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析
2016-05-20何罗平
何罗平
[摘 要] 基于“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培养目标,一方面学生要了解房屋构造原理和构造做法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培养学生识图、绘图和审图能力。该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过多,留给学生识图、审图的机会较少,因此导致讲授构造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背离。改革的具体措施有:缩减构造课程中的抽象、繁难知识;以任务驱动教学实施;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建立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库;采取教师与学生互评机制。
[关键词] 房屋构造与识图;教学改革
一、教学现状分析
该课程是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授房屋构造原理、常用房屋构件、配件和构造做法。以往,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课件,费尽心思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出现“教师辛苦,学生厌恶”的尴尬局面。这就导致教学效果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较差,知识基础薄弱,对一部分难以理解且抽象的理论知识不“感冒”。久而久之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感到厌倦和疲惫。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往往忽视甚至低估学生的智力素质。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并具有强烈表现欲,并没有发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必然给学生造成挫败感。
二、课程改革具体措施
1.知识内容先“瘦身”
对构造课程中抽象、繁难的知识进行“瘦身”是必要的,目的是为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条件,同时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
在以往章节内容中,教师对地基与基础会作系统详尽的介绍。该章节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其中地基与基础都属于隐蔽工程,学习该知识时未有直观实物进行观察,只能通过照片和文字进行粗略介绍,导致学生学习时过于抽象,概念不深,一知半解的现象居多。因此,对该章节的学习应点到即止。
再如,该课程涉及工业建筑构造,内容包括单层工业厂房的组成和类型、支撑系统及抗风柱等。学生在现有环境中很少接触,因而教师对这种专业性过强且难以理解的内容应舍弃。
2.以任务驱动教学实施
以往教学实施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多,“满堂灌”的方式使学生丧失主观能动性。若教师能把教学内容作为学情任务,并制定科学的任务环节和详尽的措施,那么学生也会在任务的驱动下参与教学实施,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乐”。
教师在任务实施前,应充分考虑任务内容的可实施性,善于利用校内建筑作为实施对象,注重各项任务之间的连贯衔接。另外教师将教学班拆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各小组中选出小组长,小组长根据学情任务书安排组员实施具体任务。
以实施建筑门窗构造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学情目标制定校园学生宿舍门、窗测绘的学情总任务。围绕总任务的实施,教师需编写详尽的任务书。任务书中要明确若干分项任务内容和完成时间,并阐述任务完成评价体系。
譬如,按总任务目标要求,可制定四个分项任务。分项任务一:测绘宿舍各楼层门、窗洞口尺寸,并详细记录数据;分项任务二:辨析门、窗材料;分项任务三:文字标明门、窗开启方式;分项任务四:各小组长把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并要求各组成员完整表达宿舍门、窗图例;各小组长将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分工,待分项任务实施完毕,教师根据小组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这样,通过分项任务实施,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不再是教学“旁观者”
在理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设置若干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教师提供房屋平面图并给出评分标准,要求学生观察房屋平面图中门、窗表示方式是否正确,门、窗类型及设计尺寸是否合理。学习小组针对问题参与讨论,并派小组代表“晒出”分析成果,阐述分析过程,小组间按标准互评;而教师在整个环节中只作启发式提问和总结性评价,并给获高分的小组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这样,通过设置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竞争意识。
该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始终把识读工程图作为任务目标,在任务设计中加大识图课时比例。学生在熟悉国家制图规范的同时,把识读简单房屋工程图、校园教学楼施工图,抄绘复杂建筑施工图等内容贯穿于学情任务,并把构造原理渗透到识图中。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构造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快速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之间图纸互审环节,发动学生相互“找茬”,增加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趣味性。
4.建立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传统教学资源库主要依赖教材或教师编写的工作页,学生往往获得其他资源渠道较少,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并难以巩固和预习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各部门与教师可联动采取措施,以保障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校园图书馆可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与学科专任教师紧密配合,搜集最新建筑行业国标手册和建筑专业相关图集。由于建筑技术迅速发展,建筑各学科间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丰富的读物不但能帮助教师补充、完善教学资料,而且能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发他们智力的重要阵地。此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学校可建立电子图书资源库及电子中文文献数据库,加大对各类信息终端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图文声像结合的优势,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可利用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软件技术建立建筑模型资源库,深入阐述建筑构配件作用及设计要求。学生可直观对建筑构配件进行详细观察和理解。
校园无线网络的发展迎合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校园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的转变。近些年,移动终端基本普及,部分中职学生已逐步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学校可根据情况,在适当时间提供无线局域网络,学生可通过网络终端链接“房屋构造与识图”课程相关网站,以获得知识补充。
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该课程重点知识或概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传至校园网,学生可下载观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以满足学生巩固和预习知识的需求。
5.教学评价体系需科学、全面
以往教学评价过于简单,评价的权力往往握于教师手中,其依据主要来源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但评价结果往往不全面,也不科学。
教学结果评价应采取教师与学生互评机制,教师要对学生掌握房屋工程图识读及绘图能力作总结性评价,并将学生学习情感变化、协调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融入综合评价体系中;学生可对教师教法和学习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教学全面改革,教学效果令学生满意,并对完成该课程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凝结智慧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把该课程打造成教师与学生心目中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夏江涛.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时代教育,2013,(3):111-112.
[2]张萌.探索增加“建筑构造模型认识及制作”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3]王佳榕,罗玉柱,张爱菊.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责任编辑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