济状况方面(以个体年收入水平进行测量),被调查的样本中,年收入水平以3-6万居多,占32.4%,其次为3万以下的,占28.9%;另外,近1/3的被调查者距离原定垃圾焚烧厂2000-4000米之间,还有近1/3的被调查者并不清楚与原定垃圾焚烧厂之间的距离。

(3)信度分析

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之前,有必要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信度分析又称为可靠性分析,是一种度量综合评价体系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有效分析方法,通常用克伦巴哈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法进行评定。一般来说,信度系数位于0.7-0.9之间,属于较高的信度值,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强的可靠性;若信度系数低于0.5,则属于低信度,就必须对其拒绝。通过对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认知因素的项目进行信度分析可以发现,其总体克朗巴哈系数值为0.726,因此,整体来说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比较好,可靠性较高,具有适用性。

2、结果分析

首先对回归模型的总体性进行检验,卡方检验结果为336.918,p=0.000<0.05,说明采用该模型较为合理。对模型进行 Hosmer-Lemeshow检验,卡方值为0.125,p = 1.000>0.1,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状况较好。具体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1)对自身利益损益的认知与参与邻避抗议

在对自身经济利益损益的认知方面,sig值为0.377>0.05,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本次案例中,对自身经济利益损益的认知如何并不影响居民参与此次邻避抗议活动。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居民反映“我不同意建这个东西,给我多少钱都不同意”。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渐增长,对自身健康和精神享受方面更为关注。并且,在本案例中,11.5%的反对者年收入在9万以上,经济条件较好。因此,在这些居民看来,金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人的安康和生存环境的和谐。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现金补偿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2)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与参与邻避抗议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B值的符号为负,sig值=0.038<0.05,说明居民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与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呈负相关性,即居民对垃圾处理流程及影响越清楚,对邻避设施建设必要性认知越全面,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小。

(3)对政府运作的认知与参与邻避抗议

在这一方面,B值的符号为正,sig值为0.056<0.1,即在0.1水平上显著,表明居民对政府运作的认知对是否参与邻避抗议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居民对政府运作的认知越负面,政府的公信力越弱,则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意愿越强,反之亦然。

(4)风险感知与参与邻避抗议

风险感知因素的B值=2.548,sig值=0.025<0.05,说明风险感知是显著影响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因素之一。居民的风险感知越大,对邻避设施的恐惧心理也越强,从而参与抗议活动的意愿越高。要想缓解居民进行邻避抗议活动的参与程度,在邻避设施建设之前向民众解释邻避设施的风险性,以消除居民疑虑是非常重要的。

(5)居民认知的独立性与参与邻避抗议

居民认知的独立性因素的B值=8.234,sig值=0.018<0.05,说明居民认知的独立性因素与其参与邻避抗议活动呈正向关系,且影响程度最大。近年来国内邻避冲突事件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表明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意愿在增加,而这种增加则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内如厦门PX事件等抗议活动的影响。当先例已经证明通过参加抗议活动能够阻止邻避设施的修建,对先例的模仿就成为很多人的必然选择。另外,调查也表明亲朋好友的行为也是居民在是否参与抗议活动的选择上的重要影响变量。当身边的亲朋好友倾向于参加邻避抗议时,居民也常常因为从众心理而选择参与。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1、结论

笔者以湘潭市九华垃圾焚烧厂事件为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所提出的假设二、假设三、假设四、假设五基本得到证实,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居民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风险感知、居民认知的独立性及对政府运作的认知是居民参与邻避抗议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四类影响因素中,作用最大的是居民认知的独立性(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值为8.234),其他依次是风险感知(Beta值为2.548)、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知(Beta值为-2.016)、对政府运作的认知(Beta值为1.422)。

2、政策建议

纵观我国近年来邻避事件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到两个特征日益明显:一是事件数量日益增多,涉及范围日益广泛,参与人口日益增多。从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如发电厂、垃圾处理场、医院到小型公共设施如变电站、移动信号发射塔等,几乎所有公共设施的建设都面临着严重的邻避抗议。二是事件性质逐渐从直接受影响者温和的反对行动,逐渐向激烈的以非直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集体抗争转变的趋势。日益严重的邻避危机一方面阻碍了众多大型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和众多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对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产生严重影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探讨解决的办法。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因素已经成为居民参与邻避抗议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对居民参与邻避抗议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通过提高居民邻避认知水平,实现居民邻避抗议参与行为的理性化、合法化,对改善和治理邻避抗议事件具有重大意义。

(1)要注意提升居民对于邻避设施及其可能产生风险的认知水平

研究表明,居民对邻避设施及其运行认知越深入、越细致、越全面,其对邻避设施建设与运行的风险感知越低,就越能够接受邻避设施建设。因此,在各种邻避设施建设中,建设方和地方政府应采取各种方式,运用各种渠道加强对邻避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运行收益的重大性等居民关心的重大问题的宣传,提升居民对邻避设施必要性的认识,降低其对邻避设施风险性的高度敏感性,从而减少其参加邻避抗议的心理动力[18]。

