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课堂策略

2016-05-20陈艳允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促进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

陈艳允

[摘 要]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或模式,凡是成功的语文素质教育都应该体现着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精神,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笔者在探索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从以下三方面出发:一、创建“以生为本”的民主语文课堂;二、创建“授之以渔”的科学语文课堂;三、创建“自信张扬”的个性语文课堂。

[关键词] 促进;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策略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日语说得磕磕巴巴的,但上课发言却非常积极,有人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说,不怕,因为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这样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故事,却让笔者看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教学。因此,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或模式,都应该体现着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精神,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培养学生个性和身心以及精神世界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语文素养。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科学、个性的发展。随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学习者,课堂讨论经常出现争先恐后发言的场面,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增强。学生实现了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不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探索适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惊喜于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同时向课改之路迈出更坚定的步伐。

一、创建“以生为本”的民主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还没有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不知不觉充当了课堂的“主宰”;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达不到预期目标而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这些课堂只能让人感到“空洞的热闹”,而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智力劳动的愉悦。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民主是一种手段——宽松和谐等自由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乃至创造力的激活,更是一种教学目的——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具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

一个民主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感悟”与“对话”共舞,“激情”与“理性”齐飞。记得在教学《借生日》这一篇课文时,由于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他们的学习情绪很高,和教师配合得相当默契,课堂上笑声不断,课堂气氛极为轻松。当提出“妈妈的爱还表现在哪里”这个问题时,学生表现得更为活跃,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被完全打开了。笔者趁热打铁,请孩子们以《我把生日借妈妈》为题写一首小诗。交流汇报时,一首首稚嫩的小诗深深地打动了笔者,有一个小女生甚至在读自己的小诗时留下了眼泪。这时,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被浓浓的母爱包围着,并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当然,这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件易事,但在小组合作中,在同伴的帮助下,他们笔下的小诗也成型了。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所以,允许他们走得慢一点,因为这个过程也是他们迈向成功的一步,也正是从这节课笔者体会到了课堂民主的重要性及其魅力。

实施民主教学,还要求我们要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博大胸怀。作为教师,他的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知水平的确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课堂上我们理当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学生与教师展开观点争鸣。师生共同遵守有关教学要求,一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做好,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与评价的权利。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和学生一同讨论,一同表演,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声音。笔者在课堂上范读课文时,学生有时会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赞扬,有时也会大胆地指出应该改进的地方。刚开始的时候,笔者的确有点难为情,但看着同学们纯洁的目光,随之也变得坦然,同时为学生有这样的转变感到由衷的高兴。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只是他们学习上的一个好伙伴。现在,他们更喜欢上语文课,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通过民主的语文教学实践,学生不但获得终生受用的学科知识,而且平等观念、民主意识也日益加强,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孩子们真正意义上的乐园。

二、创建“授之以渔”的科学语文课堂

语文素质教育中的科学就是指语文教学应该符合语文自身的学科规律,同时又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课堂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肯定会精心备课,然后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整节课的内容很充实,课堂设计也是环环相扣。在课堂学习中,很少学生会去主动质疑,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紧跟老师的教学设计亦步亦趋。如何让学生在课上更好地自主学习呢?例如教学叙事性的文章,请学生找出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知道方法后,思路就清晰多了。这时,教师又可出示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归纳,巩固他们的学习所得,同时还让学生知道,根据课文类型不同,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还有题目拓展、段意归并、抓重点词句等。在接下来的阶段训练中,学生由于掌握了方法,归纳故事主要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难以突破的瓶颈了。其实,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如走路,学生自己走,虽然会跌倒,但爬起来再走,脚步更稳,走得更远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这个学期,笔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用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看看在不同的教学设计下学生的收获有没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两个班级的教学思路大体一致,由同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带出“一事一议”写作方法,在讲授、理解课文后再次归纳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用“一事一议”的方法进行小练笔写作。不同的是,一个班级采用的是常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语句的品读和感悟理解“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最好的老师”。而在另一个班,把这个环节设计成辩论会,在辩论前先让组长通过抽签确定辩论的方向,再组织小组同学以“餐桌布”的形式展开学习,把各自的观点写在“餐桌布”上。接着正反双方的同学就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与常规的语文课堂不同的是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整节课教师只是适当地加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与辩论、课外知识研讨等过程中,汲取知识的养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的教学观有赖于民主的学生观。因此,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视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和主观能动性的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具体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不拘一格甚至百花齐放。比如,同样是教一篇课文,有的教师以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有的通过网络化课堂教学结构去感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有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有的甚至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入生活进行实践……他们的教学风格各异,但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离开了他们,都能在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语文知识并自觉运用语文能力。

三、创建“自信张扬”的个性语文课堂

诗词歌赋中描写雨的,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却有着不同的妙句。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让人看到早春的舒适;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赞美了西湖雨中的绮丽景象;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让人看到了诗人报效祖国的豪情;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眼前仿佛看到因为国运衰落,诗人满心的哀恸;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讲述的是微风细雨中的垂钓之乐。诗人如此写诗,我们的语文课就不能限制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只能有一种理解。既然大自然是丰富多彩而又千变万化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该尝试为学生打开一扇大门,让学生领略当中的美好。

记得笔者有一次在教学课文《小白兔和小灰兔》时,有位学生的回答给了笔者很大的感触。当问到小朋友们喜欢哪一只兔子时,班上的同学几乎是一面倒,都说喜欢小白兔。只有一个小朋友说喜欢小灰兔,其他小朋友都不赞同他的意见甚至感到有点儿不可思议,认为小灰兔拿了老山羊的菜籽后什么都不干了,吃完后还要去问老山羊要白菜,为什么还喜欢它呢?这个小朋友开始有点怕,不敢说,在老师的鼓励下才说出了他的理由:小灰兔开始也有帮老山羊收白菜,那说明它也很乐于助人;它去老山羊家要白菜时听了小白兔的话,可能会改正缺点,也会像小白兔那样自己种白菜的。听了他的话,其他同学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纷纷举手表达了他们对小灰兔的看法,既有应该改正的地方,也有值得表扬的优点。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也更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了。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求异”。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针对“人类能否移居别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不受课文内容的限制,结合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探讨、辩论。通过辩证的思维,孩子们认识到不管能否移居,人类都必须提高环保意识。这样的巧妙处理,尊重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也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培养了他们辩证思考问题的良好的思维方式。

语文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他们的思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我们的课堂应凸现学生“主角”的地位,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质疑问难,突破权威桎梏。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胆地质疑,敢于对书本、对老师、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质疑“正确”的答案,敢于向“权威”结论挑战。唯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摆脱统一的结论和评价,摆脱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学会“求异”,学会“求变”,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得到体现,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一展所长。

总之,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相信只要打破禁锢,我们眼前定能花香满径。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猜你喜欢

促进可持续发展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