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经验的分析

2016-05-21王婷婷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机遇与挑战转型升级信托

王婷婷 张 欢

(1.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发展中心,上海 200020;2.紫金财富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信托行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基于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经验的分析

王婷婷1张欢2

(1.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发展中心,上海200020;2.紫金财富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23)

【摘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陡增,泛资管时代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信托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发展进入瓶颈期。信托业的出路是借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打造成以品牌为基础、客户为中心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大力开展投行、资产证券化和家族信托等创新型业务,加强品牌、人才建设,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关键词】信托;机遇与挑战;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中国的信托业是以客户准入门槛高、经营利率高进高出为特征的,在利率管理和分业经营条件下,信托业利率和制度优势十分明显,并且取得了高速发展,信托业的规模已经达到15万亿以上,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要素。信托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2015年第三季度GDP涨幅为6.9%,跌破7%,经济下行导致需求不足,信托项目端发展缺乏后劲,使得项目端和资金端匹配难度加大,无法覆盖过剩资金端成本,压缩了信托盈利空间,加剧了信托经营风险。同时,利率市场化对信托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深度影响。制度红利逐渐消失,社会融资成本不断降低,信托在资产端和资金端面临双重压力。泛资管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金融机构发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信托公司不仅面临行业的竞争,还要面临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的竞争,竞争优势进一步弱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兴起,网贷平台的高利率也对信托存贷款客户产生了分流作用,客户空间进一步压缩。竞争加剧、盈利空间收窄、经营风险加大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对信托业形成了倒逼机制,促使信托业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充分挖掘自身的制度优势,明确基于信托制度优势发力财富管理、事务管理、资产管理,重构盈利模式、优化竞争机制、完善风险管理、形成核心竞争力[1]。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信托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智能化、交互化、普惠化优势拓展业务领域、完善风险管理、拓宽营销渠道。信托业必须主动应对利率市场化,促进自身转型升级[2]。我国信托长期依靠利率管制和制度红利优势形成竞争优势,来自外部竞争压力较小,缺乏转型升级动力和经验,而我国商业银行进入转型阵痛期较早,在摸索创新中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目标和对策,为我国信托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国内信托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信托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分析,并从业务创新、人才建设等角度提出建议。宁新田(2014)首先分析信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肯定了信托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信托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认为信托转型不会回归本源,转型的方向是优势信息获取和成本节约,并从信息获取、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3]。周小明(2013)指出,我国信托转型方向是改变以往融资类信托为主的格局,从投资者的需求入手,开发产品,并分析了信托开展私募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的可行性[4]。柏钦涛(2014)认为,信托转型势在必行,但是信托转型需要资本雄厚、人才基础、成熟机制、审慎观念、严格监管等条件,明确了以实业投行为基础的财富管理机构的信托转型方向,最后提出了转型策略,强调了信托信誉以及人才队伍、品牌建设的重要性[5]。卢焱等(2014)指出,近些年我国信托业总体发展稳中向好,但近几年增速持续放缓,根本原因是支撑信托业过去发展的主流业务模式、融资信托业务模式,已经发生改变,进而指出信托转型的三个方向,分别是混业经营、财富管理、家族信托[1]。上述研究都侧重于某一方面的信托转型升级研究,缺乏系统化、专门化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问题由来已久,相关研究十分成熟。吴伟(2012)认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客户需求的多元化、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使得银行转型迫在眉睫,在转型路径选择上,强调了小微企业市场的重要性,指出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向盈利渠道多元化方向发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考核激励机制[6]。葛兆强(2009)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目标内涵包括理念、业务、流程、管理转型,进而给出转型升级建议:首先是处理好转型与发展的关系,其次是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最后是物理网点与线上虚拟网点的联动协调发展,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拓展业务空间,完善金融监管[7]。周民源(2012)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应由外延型向内涵节约型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式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经营模式转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业务向“蓝海”领域倾斜,金融服务群体由单体客户向集群客户转变[8]。陆岷峰(2010)指出,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风险具有传导性、信息不对称性、角色切换性的特征,而在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过程中,标的资产质量不高、市场不成熟、相关人才匮乏、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突出,针对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法律、法规、标的资产、信用增级、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了对策[9]。王在全(2013)从多个方面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建议:第一是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端利率风险管理升级的重要性,第二是对风险资产的合理定价,第三是商业银行融资中介向金融服务中介角色的转变,第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五是加快人才培养,最后强调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0]。陆岷峰(2014)认为,金融脱媒、泛资管、利率市场化对城商行转型升级形成了倒逼趋势,应坚持走差异化、精细化发展道路,提升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绩效考核体系[2]。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目标、路径选择、具体措施,为信托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但我国信托业有其自身特点,借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成功经验的同时,应结合自身优劣势,有选择的进行吸收。