(2)要注意提升政府公信力

研究表明,政府公信力缺乏是居民即使承认邻避设施必要,但仍然反对建设,并且常常诉诸集体行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有效治理邻避冲突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应当根据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切实转变政府在邻避冲突治理中的职能,实现由运动员向裁判员的转型[19];应当优化地方政府权力运行机制,强化依法行政理念,建立健全重大决策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社会协商与公民参与制度,推动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20]。

(3)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利益补偿机制

研究表明,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单纯的现金补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不能降低其参与邻避抗议的动机。因而,应灵活采用各种非现金补偿的方式,满足居民多方面需要,从而将“邻避困境”变成“邻喜效应”。比较有效的做法包括:以增加政府拨款或者开发者直接投资的形式,改善社区教育、医疗、卫生、休闲、住房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政府要求开发者或者与开发者一道建立邻避风险应急基金,以应对邻避设施发生意外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开发者为设施周围的不动产提供保险,尽量补偿设施修建造成的贬值;建设与运营阶段直接雇佣周边居民,解决就业问题等。

(4)要注意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

居民认知独立性不够,容易在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裹挟下参与邻避抗议;公民对科学缺乏尊重,很多时候想当然臆造诸如辐射、污染等风险,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抗议抵制;公民缺乏对公共利益的尊重,为了极少数人的所谓“利益”(可能是虚幻的),而反对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反映的是现代公民意识不足的重大问题。为此,在邻避冲突治理中,应特别重视现代公民意识培育。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居民的公民责任意识、法制意识,抵制单纯强调公民个人权利和个人自由的思想和意识,建立并强化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式;应加强公民意识培育的法制保障,特别是保障公民各种合法权益,保障公民在重大决策中的参与权利。

【参考文献】

[1]陶鹏,童星.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及其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0,(8):63-68.

[2]王庆功,张宗亮,王林松. 社会心理冲突: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J].山东社会科学, 2012,(9):54-59.

[3]魏玖长,韦玉芳,周磊.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态势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25-30.

[4]徐光有,袁年兴. 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行为探析[J].理论导刊,2011,(11):29-32.

[5]贾留战,马红宇,郭永玉. 群体性事件的认知与情绪整合模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77-83.

[6]丁筱净. 湘潭垃圾焚烧厂选址风波[EB/OL]. http://paper.people.com.cn/mszk/html/2014-09/22/content_1482726.html,2014-09-22.

[7]王沛,林崇德. 社会认知研究的基本趋向[J].心理科学,2003,(3):536-537.

[8]赵小燕. 邻避冲突治理的困境及其化解途径[J].城市问题,2013,(11):74-78.

[9]国家发改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6/04/content_6196300_3.html,2007-06-04.

[10]王奎明,钟杨. “中国式”邻避运动核心议题探析——基于民意视角[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3-33.

[11]赵玉芳. 突发群体事件的社会认知-情绪-行为关系模型探索[J].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2011:169-173.

[12]王林松,王庆功,张宗亮. 社会认知偏差: 群体性事件生成的社会心理启动根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1-18.

[13]薛晓源,刘国良.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44-55.

[14]王莹. 转型期我国邻避冲突的发生机理及成因——基于对什邡群体性事件样本的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28-30.

[15]刘中梅(等). 邻避理论与公众接受技术风险的因素识别分析——以公众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化工业的风险感知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4,(1):86-89.

[16]张乐,童星. 公众的“核邻避情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4,(1):105-111.

[17]李寿欣,宋广文.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理论演进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科学版),1999,(2):58-63.

[18]王璐.安徽省重污染类上市公司环境治理信息披露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31-37.

[19]姜素红,闫瑞杰.论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1):5-8.

[20]孟亚明.基于社会管理创新视角的政府解决公共突发事件机制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4,(1):62-65.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Analysis on Cognitive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in NIMBY Protest

LIU ChaoWU Shi-ying

(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Abstract:Taking the case of Xiangtan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plant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modern psychology, and using SPSS19.0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 with two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gnitiv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neighboring residents to the protes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gnitive factors of the residents, including the cognitive to the necessity of NIMBY facilities, the perception of NIMBY risk, the cognition to the operations of Government-run and the cogni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to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residents in NIMBY protest activities.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to the NIMBY Protests could be set about these aspects, such as strengthened the NIMBY dissemin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o guide residents NIMBY cognitive; exploring new interests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to government.

Key words:NIMBY protest, cognitive factors;residents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1-0148-08

作者简介:刘超(1979-),男,湖南张家界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城镇化、基层社会治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B17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四化两型’建设中的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4YBB074)

·收稿日期:2015-11-29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1.018

猜你喜欢

居民
大山里的居民(中国画245cm×120cm 2020年)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为居民提供“叫醒式”服务
居民是否应该养宠物?
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居民医保地方探索遇难题
本地居民生产总值
辽宁 居民健康卡发放领跑全国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