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的新闻报道翻译研究

2016-05-21庞明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翻译新闻报道一带一路

庞明

[摘要]“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想,我国官方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并将其翻译为英语以使外国人很好地了解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主要用来分析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工具语言学”,新闻报道也是其分析的重要对象。本文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重要论述的新闻报道翻译研究中去,探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并同时希望为做好习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新闻翻译提供帮助。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新闻报道;翻译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伟大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我国官方媒体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同时为使外国人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战略构想,减少彼此间的误解,将中文报道翻译成了英文。辛斌认为,批评语言学是一种“工具语言学”,它着重分析人们生成的符号和他们交流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运用此理论进行新闻语篇分析的文章很多,但将其应用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新闻报道翻译中去的文章却很少。

本文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应用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的新闻报道的翻译中去,并举例进行分析,探究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新闻报道翻译实践的。同时也希望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新闻翻译提供帮助。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

批评话语分析是由英国语言学家Fowler、Hodge、Kress、Trew等人1979年在《语言与控制》这本书中提出来的,其哲学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以及“新法兰克福学派”所倡导的“批评性社会理论”。批评语言学家认为,作为电视报刊中介的语言也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因此可以从语言分析的角度研究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Farecla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具有三维性,即话语由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构成。他认为社会语境不仅仅包括交际时的局部环境,还应包括更大范围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势关系以及维系这些关系的价值观念。

批评话语分析的上述理论观点的基础和方法来源是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韩礼德从无数具体的语音应用中抽象出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和Hasan认为这三个功能相互关联构成了“意义潜势”,语言使用者从其中做出选择。韩礼德的这种强调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观和批评语言学家们关于意义服务与权利、语言服务于意识形态的观点是一致的。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和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而对大众语篇又与意识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新闻媒体作为大众语篇的一种自然就成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辛斌认为,新闻媒体作为大众媒体的一种,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传播交流的“单向性”,发话者和受话者不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前者掌握这话语的主导权,决定着话语的内容和形式,后者却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可以说意识形态普遍存在于新闻语篇的语言当中,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识形态是新闻语篇所要传递的主要的内容。

三、实例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随后,我国的官方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等做了大量的报道。同时,为了使外国朋友正确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这些媒体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翻译成了英语。本文选取的是新华网2015年3月29日对习近平总书记开幕式主旨演讲的报道及其翻译并从分类、及物性、情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分类

分类是从概念功能角度考察语篇,它主要是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和命名。新闻报道中会经常通过词汇对事物进行不同的描述,报道者对不同词汇的选择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其立场和观点。新闻语篇中词汇的选择已经成为了报道者实现其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同理,在对新闻报道的翻译过程中,词汇的选择也反映出了译者的意识形态。

例一原文:“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译文: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meeting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s and the region at large, will serve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relevant parties and answer the call of our time for regional and global cooperation.

原文中的“符合”表示“在本性、特性或作用上为一样或一致”,是一个褒义词,表明“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是和各个国家的利益一致的,表明了中国愿意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让中国的发展成果惠及周边国家,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译文将其翻译为“serve”,这一词的本意为“to be useful to sb in achieving or satisfying sth.”即有用的意思,很明显这是一个褒义词。这样翻译将我们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好的初衷体现了出来。此外,将“顺应”本意为顺从,适应。这表明中国政府此举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将其翻译为“answer”则将中国更加主动地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形象表现了出来。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是站在我国政府的立场上进行的翻译。

2、及物性

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来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三大功能的表现形式,如及物性、情态等都可以用来揭示语篇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及物性属于概念功能的一部分,它把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分为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对小句中的过程、参与者和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意识形态对译者的影响。

例二原文:“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译文:In promoting this initiative, China will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wide consultation, joint contribution and shared benefits. The programs of development will be open and inclusive, not exclusive.

原文中将“一带一路”所秉持的原则用一个关系过程表达出来了,将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立场十分明确地讲清楚了。译文中将这个关系过程换成了物质过程,这样做是为了将中国愿意并主动遵守这些原则的形象传达给了外国人,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将这样的新闻让外国人看后,有利于提升我们国家的形象。

3、情态

情态是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谈话者对所谈话题的把握或表达命令或表达个人意愿。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动词、情态形容词、情态副词和直接或间接引语等。通过分析新闻语篇中的情态系统,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译者的阶级立场。

例三原文:“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译文:To develop the Belt and Road is not to replace existing mechanisms or initiative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Much to the contrary, we will build on the existing basis to help countries align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form complementarity.

在原文中,没有使用情态系统成分,而是用了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将我们国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目的讲清楚了:不是为了取代现有体制,而是为了促进沿线国家的发展。从而避免了其他国家的误会,并将我们国家友好的姿态表现了出来。译文中将原文中的第二个关系过程“而是”用情态动词“will”进行表达预见性和意愿性情态意义。更加直白地将原文中没有表达的含义表达了出来,即我们国家将要建设“一带一路”并且愿意看到沿线国家都能从中获利。这样做能使外国读者更容易地了解我们国家提出这个构想的初衷,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友好。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新华网作为我们国家官方媒体的作用,要站在政府的立场说话。

四、结论

在新闻语篇中,分类、及物性和情态的不同运用体现了报道者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通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对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的翻译进行分析后发现:在进行这种翻译时,译者要根据所持有或服务的意识形态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中进行选择,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传达给读者,从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

[参考文献]

[1]Fairclough 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M]. New York: Longman Publishing, 1995:97.

[2]Halliday,M.A.K.&Hasan,R. Cohesionin English[M]. London:Longman Group Limited,1976.

[3]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4]戴炜华,陈宇昀.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J].外语研究,2004(6).

[5]辛斌.批评语篇分析方法论[J].外国语,2002.

猜你喜欢

翻译新闻报道一带一路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