综观上述研究可知,对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对新形势下信托业转型升级研究不够深入,对其研究停留在业务创新、人才建设、风险管理等层面,缺乏明确的转型目标,没有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形势,缺乏专门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笔者将针对信托发展问题,提出具体转型目标以及对策,并前瞻性地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信托业对策研究。

三、信托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1、传统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近些年,我国信托业依靠制度红利获得稳步发展。如图1所示,近几年我国信托资产规模稳步上升,2015年第二季度突破15万亿,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还是维持在20%以上的高增速。但信托利润却在不断下降,如图2所示,从2012年第二季度超过60%的增速到2014年第二季度的12.39%,利润率下降趋势明显,虽然2014年第四季度有所反弹,但信托利润下降已成不争事实,信托资产规模扩张放缓和信托利润下降严重阻碍了信托发展。信托面临行业内激烈竞争的同时,也要面临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银行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银行为了争夺存款资源,必将大幅提高存款利率。伴随存款利率的上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大幅提高,使得商业银行和信托理财产品的界限更加模糊。如图3、图4所示,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10%的数量所占比重总体不断上升,意味着理财产品收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信托产品收益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大体维持在10%-12%,银行与信托理财产品收益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削弱了信托产品竞争力。泛资管时代的全面开启也加剧了信托与其他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竞争,信托、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期货等机构纷纷发力资管领域,竞争空前激烈。激烈的行业内外竞争严重压缩了盈利空间,迫切需要拓展新的盈利点。

图1 信托资产及其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

图2 信托利润及其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

图3 银行各预期收益水平的产品数量

图4 信托产品年化综合收益率变化趋势图

2、业务模式亟需重构

随着金融监管的逐渐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对信托融资形成了严峻挑战,同时信托制度红利的逐渐消失使得信托融资类业务竞争加剧,其他金融机构如银行、券商也陆续开展类似于信托融资类的业务,多重因素导致信托融资类业务被不断压缩。如图5所示,从2010年第2季度开始,融资类信托比重不断下降,投资类和事务类信托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第1季度融资类信托比重首次低于投资类信托和事务类信托,并且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信托业务模式正由依靠融资性信托向投资类和事务类信托转变。融资类业务的不断下降对信托业务创新形成了倒逼机制,迫使信托业务转型,大力开展投资类信托和家族事务类信托,刺激信托扩大投资范围,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努力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加快开展资产证券化和家族信托等创新型业务,促进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

图5 融资类、投资类、事务类

3、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下行使得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经营风险加大,加剧了信托项目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使得信托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在项目端的竞争处于同一起跑线,银行将会改变以往“惜贷”行为,为了覆盖资金端的成本,维持稳定的利润,银行必将发力项目端,信托赖以生存的项目端优势逐渐丧失,外部竞争加剧,导致信托项目风险上升。同时,利率市场化加剧市场利率波动,投资者对信托产品期限和转让灵活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风险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信托的发展。总的来说,金融监管的逐渐放松弱化了信托制度红利,导致竞争加剧,压缩信托利润空间,加大信托经营风险。信托应主动应对变化,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互联网冲击影响深远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对信托影响深远。第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蚕食了信托市场份额,互联网金融以高利率为标签,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如图6所示,网贷平台利率虽然不断下降,但还是维持在12%以上,高收益分流了信托客户。第二,信托对互联网的运用不够充分。近年来,银行纷纷打造直销银行迎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券商则借助互联网简化开户、投资手续,在其他金融机构不断嵌入互联网思维到自身发展的背景下,信托发展显得格外落后,创新程度低,对互联网巨大的穿透力和渗透力认识不够充分,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思维阶段。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信托业迫切需要改变发展理念,拥抱互联网大潮,利用互联网创新业务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管理体系。

