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探究
2016-05-20李田古
李田古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要认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内因和外因,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和特点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开展关爱和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运用基于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科学法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把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助学困生实现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 赏识;转化;地理学困生;教学效率
学困生,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规定的学科课程学习目标,这是教学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转化高中地理学困生的几点看法。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学习表现
(一)产生原因
内因主要有:(1)对地理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作业照抄;(2)地理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底层”,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学好地理的自信心;(3)学习依赖性强;(4)地理学习方法不当,分析综合能力较差;(5)对自然地理中的抽象原理和空间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等。
外因主要有:(1)初、高中地理新旧知识衔接断链;(2)高中地理知识难度加大,且所学科目较多,地理学困生没有时间及时消化;(3)手机上网、电子游戏等外界诱惑导致无心学习地理;(4)社会不良舆论(读书无用论等)影响、父母离异、家人重病等原因导致学困生分心等。
(二)学习表现
这些地理学困生在学习上的表现主要为: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好地理的进取心;课堂上不主动发言,课后不复习,写作业依赖同学;不能做到定期回顾地理知识,学习遗忘率高;地理学习不主动,没有收集作业或试卷中的错题进行反思提高的习惯;时间分配无计划,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受社会和周围环境影响而厌学;受家庭突发因素影响丧失学习信心等。
二、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和意义
实践证明,每一个班里都有学困生,整个学校少则数十人,多的可达数百人。转化地理学困生,教师就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化学困生是地理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针对地理学科“准学困生”不同的情况和特点去转化他们,努力把学困生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帮助学困生实现全面、均衡发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三、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是营造活泼向上的课堂气氛。地理学科教师不可过于古板、严肃,应通过平和的语气、幽默的语言,积极启发引导学困生分析和回答地理问题。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宽容对待他们出现的低级错误,让学困生在一种平等、自由的气氛中与教师展开互动,逐步爱上地理课堂。二是挖掘地理教学内容的趣味点。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趣味故事、古诗、谚语等。三是积极开展课外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成立兴趣小组展开环境问题调查、课外地理观测、开办地理讲座、绘制地理图表、编辑地理板报等活动,吸引地理学困生关注地理知识。定期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演讲比赛、地理小论文评选等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二)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
高一地理第一课,教师通过讲解身边实例,说明学好地理带来的方便,让学困生从心底爱上地理这门课程。教师应给学困生明确提出要求:上课预备铃一响即保持安静,抓紧进行旧课复习和新课预习;地理课上,做到坐姿端正、学思结合、积极发言,同时借助图表独立钻研。课后通过课堂检查、作业面批、建档跟踪等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地理学困生课后抄袭作业、不交作业等不良学习行为。
(三)开展关爱和赏识教育
关心地理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现地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选择有担当意识的学困生担任地理学科小组长,安排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在参与管理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教师应积极配合班主任做好地理学困生的家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联系不是告状,而是通报地理学困生的点滴进步,以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通过沟通交流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使家访变成转化地理学困生的绿色通道。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降低起点。降低教学起点的难度,立足课本,夯实基础。练习以基础题为主,拓展题让地理学困生选做。逐步引导,一步一个脚印,使教学目标符合国家规定的地理课程标准。
2.加密台阶。对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多层次分散,形成多级阶梯,由浅入深,便于学困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
3.缩小步子。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和节奏,降低知识点总体难度,留出时间让学困生多感悟多思考,使他们跟得上,不掉队。
4.亲身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体作用,多给学困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等实践互动机会,创设学困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更多成功的体验。教师重在发现学困生思维的受阻点,适时引导点拨。
5.温故知新。每节课后安排学困生对所学的地理重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和回顾,预习下一节的知识,对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在下一节课上课后的前5分钟进行提问,检查复习的情况,同时让学困生提出预习中的困惑,便于教师重点进行释疑解惑。
6.节节弄清。及时弄清每节课所学的知识原理、规律和技能,稳扎稳打,全面掌握,不留疑点。
7.要求严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困生出现的错误不姑息迁就,以适当方式指出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地理学困生的课堂笔记,指导、督促他们做好课堂笔记。
(五)运用基于互动的教学模式
(1)新授课四环节模式(如下图):
(2)循环课堂模式:“小组预习,结果展示”—“教师梳理,精讲点拨”—“小组质疑,训练巩固”—“师生小结,布置预习”。
(3)竞赛模式:根据成绩、性别等分好组;制定比赛规则和要求;设计比赛试题(分必答和抢答);明确比赛形式;进行累分与奖励;提出注意事项等。
(六)加强学科学法指导
布置地理学困生每天花10分钟观看地图册,并明确具体内容和页码、重点和难点,经常性进行地图知识抽查和比赛。通过画示意简图、文图转换、图图转换、作辅助线等方法,让学困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构建地理知识答题模板分析讲解典型试题,并举一反三,拓展延伸,以便地理学困生进行联想记忆和发散思考。教给学困生如何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包括直选方法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讲解非选择题时,既讲解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也让学困生谈谈自己解题的思路。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和学案,整合并优化教学内容,删除难、偏、怪的知识点。
(七)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布置、批改和讲评
教师布置地理作业时,要考虑到难易度,要求学困生做对做好基础题,选做或不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逐步提高标准和要求。批改地理作业时,对地理学困生要优先批改,采取当面批改、精细批改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直到完全弄懂为止。讲评地理作业时,对地理学困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充分进行肯定和表扬。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加侬,柯蕾.建构主义学习设计[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