图6 网贷平台利率变化趋势图

四、信托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

1、信托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1)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泛资管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信托与银行的激烈竞争迫使信托寻求业务转型。我国信托公司一直想打造全能的“金融超市”,实现金融业务的全覆盖,但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克服不了“大而不专”的顽疾,逐步淡化了自身制度优势。但当前信托盈利空间收窄,逐步弱化了信托长期以来形成的“高进高出”优势,在信托转型的紧要关口,迫使信托公司重拾自身制度优势,利用自身资产隔离的天然优势,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传统的融资型业务模式向金融管理中介转变,大力开展投资型信托业务,发挥强大的资管能力,开拓家族信托市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拓宽盈利空间,实现发展转型[3]。

(2)激烈竞争对信托形成倒逼机制

行业内外的激烈竞争蚕食了信托利润空间,降低了盈利能力,加剧了经营风险。但竞争加剧的同时,迫使信托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来应对利率市场化和泛资管时代的冲击。另一方面,融资类业务比重的不断下降,事务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比重的不断上升冲击了业务模式,促使信托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开展创新型业务。银行有众多物理网点,在线下业务拓展方面有着先天优势,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信托的劣势更加明显。激烈的竞争对信托业形成了倒逼机制,促使信托公司主动进行业务创新,发挥自身制度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加快构建核心竞争力。

(3)互联网思维为信托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信托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兴起蚕食了信托客户群体,压缩了盈利空间,但互联网为信托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互联网可以弥补信托物理网点少的天然劣势,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业务,可以拓展信托产品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导致利率波动加剧,亟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是信托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信托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可能,信托公司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信托转型升级面临的风险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债务人到期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信托业务参与各方信息不对称,对融资项目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风险识别能力,容易产生道德风险,资金需求方很容易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资金,导致投资者权益受损。在泛资管和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由于信托和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项目安全性进一步下降,信用风险发生可能性增大。

(2)利率风险

市场利率是不断波动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利率波动,市场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投资者的实际收益减少,降低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同时,利率上升会使得社会闲散资金流向商业银行等其他储蓄机构,分流了社会资金,对信托产生挤压效应,压缩信托利润。

(3)经营风险

在信托利润不断被挤压的背景下,信托公司为了维持稳定的利润来源,覆盖资金端的高成本,会降低项目审查要求,但是这导致信托资产质量下降,长期来看,易形成经营风险。同时,由于信托公司从业人员缺乏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性业务的相关知识,专业度和娴熟度较差,难免出现经营风险。

(4)法律、法规风险

法律、法规是不断变化的,而法律、法规对信托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信托业务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多,业务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法律、法规的变化对信托公司的影响,尽可能规避法律、法规风险。

五、信托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1、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成功经验

在经济下行、泛资管时代、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托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但信托长期依靠制度红利获得稳步发展,近几年发展问题才刚刚显露,面对外界冲击,应对能力不足,缺乏经验。但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探讨由来已久,在长时间的创新摸索中形成了系统化的目标和对策。

(1)商业银行明确的转型升级目标

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目标是摈弃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轻资产、多价值延伸的集约化方向发展,落实国家相关金融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金融环境变化,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减少社会成本,不断业务创新,促进金融业稳步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支持。目标为转型发展明确了方向,商业银行具体化的转型目标为信托转型目标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2)商业银行系统化的转型升级对策

第一,理念转型。在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逐步树立了资本约束观、长期绩效观、现代服务观,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注重发展过程的“质”,嵌入互联网思维到其整个发展过程中来。

第二,业务转型。理念转型是基础,业务创新是路径,近些年,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资产证券化、高净值人群理财业务纷纷开展,拓宽了盈利空间,促进商业银行长足发展。

第三,流程转型。银行业务手续繁杂问题由来已久,商业银行推出的直销银行简化了手续,同时不断改进手机APP,使客户能够享受更加便捷的体验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运用扁平化思维推进了机构改革,提高了业务效率[13]。

第四,管理转型。为了应对国内监管和经营环境变化,商业银行建立了科学的资本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新绩效管理体系,同时借助互联网加强大数据建设,为强化内控提供坚实的数据保障。

第五,人才转型。形势的快速变化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通过培训打造出了一支反应速度快、创新能力强、风险意识高的专业化队伍。

2、信托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成功经验为信托转型升级目标制定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信托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毋庸置疑,信托业走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但信托转型不仅仅是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盈利能力,未来的转型是基于形势不断变化的自我革命,是对经济发展方向、社会需求变化、自身功能定位认识的根本转变。信托转型本质上是自身定位和经营方式问题,自身定位是发挥本身制度优势,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提高投资者对信托的信赖,加强品牌建设,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由“金融超市”向专业化财富管理机构转变。坚持差异化经营道路,加强业务创新,拓宽发展渠道,改变以往主流的融资性业务模式,向投资性业务模式转变,开展投行业务,提高主动投资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总而言之,信托转型目标是打造成以品牌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11]。

3、信托转型升级的对策

(1)坚持客户为中心的理念

理念转型是基础,是信托转型升级的前提,关系着信托转型升级的成败。长期以来,信托依靠粗放式的规模扩张支撑其发展,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片面强调“量”的积累,对客户需求的认识不够充分,而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客户需求更加多样化,产品选择更加多元化,对信托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信托在开展业务时,应主动改变理念,摈弃单纯追求“量”的思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依托自身优势,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为客户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持续加强品牌建设

泛资管、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同行业间竞争,导致投资者过分关注收益率,项目竞争更加激烈,但在正常的环境下,信托业应坚持项目和客户维持并重的原则,项目获取不应该只看重高收益,而应实现自身投资能力和目标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功能。这促使信托公司注重品牌和能力的营销,而不仅仅是提供高收益和广布销售网点。品牌建设需要信托经理提高自身管理、投资能力。同时,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近几年信托公司盈利不断增长,但并没有使信托公司获得真正信赖,更不用谈品牌建设。未来,具有实力的信托公司将会脱颖而出,通过品牌效应减少资金获取的中间环节,节约成本,实现转型升级目标。

(3)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信托专注于打造金融业务全覆盖的“金融超市”,没有进行行业细分,缺乏个体化、差异化经营策略,竞争力不足,阻碍信托长足发展。明确、清晰的客户和市场定位是信托转型升级的前提,信托高门槛要求细分了客户人群,应提高为高净值人群的服务水平,结合自身长时间形成的资管优势,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开展交叉营销,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宽盈利渠道。同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得市场竞争更加透明,促使信托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信托公司在大力拓展城市业务市场时,应充分挖掘农村市场,通过农村信托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主动贴近“三农”需求,大力开拓农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潜在客户群体市场,满足农村高净值人群新需求。

(4)大力发展创新型业务

第一,发展投行业务。在开展投行业务时,信托应充分利用自身资产风险隔离的天然优势,努力打造实业投行,在社会闲散资金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发挥融通资金功能,设立信托项目,定期向委托人汇报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投行业务开拓了信托业务渠道,拓宽盈利空间,也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资产证券化的首先步骤是基础资产的选择。资产对象的优劣也决定了信托公司信用风险的程度,为了降低信用风险,应选择具有稳定现金流、还款来源、担保的资产[12]。接着是产品设计环节,信托公司设计证券化产品时,应首先考虑标的资产的特性,对不同类型的资产进行差异化设计。然后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应通过一家或几家权威的国外评级机构来增加信用评级的可信性,要提高证券化产品的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的结构和风险,形成对证券化资产的约束,提高安全性[14]。

第三,大力开展家族信托业务。由于家族信托财产独立性特点和信托制度十分契合,有利于信托发挥其制度优势和财富管理经验。在法律制度和监管层面,需要完善家族信托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信托登记制度和信托公示双重标准,实行差异性税收政策。在微观层面,信托公司可以搭建海外业务平台,更好地为境内家族信托客户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在进行家族信托产品设计时,需要对家族人员的性格、健康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如财富传承、风险隔离等。加强投资者教育是开展家族信托不可缺少的环节,家族信托的客户都是高净值人群,客户对信托产品的需求呈现差异化的特点,这要求在进行家族信托产品设计时,要以客户需求为第一要务。

(5)不断提高信托公司运作效率

首先,信托亟需重组网点区域,合理布局物理网点,提高网点的服务效率,秉持成本原则,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效率较高的网点,加大网点的改造,根据客户的需求重新布局,把网点打造成集营销型、客户体验型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在提高物理网点效率的同时也要加强虚拟网点的建设,弥补现实中网点不足的劣势,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线下和线上网点的联动发展,拓宽业务渠道。最后,不断精简机构设置,推动信托机构扁平化改革,撤销效率低下的部门,形成“条块结合”的合理组织架构运作。

(6)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信誉是信托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开展信托业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在一个法律监管不健全的社会,信托从业者难免游走在法律边缘,而且还会变本加厉,阻碍信托业务转型发展。在制度层面,信托具有风险隔离的功能,让受益人受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托牌照构成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基础,确实完成了为受益人带来收益的使命,但因风控不严导致的道德风险案例屡见不鲜,信誉建设迫在眉睫。长远来看,良好的信誉建立在良好的投资能力、稳固的风控体系基础上,在受托事务中,应建立考核体系,发挥激励作用,完善内控体系,降低道德风险发生可能性,促使从业者恪守道德规范,杜绝损害投资者的行为。

(7)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建设是金融机构转型的关键,商业银行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信托提供了借鉴,行业间竞争的加剧、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需求的转变,对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亟需人才驱动信托业创新发展。第一,坚持“引进来”战略。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和私人银行业务经验丰富,人才储备充足,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可以改善信托公司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另一方面,国外资产证券化和家族信托业务等创新型业务开展较早,形成了充足的人才储备,信托公司可以高薪聘请国外具有会计、金融、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从业水平。第二,坚持“走出去”战略。“引进来”战略往往会产生较高的适应成本,引进来的人才难以适应信托公司新体系,所以信托公司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将内部人才送到国外高校、研究机构进行培训,或者送到国外具有丰富信托业务创新经验的金融机构进行学习锻炼,提高专业和从业技能,只有外引内训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才能培养出信托公司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卢焱,魏振亚,刘玉洁.信托业转型升级箭在弦上[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4,(10):96-100.

[2]陆岷峰,栾成凯.论城市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4):25-29.

[3]宁新田.我国信托业转型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4):118-121.

[4]周小明.信托业基本业务模式的转型[J].中国金融,2013,(21):47-50.

[5]柏钦涛.信托转型路向何方?[J].金融市场研究,2014,(9):120-129.

[6]吴伟.“十二五”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初探[J].金融会计,2012,(1):16-20.

[7]葛兆强.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标、内涵与策略[J].南方金融,2009,(12):21-27+4.

[8]周民源.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2,(9):54-68.

[9]陆岷峰,张玉洁.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特征与管理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3):7-10.

[10]王在全.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的挑战与对策[J].新金融,2013,(11):28-31.

[11]常艳军.信托业转型路在何方[N].经济日报,2012-08-23(11).

[12]张心泓.契机与风险并存——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是一把双刃剑[J].会计之友,2011,(20):104-105.

[13]彭涵祺(等). 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14,(1):100-104.

[14]Zoltan Pozsar. Institutional Cash Pools and the Triffin Dilemma of the U.S. Banking System[J].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 Instruments,2013,(5):225-227.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Research on 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ust Industry——Based on Analysis on Upgrad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WANG Ting-ting1Zhang Huan2

(1.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ZhongtaiTrustco.,LTD.,Shanghai200020;2.FinanceInstituteofZijinWealthInternet,NanjingJiangsu210023)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ownturn exerted pressure, the pan-funded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tube era, continue to promot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banking,and trust profit margins continue to narrow. The way out the trust industry is to learn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s to upgrade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actively playing with brand-based, customer-centric professional wealth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vigorously carry out investment banking,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family trust and other innovative services, strengthen the brand, talent building, realize their ow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trust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F83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6)01-0079-08

作者简介:王婷婷(1985-),女,江苏连云港人,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方向:机制设计、博弈论

基金项目: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省级项目“新常态下我国金融业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HJ2015)

·收稿日期:2015-11-01

DOI:10.16546/j.cnki.cn43-1510/f.2016.01.010

猜你喜欢

机遇与挑战转型升级信托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我国专利信托登记制度之构建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